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富英
- 作品数:68 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霍克斯默》伦敦书写中的幽灵式非理性主义
- 2017年
- 英国当代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在其代表作《霍克斯默》的伦敦书写中传达了一种植根于英国天主教传统的幽灵式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作品中的七座教堂隐喻着一种来自于过去又超越于过去,存在于城市骨髓之中的黑暗与隐秘的非理性力量,这是英国传统的本质体现。小说中呈现出多组二元对立,在这些二元对立中,作家强调的也是非理性主义的精神。《霍克斯默》伦敦书写中的非理性主义以一种幽灵的形式来破坏总体化体系,将被压制的声音释放出来,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同时,阿克罗伊德不断回望过去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度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而是重构传统。
- 许文茹申富英
- 论乔伊斯美学思想的民族性被引量:2
- 2020年
- 乔伊斯的美学思想与他对爱尔兰民族命运的关注息息相关。基于爱尔兰的历史和政治形势,乔伊斯提出艺术应该"完整、彻底和明确",应该满足"完整、和谐和光彩"审美三要素,艺术的本质是激发人们对世界的同情、悲悯、愉悦等静态情感,艺术应该非个性化。这些主张均与乔伊斯试图摆脱爱尔兰的家庭文化、宗教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民众的亡国奴文化及英国殖民文化的欲求息息相通。乔伊斯的流亡美学既是思想理论,更是行动美学,其动因是乔伊斯想借流亡与爱尔兰诸种政治、文化势力保持距离,从而探寻出基于兼收并蓄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文化杂糅路径。
- 申富英
- 关键词:乔伊斯美学思想民族性非个性化
- 《梦系古巴》中的文化创伤与文化和解被引量:1
- 2014年
- 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娅的小说《梦系古巴》是当代拉美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古巴家庭离散的家族悲剧透视了古巴革命之后古巴人民经历的文化创伤之痛。《梦系古巴》中,加西娅不仅试图重写被忽略的群体历史,而且极富感染力地描绘了古巴家庭面临的家庭分离、民族对立分裂、身份危机的文化创伤表征,表达了通过文化和解来消除家庭及民族隔阂、愈合民族文化创伤和重建群体身份的诉求。
- 陈广满申富英
- 关键词:文化创伤文化和解
- 论伍尔夫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及其道家思想色彩被引量:1
- 2013年
- 伍尔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生态意识.她认为,人类应当认清自然的本质,准确为自己在自然中定位,努力与自然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天下万物相生相克,人类应用仁爱之心对待天下所有生灵,遵从自然的规律,与自然遵从同一个律动,与自然同呼吸共悲喜,天人合一,而不可以人类为中心,妄自尊大,企图征服自然,或对自然巧取豪夺,浪费自然资源.她的这些思想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许多共通之处.
- 申富英
- 关键词:伍尔夫生态意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
- 中国古典艺术对庞德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的古典艺术对庞德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庞德从中国古诗中找到了他意象派诗歌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兴喻,也从对中国古诗的翻译和再创作中印证和丰富了他意象主义的诗学思想,同时他还从中国古诗中为他的诗歌引入了大量经典意象;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他找到了他理想中理性和感性瞬间结合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歌意象,而且还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和理论支撑;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对意境的处理促进了他意象和意象漩涡概念的形成,催生了他关于诗歌意象要主客观结合的诗学思想,推动了他诗歌意象中的色与形、情与景的融合。
- 王湘云申富英
- 关键词:中国古诗中国国画
- 从“二元对立”到“和而不同”——对《幕间》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解读被引量:4
- 2019年
- 英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伍尔夫的小说不仅关注女性问题,也关注生态问题。在其绝笔之作《幕间》中,伍尔夫更是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引发人们从生态女性的角度去思考女性和自然的命运。伍尔夫在《幕间》中揭露了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失衡现象,还暗示了这两种生态失衡现象的根源在于父权中心主义思想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伍尔夫在小说中还借助部分女性人物以及露天历史剧传达了解构隐藏在这两种意识形态背后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体系并建构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的"和而不同"的伦理观思想。
- 王敏申富英
- 关键词:《幕间》生态女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 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及其艺术哲学被引量:1
- 2014年
- 变形不仅是联缀《诗章》文本的结构形式,也是契合新柏拉图主义"一元多层"的哲学体系。诗人自己的多变人生以及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现代诗学的转变历程,都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与文学场景。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之"万物有道"、"周行而不殆"等哲学思想也为庞德《诗章》之"变形"带来了清晰的艺术灵感。深受西方经典文学与东方古典文化影响的庞德博纳且博学,他在诗学创作中于结构"变形"有着丰富的文本呈现,尤其是《诗章》与《变形记》的互文变形技巧使得看似杂乱的诗文成了有章可循的结构文本。在艺术创作层面,庞德以他惯有的"世界文学精神"阐释《诗章》的结构变形,展现了诗文一元本体的动态恒一,洋溢着庞德诗学创作"变形而恒一"之艺术哲学之光。
- 叶艳申富英
- 关键词:艺术哲学
- 论乔伊斯对阿奎那思想的借鉴和发展
- 2023年
- 阿奎那对乔伊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乔伊斯并未囿于阿奎那的思想,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和运用。借鉴阿奎那的美学思想,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的审美三阶段和“颖悟”说;借鉴阿奎那的宗教“三位一体”说,乔伊斯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人物群塑造艺术;乔伊斯小说中的“容纳、平和”主题和“超越”艺术观也与阿奎那的生活观与艺术观具有密切联系。需要注意的是,阿奎那的思想不等于乔伊斯的思想,它的作用仅限于三点:一是有助于说明乔伊斯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二是充当了乔伊斯美学思想的促发剂,三是被乔伊斯融入自己的思想。这些作用被斯蒂芬比作了一盏灯的作用,它只是被乔伊斯自己借用,为他自己指路,借着它的点化,他能自己有所成就。
- 申富英
- 关键词:乔伊斯美学思想
- 论《钢琴课》中的性别政治被引量:1
- 2013年
- 威尔逊的《钢琴课》不仅批判了美国黑人的父权文化,也批判了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种族救赎观念。在《钢琴课》中,威尔逊揭露了美国黑人男性嗜偷成癖、实施暴力复仇、玩弄黑人女性等人格缺陷,批判了"圣母玛利亚"和"耶洗别"二分法对黑人女性的毒害,指出了后女权主义倡导的多元共生、和谐平衡的两性关系是黑人种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 朱海峰申富英
- 关键词:《钢琴课》父权文化女权主义
- 谁才是“理想的英语教师”——基于英语专业四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被引量:11
- 2009年
- 针对操本族语英语教师和非操本族语英语教师的差异而进行的对比研究引起了西方二语习得专家们的极大兴趣。我们针对外籍英语教师和中国英语教师,在中国数百名在校英语专业四年级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中国英语教师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个人性格特点”、“目的语文化知识”、“语言掌握”、“课堂组织能力”、“实施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成绩的反馈”等六个方面,要优于他们的外国同行。中国英语教师更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英语教师,这是因为他们是英语学习的典范、英语元语言知识的专家、教学机构的了解者、中西两种文化的兼容者、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者。
- 申富英王湘云
- 关键词:中国英语教师外籍英语教师英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