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晓薇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创造社
  • 5篇女性
  • 5篇文学
  • 5篇小说
  • 4篇作家
  • 3篇大正时期
  • 3篇新浪漫主义
  • 3篇女作家
  • 3篇文化
  • 3篇浪漫
  • 3篇浪漫主义
  • 2篇新感觉
  • 2篇新感觉派
  • 2篇知识
  • 2篇知识群体
  • 2篇社会
  • 2篇文化界
  • 2篇文艺
  • 2篇写作
  • 2篇活动家

机构

  • 20篇深圳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1篇童晓薇

传媒

  • 5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妇女研究论丛
  • 3篇东北亚外语研...
  • 2篇郭沫若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历史教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代日本母性主义思想与军国主义话语的合流被引量:1
2020年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性活动家认为,母性作为女性本质,是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建立和谐共同体的纽带.她们把母性主义看作是日本式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将母子问题从男权私有财产中解放出来、实现女性社会价值的最好途径,从而推动了母性主义思想在近代日本的喧嚣.但是在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和价值尚未获得充分认知和共识的近代日本,母性主义思想的兴起以及其倡导者本身的思想偏差,影响了近代日本女性解放运动的走向,导致母性主义话语与军国主义话语合流,让原本出乎本能真情的母性成为协力侵略战争的话语工具.
童晓薇
关键词:军国主义女作家
不快乐的主妇们——角田光代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
2022年
角田光代的主妇小说通过具有类型化特征的人物塑造,在消失的娘家、规训的婆家、不可靠的同性友情的叙事建构中展现了“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依然深入人心的日本社会中“不快乐的主妇”形象。小说把“母乳神话”“父职缺失”“孩子中心主义”“母女关系”等女性主义普遍关注的问题交织于文本中,把主妇们从怀孕、生育到子女教育的“母职”承担过程中遭遇的心理危机层层剥开,审视她们痛苦焦虑甚至走向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自我意识建立对女性的重要性以及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用文学的形式对女性社会学做了有力的呼应。
童晓薇
关键词:主妇女性主义叙事
横光利一的两辆“马车”——《苍蝇》与《春天乘着马车来了》牵出的两条文学轨迹被引量:3
2005年
横光利一在新感觉派时期创作的《苍蝇》与《春天乘着马车来了》两部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构思新颖,均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大量颇具“新感觉”的写作手法。但这两篇小说却又折射出作者在同一时期迥然不同的情感状态。通过对它们的透视分析,可以体察出作者在此阶段两条不同的文学创作轨迹,从而更好地把握和认识横光利一。
童晓薇
关键词:横光利一马车新感觉派《苍蝇》春天写作手法
创造社与十九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被引量:1
2005年
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期间,普遍对19世纪末欧洲文艺思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艺观的形成和文学创作上,他们都受到了19世纪末欧洲以唯美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思潮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新浪漫主义文学观。
童晓薇
关键词:创造社唯美主义新浪漫主义
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另类解读被引量:1
2009年
日本新感觉派从1924年闪耀登场到1927年黯然退场,热闹喧哗不足三年时间。它的消退归根到底因为其自身"新感觉"文学的局限。但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却直接导致了这个新的文学流派的产生和解散。新感觉派作家创办同人杂志本是顺应潮流,设置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文坛冠以他们的"新感觉派"之名则规矩了他们的文学方向,催生了一个新的流派,也导致了这个文学流派的无疾而终。
童晓薇
关键词:新感觉派
日本近代女性写作与困境——以小说《断念》为中心
2023年
随着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接受西式教育的女学生群体。她们在学校这个特殊空间获得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挖掘了天赋,从她们中间诞生了一批女学生作家,成为日本近代女性写作的发端。在一部分女学生自我意识萌发、追求自由独立的同时,传统性别角色意识也被深植于部分女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了近代女性写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在男性掌握话语权的文坛,女性写作遭遇了如何获得外部认可、实现自身突围的多重困境。田村俊子较早地看到了女学生写作与发展的问题,在小说《断念》中以女学生作家荻生野富枝的视角揭示了女性独立的艰辛,通过荻生野富枝的“断念”传递了一个在今天仍有深意的结论:无论是回归“良妻贤母”的轨道,还是依附男性力量实现“立身出世”,二者都不应是女性自我实现的真正立足点。
张备童晓薇
关键词:女学生女作家女性写作
创造社的诞生与日本大正时期文化界被引量:3
2005年
创造社由一群于20世纪初期留学日本的青年组建而成。他们长期在日本近代社会中学习生活,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属于那个时期中国留日群中的一个文化族群。日本大正时期浓郁而健康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他们与文学的亲密关系,而大正时期繁荣的出版业以及盛行的文学同人杂志的创办理念为他们提供了启示,最终使他们放弃专业从文,创办了自己的文学杂志。
童晓薇
关键词:创造社文化界
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被引量:11
2007年
1928年,日本新感觉派主力作家横光利一远赴上海,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后回国创作了长篇小说《上海》。本文分析了横光利一赴上海的动机、小说创作的特点以及小说文本传达出来的作者思想,全面考察和回顾了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重新反省了作为横光利一悲剧人生分水岭的上海之行对他的影响。
童晓薇
关键词:横光利一租界
日本大正时期文化界与创造社新浪漫主义思想的建构被引量:2
2005年
创造社同人留学日本时正是日本文化界努力效仿西方,追赶西方新的文艺潮流的时期。而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和作家在日本大正时期文坛掀起的阵阵热潮所形成的外界机遇,也在无意中为创造社对西方文艺的选择和兴趣点作了暗示和引导。尤其在创造社建构他们的新浪漫主义思想过程中,日本文化界为他们做了新浪漫主义这个新概念的界定,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为创造社认识和理解新浪漫主义提供了引导和学习的平台。
童晓薇
关键词:创造社新浪漫主义
从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女作家的中国战场慰问被引量:2
2017年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童晓薇
关键词:女作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