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剑勇

作品数:72 被引量:3,954H指数:2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城市
  • 9篇产业集聚
  • 7篇制造业
  • 7篇企业
  • 6篇城市化
  • 5篇劳动生产率
  • 5篇工资
  • 4篇地区间
  • 4篇一体化
  • 4篇区位
  • 4篇就业
  • 4篇劳动力
  • 4篇产业结构
  • 4篇长三角
  • 3篇地方政府
  • 3篇生产率
  • 3篇实证
  • 3篇区位分布
  • 3篇区域经济
  • 3篇竞争力

机构

  • 60篇复旦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杭州商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山东财政学院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浙江行政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8篇范剑勇
  • 5篇莫家伟
  • 4篇袁志刚
  • 3篇张雁
  • 3篇冯猛
  • 3篇石灵云
  • 2篇李方文
  • 2篇邵挺
  • 2篇来明敏
  • 2篇乔宝云
  • 2篇谢长青
  • 1篇张学良
  • 1篇刘念
  • 1篇王非暗
  • 1篇陆铭
  • 1篇陈建军
  • 1篇林云
  • 1篇赵沫
  • 1篇姚静
  • 1篇彭骥鸣

传媒

  • 8篇经济研究
  • 6篇管理世界
  • 4篇世界经济
  • 4篇浙江社会科学
  • 4篇江海学刊
  • 4篇上海经济研究
  • 3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国有企业的工资管制对就业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前 ,我国仍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总额进行管制 ,管制的方式主要是对超过规定的工资征税。本文证明 ,当工资水平是外生变量时 ,无论是平均工资水平的管制还是工资总额的管制都将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 ,工资总额管制减少劳动力需求的作用更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放松工资管制将有利于增加就业。特别是当经济面临需求方或供给方的外来冲击时 ,放松工资管制是增加就业的有效措施。
陆铭范剑勇颜燕
关键词:劳动力需求就业国有企业
上海市就业结构的产业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从业人员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体制转轨等因素稳步有序地流向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工业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受此影响,从业人员总体人数有所下降。基础工业吸收就业能力稳中有降,都市型工业成为吸收就业的一支主要力量,新兴高科技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第三产业方面,2000年该产业从业人员数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起到了吸纳就业的中坚作用。其中,社会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就业增长率均较为突出、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则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保持了很高的就业增长率。因此,就政府而言,应顺应产业结构的提升趋势,加大力度建设职业培训体系,鼓励和宣传到劳动密集型三产就业,兼顾就业弱势群体的保障。
范剑勇桂琦寒崔英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致力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袁志刚教授访谈
2001年
袁志刚范剑勇
关键词:中国学派隐性失业隐蔽失业非均衡理论
地方债务、土地市场与地区工业增长被引量:330
2014年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膨胀。本文构建工业投资者-地方政府模型,从债务的双重引资作用角度分析地方政府举债冲动难以遏制的原因。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论证了以下机制:债务作为地方政府动用资金能力的体现,不仅表现为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增加GDP,而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双重渠道吸引工业投资,对当地工业增长起到杠杆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与禀赋的地区来说,以债务推动工业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两类风险:1)禀赋较差的地区在引资竞争中处于劣势,未来土地出让收入可能不足以偿还债务;2)禀赋较好的地区在引资竞争中将土地资源过度配置到工业部门,导致商住用地资源紧缺、房价快速上涨。
范剑勇莫家伟
关键词:地方债务引资竞争
市场潜能、外来人口对区域工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东西部地区差距视角
本研究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新经济地理因素,特别是农民工流动对地区工资的影响,以及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的差异,以寻找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决策依据和政策良方。使用2005~2007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估计从标准的...
谢长青范剑勇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地区工资产业集聚
文献传递
加快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被引量:15
2019年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城市合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质量一体化问题、动力机制问题等进行讨论,以期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张学良陈建军权衡权衡范剑勇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与竞争力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王立军范剑勇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长江三角洲竞争力纺织业小狗经济总部
以上海科技创新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
2019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支撑点,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重要税收来源,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社会和谐、西部地区稳定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开放示范、江海联动发展的重要窗口与节点,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水平的一体化,有必要划出一块区域进行制度创新和新的产业布局,如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与嘉兴嘉善县等部分区域,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示范区,并对该区域内产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以上海作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的高度,从发挥上海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出发,谋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的更优质量产业集群布局。
范剑勇
公路与城市产业发展:来自商品需求方视角的证据被引量:1
2022年
立足于商品需求方特征,探究不同中间使用份额部门(商品需求方使用目的特征)、外省使用份额部门(商品需求方来源地特征)从公路改善中获益的程度差异。相比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商品供给方特征,贡献了需求方视角的证据。依托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公路对不同中间使用份额部门、外省使用份额部门雇佣人数和产值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当城市外部环境不变时,中间使用份额越高、外省使用份额越高的部门,其雇佣人数、产值对城市内部公路存量的弹性越大。进一步,使用交通路网图层数据、城市间贸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理论预期结果是否成立。研究发现,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增加城市内部公路,将使中间使用份额高、外省使用份额高的部门获得更多提升,其中对部门雇佣人数的提升效果弱于部门产值方面。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理解。
叶菁文范剑勇潘辉
关键词:公路
房价水平与制造业的区位分布——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1
2010年
本文基于Helpman-Hanson模型中的居民实际工资决定方程,详细阐述了长三角大型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制造业的区位分布产生扩散倾向的内在机制,并利用1998—2008年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我们发现,Helpman-Hanson模型中导致制造业扩散的"非黑洞"条件在长三角地区是成立的,大型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以及制造业产品的丰富度欠缺是长三角制造业分散化布局的重要原因。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抑制大型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通过基本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来促使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长三角的城市结构体系与制造业的区位分布将更加合理。
邵挺范剑勇
关键词:房价水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