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冰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建筑
  • 1篇室内外
  • 1篇苏南乡村
  • 1篇热舒适
  • 1篇热舒适性
  • 1篇住宅
  • 1篇住宅建造
  • 1篇乡村
  • 1篇乡村住宅
  • 1篇绿色生态
  • 1篇类型学
  • 1篇环境性能
  • 1篇传统建筑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3篇江苏省城市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江苏省住房和...
  • 1篇南京兴华建筑...

作者

  • 5篇肖冰
  • 1篇吉国华

传媒

  • 1篇室内设计与装...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动感(生态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彼得·埃森曼与“卡板纸住宅”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介绍了"卡板纸住宅"产生的背景及其产生的意图,对比了彼得·埃森曼1~4号和6号住宅,以实例分析方式对埃森曼6号住宅的设计过程进行了阐释。并对埃森曼的"卡板纸住宅"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指出埃森曼设计理论的现实意义。
肖冰王甜
乡村住宅建造模式演化及建构机制--以苏南乡村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技术进步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发了乡村传统建造体系的消解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综述、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总结苏南乡村住宅建造模式的现状特征与转型趋势,同时提出影响建造模式建构的主要机制,结果显示:第一,乡村建造是一定社会情境下进行生活再现的模式建构及重新建立与外界环境感知的重要途径;第二,苏南乡村住宅已由传统自主建造转变为村民自建,政府、企业统筹及社会精英试验为主的建造形式,村民自建的自主转型是模式建构的主要动力;第三,社会文化、建造思想、社会组织及技术选择是制约乡村住宅模式建构的主导因素.
肖冰吉国华吉国华马强
基于热舒适性改善的传统建筑缓冲空间设计方法借鉴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经验及模式语言是适应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区别于侧重气候、大地、城市等的宏观缓冲概念及室内热工物理学的相关研究,由建筑单体视角出发,探索被动式节能理念下传统建筑缓冲空间形态和技术调控对传统建筑缓冲空间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筑热舒适性的改善的典型案例解析,梳理总结传统建筑缓冲空间的特征,探讨其蕴含的生态思想、构造措施与技术经验,提出了传统建筑缓冲空间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启示,同时通过典型气候区代表建筑的现场实测、调研与计算分析,验证了缓冲空间存在对建筑热环境调控的积极作用。
肖冰洪小春
关键词:传统建筑热舒适性
建筑缓冲空间对室内外环境性能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节能和生态友好是当前建筑设计必须面对的两大命题,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特征,建筑设计中回应两大命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建筑空间对室内外环境性能的调控潜力巨大。本文立足于建筑缓冲空间的特征,分析不同缓冲空间类型和对室内外环境空间性能的调控作用,强调将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具体手段,以实现技能设计和绿色生态,为营造宜人的室内外空间品质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肖冰
关键词:环境性能绿色生态
塔氏理论与设计中的类型学
2009年
对一般读者而言,曼弗雷多·塔夫里(Mafredo Tafuri)的理论是晦涩的,同时,他的理论对于建筑学术界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试图借助汪坦和葛明的相关研究著作,相对塔式理论的主旨思想,以期建立起一种一般层次上的理解。
肖冰王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