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菁

作品数:18 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病毒
  • 14篇腹泻
  • 11篇轮状
  • 11篇轮状病毒
  • 10篇婴幼
  • 10篇婴幼儿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5篇婴幼儿腹泻
  • 5篇幼儿腹泻
  • 4篇血清型
  • 4篇脊髓灰质炎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轮状病毒腹泻
  • 3篇脊髓灰质炎病...
  • 3篇分子流
  • 3篇分子流行病学
  • 3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星状病毒
  • 2篇血清

机构

  • 11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兰州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兰州军区兰州...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长春市儿童医...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广东省卫生防...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四川省卫生防...
  • 1篇湖北省医学科...
  • 1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浙江省卫生防...
  • 1篇连云港市卫生...

作者

  • 18篇章菁
  • 16篇方肇寅
  • 8篇谢华萍
  • 5篇杨辉
  • 4篇童志礼
  • 4篇齐锦
  • 4篇郑丽舒
  • 3篇马莉
  • 3篇金玉
  • 3篇谢健屏
  • 3篇黄湘
  • 3篇林思恩
  • 3篇谭家余
  • 2篇王秋红
  • 2篇何爱华
  • 2篇杜曾庆
  • 2篇卢亦愚
  • 2篇孙利炜
  • 2篇张丽杰
  • 2篇温乐英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第五届全国病...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卢龙县1998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病毒血清型调查
2001年
唐景裕方肇寅郝玉军杨辉宁剑齐锦赵振海章菁胡海宽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
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3年7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的271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ELISA法RV阳性率为56.46%(153/271),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以6~11个月和12-23个月年龄段最高,分别为57.38%、63.33%,但各年龄段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分别为86.27%和73.81%。在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法检出G394例(61.44%),G24例(2.61%),G9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52例(33.99%)未能分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其他未能分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黄湘金玉方肇寅谭家余王端可谢华萍章菁
关键词: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湖北省1989~1992年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对1989~1992年在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碳凝集试验(CAT)试剂盒和RNA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对部分阳性样品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分型。共检出7种电泳型,3种血清型的A组RV,另有1种毒株经PCR鉴定型别特殊,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样品收集期间,有多种电泳型和血清型同时或交替流行,以血清G1型占优势,G2型次之,G3型较少。A组RV的遗传多样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潘南胜严家新龚镇奎方肇寅王秋红章菁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卢龙县1998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血清型调查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对河北省卢龙县农村人口中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病毒核酸电泳和酶免疫方法对卢龙县 1998年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季节采集的非菌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和RT PCR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血清型调查。结果  12 0份婴幼儿腹泻样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 39 2 % ,病毒电泳型全为长型 ,血清分型发现G3型为流行优势株 ,占 61 7% ,其次为G1型占 36 2 % ,G4型占 6 4% ,轮状病毒腹泻病人最小年龄为 2月龄 ,最大为 2岁 ,男女之比为 1∶1 47。结论 卢龙县 1998年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规律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 ,但流行毒株以G3型为主 。
唐景裕方肇寅郝玉军杨辉宁剑齐锦赵振梅章菁胡海宽谢华萍高凤洁林思恩王秀军
关键词:腹泻婴儿轮状病毒血清分型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被引量:82
2001年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 :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1998~ 1999年在中国 8个城市 (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 )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 10 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 ,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 ,其中阳性标本 433份 (39 6 % ) ,电泳型长型占优势 (96 % )。对HRV标本 ,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 /或RT 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 ,在 1998~ 1999年 ,在上述 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 ,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 ,占阳性总数的 83 4% ,其次为G3(12 0 % )、G4(3 5 % )和G2 (3 2 % )。此外 ,有 3份(0 7% )HRV标本未能分型 ,12 (2 8% )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 1982~ 1996年全国 12个地区 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 ,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 12 4份G型HRV标本 ,用RT -PCR进行P分型 ,其中P[8]型 76份 (6 1 3% ) ,P[4 ]型 14份 (11 3% ) ,P[6 ]型 12份 (9 7% ) ,P[9]型 8份 (6 4% )。另外 15份 (12 1% )未能分出P型 ,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 1 4% )、P[4 ]G2(4 6 % )毒株外 ,还检测到P[8]G3(11 0 % )、P[
方肇寅齐锦杨辉王承训叶青马莉唐景裕何爱华杜曾庆谢健屏卢亦愚吴海燕章菁林思恩谢华萍
关键词:轮状病毒血清型基因型急性腹泻婴幼儿腹泻
PCR法检测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环境水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Ⅰ)毒株基因型,发现所分离的22株病毒.均为疫苗SabinⅠ相关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温度敏感(T特征)试验亦提示为弱毒株,与PCR试验相吻合。表明在实施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后,外环境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疫苗相关株循环所取代。同时证实用PCR作为环境中PVⅠ病毒株的基因型分析的检测方法是特异和敏感的。
赵文彬吴桃林李家富方肇寅王秋红章菁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长春市儿童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为在中国开发和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哨点监测 ,在长春市儿童医院 5岁以下腹泻患儿中进行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粪便标本 ,轮状病毒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和 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毒株分型用ELISA和 或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年监测中共调查 2 3 4 3例腹泻患儿 ,收集便样 12 11份 ,轮状病毒检出率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分别为 3 1.0 %和 52 .9%。轮状病毒感染 95.0 %发生于 2岁以下儿童。每年寒冷季节流行 (11月到次年 3月 )。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82 .4% )、G2 (5.0 % )、G3 (3 .3 % )和G 4(0 .9% ) ,P基因型以P[8]和P[4]为常见。共检出 9种P~G结合的毒株 ,其中世界常见的 4种流行株占 75.6%。结论 轮状病毒流行毒株呈现超常多样性 。
孙利炜童志礼李丽红章菁陈琦郑丽舒刘静谢华萍王承训张丽杰Ivanoff BGlass RIBresee JSJiang XIKilgore PE方肇寅
关键词:轮状病毒流行病学腹泻
卢龙县0~1岁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轮状病毒腹泻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郑丽舒章菁唐景裕童志礼胡海宽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
PCR方法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野毒株的研究被引量:14
1994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I)野毒株,仅需5μlPVI细胞培养液,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用本法对我国14个省市79份PVI分离株的检测结果,能与检定sabinⅠ相关株的SI/PCR法的检测结果相印证,与其中31份核苷酸测序判断为野毒株的结果相一致。其检测阳性率为84.4%,基本能检测我国流行过的5个PVI基因型野毒株。另外,从检测结果看,除北京市未发现野毒株外,其它13个省区都有野毒株流行,表明当前我国消灭脊灰的任务还很重。
方肇寅温乐英章菁晋圣瑾王碧锦谢秋莲王树声赵月萍张振国马玉杰郑焕英郑渡平孟宪坤秦明晖刘复林陈丽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PCR
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随机抽取271例进行轮状病毒(RV)、杯状病毒(HuCV)及星状病毒(AstV)检测。结果在271例标本中共检出RV感染153例(56.46%),其中G394例(61.44%),G24例(2.61%),G9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在随机抽取的69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RV的感染对象主要为6~23月龄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86.27%、73.81%)。在118例RVELISA阴性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3例(11.02%),其中诺如病毒(NLV)GⅡ型11例,札如病毒(SLV)2例,未检出NLVGⅡ型,发病年龄1~18个月(11.31±4.53个月);同时检出AstV感染7例(5.93%),发病年龄4~12个月(8.27±2.69)个月,其中有1例合并有SLV感染,另有1例为迁延性腹泻。HuCV和AstV感染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结论RV是兰州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HuCV和AstV亦是重要病原之一。
金玉黄湘方肇寅谭家余王端可谢华萍章菁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