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5例Ⅰ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与对策
- Ⅰ型糖尿病(TIDM)在儿童期发病较多,且以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为首次发病很常见,且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病和死亡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失,胰高血糖素等升高...
- 董波王艳艳孙晓平陈焕玲
- 文献传递
- 65例I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与对策
- I型糖尿病(TIDM)在儿童期发病较多,且以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为首次发病很常见,且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病和死亡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缺失,胰高血糖素等升...
- 董波王艳艳孙晓平陈焕玲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儿科新护士角色转变的困惑及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帮助儿科新护士做好角色的转变,采取一系列角色转变的对策,使儿科新护士在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及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为我国儿科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多做贡献。
- 王艳艳沙影丽董波王宝艳
-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角色转变
- 儿科护理投诉发生的原因及干预对策被引量:5
- 2010年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长,儿科患儿家长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近几年来,儿科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1],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纠纷,
- 王艳艳孙晓平李昕董波
- 关键词:儿科护理投诉干预对策
- 活化蛋白C通过靶向VLA-3-中性粒细胞亚群减轻小鼠的严重炎症反应的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研究活化蛋白C通过靶向VLA-3中性粒细胞亚群来减轻小鼠的严重炎症反应的机制。75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健康小鼠,n=25)、严重炎症组(脓毒症小鼠,n=25)和活化蛋白C组(脓毒症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活化蛋白C,n=25);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整联蛋白VLA-3在中性粒细胞中上调表达;通过整联蛋白结合实验,确定与活化蛋白C以高亲和力相互作用整联蛋白;通过流式细胞仪验证活化蛋白C和VLA-3之间对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苏木精和曙红染色检测小鼠组织学变化;通过RT-q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mRNA表达水平;检测小鼠在手术后静脉注射活化蛋白C后存活率。与对照组(1. 32±0. 21)相比,严重炎症组(4. 57±0. 56) VLA-3表达量升高(P <0. 05),而VLA-5(1. 25±0. 24)和αVβ3(1. 27±0. 13)与对照组(1. 24±0. 33,1. 29±0. 28)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VLA-5 (0. 66±0. 05)和αVβ3 (0. 68±0. 08)整联蛋白相比,VLA-3(1. 76±0. 25)对活化蛋白C组表现出高亲和力,且与严重炎症组(0. 66±0. 12)相比升高(P <0. 05);活化蛋白C组与VLA-3发生特异性结合,VLA-5、αVβ3与活化蛋白C组几乎不发生反应结合。与严重炎症组相比,活化蛋白C组值升高,而阻断剂降低活化蛋白C与VLA-3间的结合(P <0. 05);与对照组相比,严重炎症组充血严重,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而活化蛋白C治疗后,减少脓毒症所造成的中性粒细胞增加;严重炎症组TNF-α、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提高,与严重炎症组相比,活化蛋白C组TNF-α、IL-6和IL-10 mRNA表达水降低,有较好的抗炎作用(P <0. 05);活化蛋白C组,小鼠存活率(18只,72. 00%)较严重炎症组(7只,28. 00%)高(P <0. 05)。活化蛋白C通过靶向VLA-3-中性粒细胞亚群,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减轻小鼠的严重炎症反应。
- 董波沙影丽闫雯雯庄金宝
- 关键词:活化蛋白C中性粒细胞炎症细胞因子
- 儿科护士职业性噪声损伤的分析调查及控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职业性噪声对儿科护士听力的损害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临床实际对策,进而减轻或消除职业性噪声对儿科护士听力的影响及损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儿科护士3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发现3名护士轻度听力减退,2名护士稍有听力减退。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对全科护士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测听。结果显示科室32名护士中,3名轻度听力减退护士干预后听力提高49.6%,2名稍有听力减退护士听力提高53.7%。结论通过采取听力保护对策,短期环境噪音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科护士听力提高,证明措施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 董波姜慧轶闫雯雯
-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儿科
- 动脉置管在PICU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近年来动脉置管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危重患儿的抢救和监护工作中,对于需要严密监测血气分析变化和有创持续血压监测的患儿尤为重要。经过临床实践和效果观察,动脉置管既可以避免因反复穿刺造成对患儿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方便了危重患儿的紧急抢救,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穿刺任务和因穿刺困难带来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沙影丽董波李晶龚婷
- 关键词:动脉置管PICU护理
- 医疗服务中儿科护理人员常见不安全因素剖析与防范被引量:5
- 2009年
- 董波孙晓萍沙影丽王宏
- 关键词:儿科护理
- 如何为静脉穿刺难的患儿提供优质服务
- 2008年
- 孙晓平王艳艳董波
- 关键词:静脉穿刺生活质量儿科护理
- 护理干预在入院前三天对患儿及其家属情绪管理的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入院初期(第1天~第3天)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儿。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患儿外,在入院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对患儿及其家属采用关怀照护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房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患儿家属情绪管理和满意度、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患儿家属心理压力水平进行测试,采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入院前三天干预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第3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家属的SCL-90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士护理关怀行为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儿入院的第1天、第2天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在整个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提高其家属的情绪管理和满意度,降低其家属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 沙影丽闫雯雯董波
- 关键词:患儿家属情绪管理入院初期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