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春
- 作品数:26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及其启示被引量:5
- 2003年
- 分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其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
- 秦元春
-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 海恩法则视角下的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构建研究——以淮南高校为例
- 2021年
- 近年来,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更多的是事发后的紧急解决措施,而预警机制方面相对短板,应急预警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如何最大程度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科学快速合理的应对,对当前国内高校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淮南高校为例,从海恩法则视角出发,研究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 付婕秦元春
-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 1945-1949年盟国对德政策的走向及其得失被引量:2
- 2005年
- 德国战败初期,盟国为防止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德国复活,实行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政策。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各占领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其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都同制定政策的本意或多或少地不符甚至违背。但是纵观1945—1949年德国的发展,应当承认,“四化政策”的推行基本上符合了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为后来西德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秦元春
- 关键词:民主化
- 邓小平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 2006年
- 依据邓小平当代国际关系的论述,说明邓小平国际关系理论为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原则基础,也开创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先声。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它的基本原则是: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它的思想基础是:世界各国在国际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它的理论核心是:各国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
- 秦元春
- 关键词:霸权主义和平共处主权
- 《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创新被引量:6
- 2012年
-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文科各专业中普遍开设的选修类课程,其开设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公共关系基本技巧,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实践性极强,因此在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极不适用。必须在该课程中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即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法(案例剖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转换法、随机抽签课堂讨论),加大对学生的实训模拟,不断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使教学效果更趋合理,更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 秦元春
-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实践性教学
- 基于专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校教师适应性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势在必然。而随着新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教师出现了与新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因此,高校教师如何适应专业调整,如何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适应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取得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对学校变革的适应性,紧随学校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而相应地适应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才能实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秦元春刘琴
- 关键词:教师适应性
- 对人权问题的几点思考
- 2004年
- 人权学说是一定时代社会需要的产物。在它的实践时期 ,主要发挥政治效应。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 ,人权是资产阶级的鞭子。美国把“人权攻势”的矛头集中指向中国 ,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反华提案遭到十连败的结局。“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成为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一个政治化的工具。
- 秦元春
- 关键词:人权主权人权问题
- 纺织工业发展方向初探被引量:2
- 2004年
- 探讨了世界及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 ,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 秦元春
- 关键词:纺织工业
-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兼顾 高校教学与科研并重——独具特色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被引量:3
- 2007年
- 文章就德国高等教育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德国的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
- 秦元春
- 关键词: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教学
- 近代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 2001年
-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源于其文化领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在19世纪开始之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发展进程发生了偏差,向着种族优越感倾斜,并为军国主义者和民族狂热分子所利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完成的统一,又导致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向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演变。德意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增强,更迫切需要这种民族意识的张扬。于是,德意志民族意识最终与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两场世界大战。
- 秦元春
- 关键词:民族意识种族主义军国主义沙文主义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