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林科

作品数:49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光化学
  • 12篇抗生素
  • 12篇光解
  • 9篇降解
  • 9篇光降解
  • 8篇化学行为
  • 7篇喹诺酮
  • 7篇类抗生素
  • 7篇光化学行为
  • 6篇动力学
  • 6篇喹诺酮类
  • 6篇喹诺酮类抗生...
  • 6篇氟喹诺酮
  • 6篇氟喹诺酮类
  • 6篇氟喹诺酮类抗...
  • 5篇水环境
  • 5篇污染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溶解性物质
  • 4篇海域

机构

  • 35篇国家海洋环境...
  • 1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1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大连海事大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大连大学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城市职业...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山东省环境保...

作者

  • 49篇葛林科
  • 19篇那广水
  • 15篇姚子伟
  • 14篇张蓬
  • 10篇陈景文
  • 8篇王震
  • 7篇高会
  • 6篇于春艳
  • 6篇李军
  • 4篇张思玉
  • 4篇陆紫皓
  • 4篇马新东
  • 3篇王华
  • 3篇任红蕾
  • 3篇刘萱
  • 3篇李瑞婧
  • 3篇王德高
  • 3篇李凯
  • 3篇杨凯
  • 3篇王壮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环境化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化...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极地研究
  • 2篇全球变化数据...
  • 2篇2014中国...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首届极地及高...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揭示海陆衔接区环境中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以莱州湾及其主要入海河流为研究区域,利用HPLC-MS/MS分析样品中15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浓度,并通过改良的Method 1604(US EPA)评估海水与沉积物中2种典型水传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生素抗性水平,进而探讨该区域水体中抗性菌株的分布特点以及微生物抗性率与相应抗生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莱州湾水体与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磺胺与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抗性污染问题。两大类抗生素在水体中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89 ng·L^(-1)(SAs)和234.68ng·L^(-1)(QNs),在沉积物中分别为0.91 ng·g^(-1)(SAs)和49.37 ng·g^(-1)(QNs),且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流向海洋逐渐递减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是莱州湾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水体中,具有磺胺类抗性的E.coli和S.aureus平均检出量分别达到2 018和4 683 CFU·L^(-1),抗性率范围分别在0%~37.3%和10.6%~45.8%之间;而2种喹诺酮类抗性病原微生物的平均检出量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 315 CFU·L^(-1)(E.coli)和1 461 CFU·L^(-1)(S.aureus),抗性率分别为0%~50.0%和0%~20.8%;此外,相比于E.coli,S.aureus为沉积物中的主要抗性病原微生物,磺胺与喹诺酮类抗性S.aureus检出率均高于80%,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4CFU·g^(-1)和18 CFU·g^(-1)。相关性分析表明,莱州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浓度与磺胺类抗性微生物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其与微生物抗性率之间并未表现出相似的规律,说明近岸海洋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量不是影响抗性菌株丰度的唯一因素。
何春明那广水陆紫皓高会葛林科张琳晓李瑞婧李军姚瑶
关键词:磺胺喹诺酮
海水中典型污染物现场检测仪及其控制软件
2011年
介绍了一套自主研发的适用于海水中典型污染物现场富集及在线检测仪器,该仪器可实现大体积海水在线富集、在线浓缩、在线检测,仪器运行全过程实现软件全自动化控制。仪器控制软件基于PPC-1002工控机Windows XP操作平台,采用Visual C++6.0语言开发,软件界面清晰友好,有较好的人机互动性,可方便快捷地操作仪器,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与人员的工作效率。
孙圣坤刘广生何川先姚子伟葛林科
关键词:在线检测控制软件VISUALC++6.0自动化
水中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酮的光化学行为被引量:7
2012年
光化学降解是表层水体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重要消减方式.研究了水中代表性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酮的光降解动力学、影响因素与转化产物.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利奈唑酮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纯水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0.834±0.054;与纯水中相比,淡水、海水中光解较慢,这归因于水中常见溶解性物质的影响.pH,Cl–和海水盐度对光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P>0.05),但腐殖酸、NO3–和Fe(III)通过光掩蔽等效应显著抑制其光降解猝灭实验表明,模拟日光和UV-vis(λ>200nm)照射下,利奈唑酮发生了直接光解及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表现为光解速率常数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两种光源照射下,主要光解产物和途径均有差别,UV-vis光照下主要发生了脱氟和光致水解,而在模拟日光照射下发生了吗啉环脱氢等反应.
杨凯葛林科那广水姚子伟赵元凤
关键词:利奈唑酮光降解影响因素
大连湾表层海水全氟烷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大连湾表层海水中的17种PFASs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以及分布进行了分析。各站位水样中均有PFASs检出,表明大连湾普遍存在PFASs的污染,∑PFASs浓度介于8.1~13.8 ng/L之间。其中,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和全氟丁基磺酸(PFBS)是目前大连湾表层水体中的主要PFASs污染物。短链物质正在逐渐成为主要的PFASs污染物,需引起重视。在污染分布上,受海水稀释扩散和潮流的影响,湾内PFASs污染高于湾外;但三山岛西部PFASs污染相对偏高,潜在污染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薛欢欢丁光辉张楠楠张晶陈冠群姚子伟王莹葛林科
关键词:污染分布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采集的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介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结果表明,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中∑PAHs浓度分别为34.9—346 ng·g-1(mean=184)、68.9—374 ng·g-1(mean=188)、122—894 ng·g-1(mean=251)、197—293 ng·g-1(mean=245)和137—443 ng·g-1(mean=265)。与其他地区相比,5种介质中2+3环PAHs的比例超过0.5,而5+6环PAHs的比例则<0.2,说明大气传输是菲尔德斯半岛地区PAHs来源的主要途径。通过PAHs在土壤-苔藓(logQSM)、生物-海水(logQOW)和企鹅肌肉-企鹅粪土(logQPD)中的浓度比值与其理化参数的研究发现,logQSM与logpoL和logKOA成显著线性关系,logQOW和logQPD与logKOW成显著线性关系,表明不同环境介质间污染物浓度比值可以看作PAHs在极地偏远地区气-固分配行为以及在生物体内分配行为的镜像。
马新东姚子伟王震贺广凯葛林科方晓丹那广水
关键词:多环芳烃菲尔德斯半岛
模拟日光照射下土霉素的复合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及环境归趋被引量:3
2018年
环境水体中存在众多可解离的有机污染物,而不同的解离形态表现出相异的环境行为,如光化学反应活性和归趋.本文以土霉素(OTC)为例,研究了水中可解离化合物的表观光降解、光氧化等复合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并揭示了其相应的环境光化学归趋和贡献.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OTC的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常数(k)对pH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这是由于随pH值升高,解离形态(i)从OTCH_2~0、OTCH^-到OTC^(2-)渐变,相应的k_i和量子产率(Φ_i)显著增大.竞争动力学实验进一步表明,·OH和~1O_2均可以氧化降解OTC,且降解速率随着pH的增大而加快.这与3种解离形态不同的去质子化程度和氧化反应活性有关.去质子化增加化合物的电子密度,利于活性氧物种的亲电攻击,从而促进光氧化反应.基于以上OTC解离形态的不同光化学转化活性,评估了环境表层水体(pH=6~9)中的复合光化学转化半减期(t_(1/2,E)).t_(1/2,E)值依赖于基质pH和季节,北纬45°晴天正午,t_(1/2,E)在0.131 h(仲夏,pH=9)到3.63 h(仲冬,pH=6)之间.多数情况下,OTC的表观光解是其最主要的光化学转化途径,~1O_2氧化次之,而·OH氧化的贡献非常小.以上结果证明了OTC不同解离形态具有不同的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水环境中抗生素等可解离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归趋和风险,有必要综合考虑所有解离形态的复合光化学行为.
董倩倩张蓬尉小旋葛林科鞠茂伟王德高姚子伟
关键词:土霉素羟基自由基单线态氧光化学行为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化学行为:C0对动力学的影响及路径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作为重要的微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环境表层水体中,其不仅能够引起环境菌群的抗药性,而且对某些生物表现出光修饰毒性[1]。表层水体中,FQs 不易于水解和生物降解,其归趋主要取决于光降解。因此,此类抗生...
葛林科那广水杨凯
关键词:氟喹诺酮抗生素光化学行为表层水体
冰中和水中四环素光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冰雪是一类重要且普遍的环境介质,而冰雪环境光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比较冰中和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有助于揭示冰雪光化学与水环境光化学之间的异同.本文以四环素(TC)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模拟日光(λ>290 nm)照射下不同水体冰相和水相中TC的光降解动力学,研究了不同相中溶解性物质(腐殖酸(HA)、Cl-、NO-3和Fe(III))对光降解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揭示冰雪环境光化学和水环境光化学的异同.结果表明,冰中和水中TC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纯水冰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4.76×10-3,高于纯水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3.85×10-3).在不同水体中,冰相TC的光解快慢顺序为海水冰中>淡水冰中>纯水冰中,而在水相中光解快慢顺序与冰相不同,为淡水中>海水中>纯水中.通过考察主要溶解性物质对冰/水中TC光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在冰相还是水相,Cl-、HA、NO-3和Fe(III)均加快了TC的光降解,且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在水相与冰相中每个因素促进的程度却存在差异,相对于水环境,冰中HA、NO-3、Fe(III)敏化作用较大,对TC光降解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冰中Cl-对TC光解的促进作用较水相中弱.这些溶解性物质对TC光解的促进作用能够解释海水冰、淡水冰与海水、淡水中TC相对于纯水冰相/水相具有较强的光降解能力.进一步地,将实验数据外推到实际环境,在35°~50°N地区的仲冬季,冰雪表面和水体表层TC光化学降解的半减期分别为15.4~38.9 min和19.0~48.0 min,其不仅依赖于光解发生的纬度与季节,还受到反应基质(冰/水)的影响.以上结果揭示了冰中和水中TC光化学转化行为的异同,这对于准确评价寒冷环境中此类新型污染物的归趋具有重要意义.
张爽张蓬张蓬董倩倩葛林科
关键词:四环素溶解性物质
水中利奈唑酮和氟康唑的光解反应类型和路径初步研究
抗生素作为新兴污染物在环境水体中不断被检出,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1]。此类污染物因诱发环境菌群的抗药性而倍受关注[2]。表层水体中,光化学降解是抗生素的重要消减途径[3]。因此,阐明其光降解反应类型、产物和路径,对...
杨凯葛林科那广水赵元凤
关键词:氟康唑光解反应抗生素
南北极典型区域环境多介质中得克隆分布数据集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在全球很多地方的环境介质中(例如:水、雪、土壤、大气、植物、动物等)检测出很高含量的得克隆(Dechloranes,Decs)。南北极地区环境介质中得克隆含量如何,却少有数据。南北极典型区域环境多介质中得克隆分布数据集是作者在考察北极新奥尔松(2012)和南极菲尔德斯半岛(2014)的基础上,在其海水、雪水、湖水、土壤、植物以及大气等样品中,测量五种得克隆的含量基础上建立的。该数据集可以反映南北极得克隆的污染状况,并为进一步研究得克隆在南北极的分布和组成特征及其蓄积趋势提供依据。
那广水李瑞婧陆紫皓高会张洁王震葛林科姚子伟
关键词:介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