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立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旅游
  • 2篇兰科
  • 2篇兰科植物
  • 1篇多样性
  • 1篇遗产
  • 1篇优势种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植物分布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类
  • 1篇中国旅游
  • 1篇中国旅游发展
  • 1篇森林植被
  • 1篇世界遗产
  • 1篇世界遗产保护
  • 1篇群落
  • 1篇群落优势种
  • 1篇种间

机构

  • 3篇黄龙国家级风...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敦煌研究院
  • 1篇全国兰科植物...

作者

  • 3篇董立
  • 2篇唐思远
  • 2篇罗毅波
  • 1篇樊锦诗
  • 1篇安德军
  • 1篇黄宝强
  • 1篇寇勇
  • 1篇于飞海
  • 1篇杨小琴
  • 1篇李鹏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四川黄龙沟内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兰科植物(19属30余种),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群落。目前尚不清楚在群落中这些兰科植物种之间作用关系。运用种间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黄龙沟森林植被兰科植物群落中的24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表明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包括无苞杓兰(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黄花杓兰(C.flavum)、二叶红门兰(Orchis diantha)、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少花虾脊兰(Calanthe delavayi)和西藏杓兰(C.tibeticum),主要分布在光线充足但又具有一定遮荫条件的环境中;另一组包括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布袋兰(Calypso bulbos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和小叶对叶兰(Listera smithii),它们主要分布于荫蔽的环境中。这些兰科植物在组内大多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间大多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黄龙沟兰科植物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可能产生了分化。
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安德军
关键词:兰科植物种间关系
四川黄龙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被引量:24
2005年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兰科植物具有附生与地生种类数目大致相同的特点,同时是世界上地生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地生兰科植物的保护是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而确定多样性中心对制定就地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内的黄龙沟长仅3.5km,海拔为3100–3569m。通过对沟内兰科植物种类、生境、居群状况以及繁殖情况等的综合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共有兰科植物19属30种。这些兰科植物生长于明显不同的两类生境:一是林分稀疏、透光性好的疏林或灌木丛,通常有钙华滩流贯穿其中,有20种兰科植物生长;二是林分较密、透光性差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无水流,只有10种兰科植物分布,包括黄龙沟内仅有的4种腐生兰。黄花杓兰(Cypripediumflavum)、西藏杓兰(C.tibeticum)、无苞杓兰(C.bardolphianum)、广布红门兰(Orchischusua)、二叶红门兰(O.diantha)及少花虾脊兰(Calanthedelavayi)等3属6个种,以其极高的数量及成片的分布组成黄龙沟兰科植物的主体。它们在种下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花期存在重叠与交替现象。如此多的地生兰聚集在一条狭窄的沟内,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草本群落,这种现象无疑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黄龙沟是我国地生兰多样性中心之一。
李鹏唐思远董立罗毅波寇勇杨小琴Holger Perner
关键词:兰科植物多样性植物种类针阔混交林植物分布旅游活动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被引量:3
2002年
樊锦诗陈祥龙高大伟张立珠邵永东安得均董立
关键词:世界遗产世界遗产保护旅游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