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永胜

作品数:26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听觉
  • 5篇细胞
  • 4篇细胞培养
  • 3篇源性
  • 3篇植入
  • 3篇听觉丧失
  • 3篇突发性聋
  • 3篇前庭
  • 3篇前庭诱发肌源...
  • 3篇肌源性
  • 3篇肌源性电位
  • 3篇耳聋
  • 3篇耳蜗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调谐
  • 2篇血清
  • 2篇眼性
  • 2篇植入者
  • 2篇人脐
  • 2篇人脐血

机构

  • 21篇航天中心医院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6篇田永胜
  • 10篇郭良蓉
  • 9篇王丹
  • 7篇陈晓巍
  • 5篇马荣
  • 5篇张秀菊
  • 4篇王淑珍
  • 3篇张萌
  • 3篇张仲臣
  • 3篇王艳平
  • 3篇苏琳
  • 2篇左瑾
  • 2篇曹克利
  • 2篇陈东野
  • 2篇艾星
  • 2篇刘颖
  • 2篇方福德
  • 2篇张旭
  • 1篇姜鸿
  • 1篇袁宝石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国际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治疗声带瘢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声带内移植入自体成纤维细胞后声带瘢痕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锐性损伤单侧声带制作声带瘢痕模型后,取自体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将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培养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CM-DIL染料标记后注射入实验组声带瘢痕周围,1周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注射后的存活情况,1个月后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声带瘢痕组织的形态改变,并运用RT-PCR方法测定瘢痕声带和移植成纤维细胞声带与正常声带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1周后可在注射声带内观察到荧光标记细胞,移植1个月后,声带瘢痕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与正常声带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相近,声带瘢痕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比例与正常声带组织中的比例相近。结论: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入声带后可在声带内存活,接受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后声带瘢痕可恢复至正常声带结构。
田永胜关静李祖飞
关键词:声带瘢痕
人工耳蜗植入者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耳聋患者中,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发生概率。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语前聋96例,语后聋4例;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史者16例),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方法扩增线粒体12SrRNA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突变。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例检测到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纯合突变,1例检测到delT961Cn杂合突变,致病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3%。结论在所研究的人工耳蜗植入群体中,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不是主要的致聋病因。
陈东野陈晓巍田永胜左瑾曹克利方福德
关键词:线粒体RRNA听觉丧失耳蜗植入术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突发性聋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1oss,SSHL)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5例患者血浆中TNF-α的含量,同时选择40例健康人血浆作对照...
郭良蓉田永胜姚远王丹段星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突发性聋疗效
耳蜗毁损后小鼠听觉中枢的退行性改变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双侧耳蜗损毁对小鼠听觉中枢蜗神经核群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成年BABL/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小鼠在解剖显微镜下切除鼓室后壁,损毁双侧耳蜗。手术后第2天与4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术后4个月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进行脑干连续切片,通过尼氏染色和银染观察蜗神经核的腹侧前核、腹侧后核、背侧核、章鱼样细胞核群的形态变化。结果术后第2天及4个月时实验组小鼠ABR测试未检测出反应波形。脑干切片实验组蜗神经核内各核群的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中腹侧前核下降22%,腹侧后核下降40%,背侧核下降24%。神经元数量也减少,其中腹侧前核下降25%,腹侧后核下降47%,背侧核下降39%。腹侧后核的章鱼样细胞群变化最显著,细胞群体积下降达47%,神经元数量下降达60%,神经元面积下降19%。经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4个月的听觉剥夺,成年小鼠蜗神经核出现以核群体积缩小、神经元数量减少为特征的退行性改变。
张萌陈晓巍田永胜
关键词:听觉丧失耳蜗蜗神经核小鼠
可裂解细胞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细胞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可裂解细胞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细胞培养方法。本发明的可裂解细胞微囊包含囊壁和由所述囊壁包裹的细胞及培养液,囊壁能够创造细胞长期稳定增殖的环境,同时在一定时间后,通过微囊自身的裂解,释放其中的细胞进行贴壁生长,满足...
田永胜王艳平郭良蓉刘萍苏琳王丹
文献传递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评估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特点。方法:对2012-07-2016-07期间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连续就诊的患IBPPV,并通过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痊愈的患者进行连续3年的随访,通过进行位置实验证实复发后,按复发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有201例BPPV患者纳入研究,经过3年观察,复发率为10.9%,其中50%复发产生于首次复位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主要集中于50~60岁人群,两组间性别比例及合并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的复发患者出现半规管转换现象。结论:BPPV复发主要集中于复位治疗后的6个月时,主要集中于50~60岁人群,50%的复发可产生半规管的变换现象,BPPV复发与性别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无关。
田永胜王淑珍刘颖王丹郭良蓉
关键词:眩晕复发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频率调谐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和听力正常健康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包括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性前庭诱发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特征。方法选取33例ALHL患者(实验组)和45名听力正常健康人(对照组),分别分析500 Hz、1000 Hz的cVEMP和oVEMP的引出情况及振幅比值结果。结果对照组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100%(45/45)和86.67%(39/45);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97.78%(44/45)和84.44%(38/45)。实验组患耳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66.67%(22/33)和63.64%(21/33);对侧耳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引出率分别为87.88%(29/33)和75.76%(25/33)。实验组患耳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84.85%(28/33)和72.73%(24/33);对侧耳500 Hz和1000 Hz的oVEMP引出率分别为84.85%(28/33)和72.73%(24/33)。实验组双耳与对照组500 Hz和1000 Hz的cVEMP和oVEMP引出情况比较,仅500 Hz的cVEMP实验组双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VEMP患耳与对侧耳500 Hz/1000 Hz的AR平均比值(AR1)为1.17和1.52,对照组AR值2.23,患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2,P=0.000),对侧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1)。实验组oVEMP患耳与对侧耳500 Hz/1000 Hz的AR平均比值(AR2)为1.45和1.59,对照组AR值2.06,患耳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5,P=0.0 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ALHL中cVEMP与oVEMP的频率调谐特点均表现为向高频迁移,对侧耳也表现出类似特点。推测ALHL患者患耳与对侧耳球囊及椭圆囊功能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引起cVEMP和oVEMP的共振频率调谐发生改变。
郭良蓉田永胜马荣姚远段星王丹张秀菊
关键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频率调谐
一种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所述培养基以培养基体积计,在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以下成分:胎牛血清的体积分数为8%~12%、hrGM‑CSF 5~10ng/ml、IL...
朱婧王丽强张仲臣田永胜
听觉剥夺与听觉中枢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挺举剥夺模型,并观察小鼠听觉剥夺一段时间后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变化。方法选取出生2个月的 BALB/c 小鼠5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25只,术前进行听力学评估, ABR 阈值。采用耳后径路,实验组行双...
陈晓巍张萌田永胜艾星高志强
文献传递
梅尼埃病患者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频率调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分析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不同频率气导短纯音诱发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探讨梅尼埃病oVEMP频率调谐变化的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33例在航天中心医院确诊为单侧梅尼埃病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22例,年龄35~65岁(中位年龄51岁)。同期20名健康人(40耳)作为对照,男7名、女13名,年龄29~68岁(中位年龄50岁)。分别以500Hz及1000Hz气导短纯音作为刺激声,对受试者进行oVEMP的检测。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梅尼埃病患者患侧耳、对侧耳及健康组对照耳oVEMP的N1-P1波振幅及500/1000Hz频率振幅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500/1000Hz频率振幅比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500Hz的气导短纯音刺激下,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对侧耳以及健康受试者对照耳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84.9%(28/33)、93.9%(31/33)和97.5%(39/40);1000Hz短纯音刺激下,患耳、对侧耳及对照耳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81.8%(27/33)、87.9%(29/33)和82.5%(33/40)。500Hz短纯音刺激条件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中患耳N1-P1波的振幅低于对侧耳及对照耳,与对照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耳N1-P1波的振幅小于对照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Hz短纯音刺激条件下,患侧耳及对侧耳与对照耳的N1-P1波振幅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侧耳500/1000Hz的频率振幅比明显小于对侧耳及对照耳(P<0.05)。频率调谐变化的频率振幅比临界值为1.17,在患耳中频率调谐变化的发生率为54.5%(18/33),显著高于对侧耳(18.2%,6/33,χ^2=9.429,P=0.002)和健康对照耳(7.5%,3/40,χ^2=19.530,P=0.000);对侧耳中也存在频率调谐变化,但与对照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9,P=0.167)。结论梅尼埃病患者oVEMP频率调谐特点发生了改变,表现出向高频区迁移的现象,oVEMP的频率振幅比可有助于梅尼埃病的病情评估。
田永胜张秀菊马荣刘颖刘萍张彦郭良蓉王淑珍王丹段星姚远
关键词:梅尼埃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椭圆囊频率调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