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色胺
  • 3篇瘙痒
  • 3篇羟色胺
  • 3篇5-羟色胺
  • 1篇电针
  • 1篇信号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特异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素
  • 1篇药疹
  • 1篇治疗儿童
  • 1篇神经节
  • 1篇重症
  • 1篇重症药疹
  • 1篇瘙痒模型
  • 1篇瘙痒症
  • 1篇吗啡
  • 1篇甲醛
  • 1篇儿童

机构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臧海涛
  • 4篇樊翌明
  • 3篇殷光甫
  • 3篇林传友
  • 3篇茹立强
  • 2篇胡道松
  • 1篇吴志华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右江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静脉丙球冲击疗法治疗儿童重症药疹二例被引量:1
2004年
臧海涛樊翌明吴志华
关键词:儿童重症药疹
吗啡对5-羟色胺和甲醛诱发大鼠搔抓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吗啡对5-羟色胺和甲醛诱发大鼠搔抓反应的作用,建立合适的大鼠瘙痒模型。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5%5-羟色胺、1%5-羟色胺、2%5-羟色胺和5%甲醛10μL,观察吗啡处理前后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1%5-羟色胺、2%5-羟色胺组大鼠在1 h内搔抓次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0.01);甲醛组的搔抓次数虽然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预处理使甲醛组大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P<0.01),但其对5-羟色胺组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5-羟色胺和甲醛所致的大鼠搔抓反应分别与瘙痒和疼痛有关,通过颈背部皮内注射10μL 2%5-羟色胺可建立大鼠瘙痒模型。
樊翌明臧海涛殷光甫林传友胡道松茹立强
关键词:血清素甲醛瘙痒症
电针对5-羟色胺诱发大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电针对5-羟色胺(5-HT)诱发大鼠瘙痒反应的影响。方法: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分别于其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和5-HT,记录注射后1 h内诱发的瘙痒反应;另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麻醉后模型组(戊巴比妥钠麻醉清醒后皮内注射5-HT)、电针组(麻醉未清醒时电针刺激大鼠“曲池”“合谷”或“足三里”“三阴交”穴,清醒后注射5-HT)、伪电针组(取非穴位处进行与电针组相同的处理),观察注射后1 h内瘙痒反应的变化。结果:5-HT能诱发大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P<0.001),穴位处电针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0.05),而对非穴位处电针则无明显作用(P>0.05)。“曲池”“合谷”的针效与“足三里”“三阴交”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抑制5-HT诱发的大鼠皮肤瘙痒反应,且穴位的选择是影响针效的重要因素。
樊翌明臧海涛殷光甫林传友茹立强
关键词:瘙痒电针穴位特异性
大鼠瘙痒模型中瘙痒信号的初级传入通路追踪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建立大鼠瘙痒模型,观察瘙痒信号的外周传入部位.方法 大鼠颈背部皮内注射2% 5-羟色胺(5-HT)建立大鼠瘙痒模型.1周后,随机挑选4只大鼠行颈背部皮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再用神经束路追踪术(TMB法)观察大鼠颈2~5(C2~C5)背根神经节(DRG)内HRP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DRG中HR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C3 DRG中阳性细胞最多见,C4中较少,C2,C5中缺乏.结论 大鼠颈背部中线区域的瘙痒信号主要通过C3 DRG传入脊髓.
樊翌明臧海涛殷光甫林传友胡道松茹立强
关键词:瘙痒5-羟色胺背根神经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