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复荪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塞米松抑制巨噬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被引量:8
- 1995年
- 为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观察了地塞米松对巨噬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明显抑制巨噬细胞杀伤念珠菌以及抑制巨噬细胞产生氧自由基(P<0.01),减少内毒素诱导的一氧化氮生成(P<0.01)。提示了地塞米松抑制巨噬细胞杀菌功能的机制。
- 王广庆胡复荪安长荣李彩云谢立威
- 关键词:氧自由基地塞米松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 胫后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冻伤足跟部皮肤缺损
- 2004年
- 足跟部冻伤常常会造成肌腱及跟骨外露,在修复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胫后动脉位置恒定,血管口径粗,供皮区面积大,是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为理想的皮瓣供区。我科自1988年12月至2002年6月应用胫后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因冻伤引起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32侧,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孟庆延袁晶官浩胡复荪修一平
-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冻伤足跟部皮肤缺损
- 矿泉浸浴在抑制烧伤瘢痕增生中的应用
- 1998年
- 矿泉水浸浴治疗烧伤康复期病人已在临床上应用了多年。本文比较了86例经过浸浴治疗的烧伤康复期病人和75例同期未经浸浴治疗的烧伤康复期病人的瘢痕组织增生情况,发现经浸浴治疗组的瘢痕组织增生要轻于对照组,瘢痕组织由急性期进入稳定期的时间要早于对照组,治疗组瘢痕组织的厚度(4.6±2.4mm)明显较对照组(7.1±3.3mm)薄,说明兴城矿泉水浸浴对烧伤康复期病人的瘢痕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孟庆延胡复荪杨俊立
- 关键词:烧伤浸浴瘢痕
- 62例跟腱断裂手术远期疗效观察
- 2000年
- 我院自1961~1994年共手术治疗跟腱断裂80例,其中62例获3~33年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57例,女5例。年龄7~65岁。左侧25例,右侧37例。新鲜损伤52例,陈旧性损伤10例。开放伤13例,闭合伤49例。手术方法共有5种:①8字缝合对端吻合法8例;②两条腱膜瓣下翻修复30例;③腓骨长腱转位修复2例;④倒'V-Y'形延长加对端吻合10例;⑤对端褥式缝合1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其中2例出现皮肤坏死和跟腱液化,经用两条腱膜辦下翻法修复所缺损跟腱,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而愈合;另3例经间断换药于术后35~45天逐渐愈合。发生跟腱再断裂6例,均经再次手术修复跟腱而愈合。
- 郭天林胡复荪叶常煜
- 关键词:跟腱断裂外科手术远期疗效
- 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在足远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正>外踝上皮瓣是以腓动脉远侧发出的皮支为供血动脉的轴型皮瓣,血管位置恒定,皮瓣大小合适。该血管的远端与跗骨窦动脉,跗外侧动脉,足背动脉及足底外侧动脉形成丰富的吻合网, 通过这些吻合网,血液可逆行向外踝上供应。以远端血管...
- 孟庆延胡复荪陶登顺
- 文献传递
- 62例跟腱断裂修复手术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手术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61 年1994 年80 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 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8”字缝合法8 例,两条腱膜瓣下翻修复30 例,腓骨长肌移位修复2 例,倒“VY”形腱成形术10 例,对端褥式缝合12 例。结果 62 例随访333 年,按尹庆水评分标准,优40 例,良13 例,可6 例,差3 例,优良率为85-5 % 。术后感染和再断裂各6 例,各占总数的9-7 % 。结论根据创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修复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郭天林胡复荪项良碧叶常煜
- 关键词:跟腱断裂外科手术疗效观察
- 中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
- 作者应用中、环指侧方以指固有动脉为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电烧伤所致皮肤缺损8例.皮瓣面积最大4.5cm×3.5cm,最小2.0×2.0cm,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5周,平均5.6天,经3个月到1年时间随访,皮瓣...
- 孟庆延胡复荪袁晶
- 文献传递
- 腰大肌化学感受器瘤1例
- 1994年
-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腰腿痛16年,劳累后疼痛加重2个月.于1993年5月7日入院。查体:跛行,腰椎活动受限.腰3、4左侧横突处压痛(+),叩击痛(+).并向左大腿内侧放散,左般四头肌萎缩,左跟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左侧(+)。腹部左侧隆起,压痛(+),可触及9cm×5cm肿物,不活动。
- 申力立胡复荪李松建
- 关键词:压痛化学感受器瘤腰大肌查体腱反射劳累
-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电烧伤创面
- 2001年
- 郑效珍盛国磊胡复荪孟庆延
- 关键词:足部带血管蒂创面岛状皮瓣电烧伤深度烧伤
- 前臂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本组病人共12例,其中肘部外伤性皮肤缺损之例,腕部皮肤缺损4例,面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和恶性肿瘤各1例,手背及虎口外伤3例,拇指再造1例,2例顺行设计,10例逆行岛状转移。皮瓣切取最大范围12.0cm×10.0cm,最小6.0cm×5.0cm,平均7.8cm×65cm。经2~4年随访,皮瓣均生长良好,供瓣区功能无任何异常。在解剖和手术中发现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穿骨间膜部位有26%稍靠上,设计皮瓣时应稍向上一点,防止蒂部过短转移不到位。在分离蒂部血管时要注意保护好骨间背侧神经。以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为血管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既可以顺行设计修复前臂和肘部的皮肤缺损,也可以逆行转移修复远端的手部和腕部的皮肤缺损。设计灵活、供皮区损伤小,且血管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是小面积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 孟庆延胡复荪郑效珍陶登顺柳大烈汪勇
- 关键词:皮瓣背侧皮瓣骨间前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