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万祥

作品数:39 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枣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群落
  • 12篇底栖动物
  • 11篇群落结构
  • 8篇河流
  • 7篇大型底栖动物
  • 6篇类群
  • 5篇功能摄食类群
  • 4篇电站
  • 4篇藻类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污染
  • 4篇废水
  • 3篇底栖动物群落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水电
  • 3篇水电站
  • 3篇水生

机构

  • 30篇枣庄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9篇蒋万祥
  • 16篇蔡庆华
  • 12篇唐涛
  • 10篇陈静
  • 7篇李凤清
  • 7篇吴乃成
  • 6篇傅小城
  • 6篇杨婉玲
  • 6篇贾兴焕
  • 6篇赖子尼
  • 5篇周淑婵
  • 5篇王洪凯
  • 5篇庞世勋
  • 5篇高原
  • 4篇王超
  • 3篇段树桂
  • 3篇魏泰莉
  • 3篇彭松耀
  • 2篇贺诗水
  • 2篇黎道丰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淡水渔业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河口重金属镉的含量与分布的季节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对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Cd含量范围在0.022~0.047 1 mg/L,并且Cd含量在时间上由高到低依次为:2月、5月、11月、8月,2月Cd含量显著高于5月、8月和11月(P<0.05)。以海水水质标准衡量,珠江河口水体2008年中大部分时间为海水二类水质。沉积物中Cd含量范围在5.062~9.239 mg/kg,平均含量为6.974 mg/kg,并且沉积物中Cd含量均超过海洋沉积物3类标准。与国内外河口比较,珠江河口沉积物中Cd含量处在较高水平,污染比较严重,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生物体中Cd含量范围在0.144~0.430 mg/kg,鱼类Cd含量均超过国家水产品卫生标准,并且肉食性鱼类Cd含量略高于杂食性鱼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往年调查进行比较发现,珠江河口鱼类Cd含量2000年较1988年有大幅增加,并且2000年以后增加也比较明显。
胡锡永赖子尼赵元凤王超魏泰莉蒋万祥杨婉玲庞世勋
关键词: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鱼类
转Bt基因水稻残留秸秆对农田底栖动物的影响
2016年
为研究转Bt基因水稻秸秆残留对稻田内底栖动物的潜在影响,利用转Bt基因水稻"华恢1号"及其亲本"明恢63"的秸秆进行稻田填埋试验,分析转Bt基因水稻秸秆中Bt蛋白对秸秆分解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填埋的水稻秸秆上共发现223个底栖动物,分属9个科,其中,在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秸秆上均发现7个科.②秸秆种类和秸秆填埋时间对底栖动物丰度、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辛普森优势集中性指数(Simpson diversity index)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明显影响.③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秸秆剩余率均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填埋7周后,两种类型秸秆剩余率平均值均为44.0%,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④在填埋的7周内,转Bt基因水稻秸秆中w(Bt蛋白)平均值为1.99~3.04μg/g,7周后为2.04μg/g.研究显示,稻田残留的转Bt基因水稻秸秆对底栖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刘方蒋万祥李俊生梁玉勇刘勇波
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BT蛋白
珠江八个入海口浮游桡足类的季节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2007—2008年在珠江八个入海口进行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探讨了珠江八个入海口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等指标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季节数量变动及对浮游桡足类总数量的影响,并将本研究水域与珠江口外海水控制区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年共鉴定38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10科23属。其中春季25种,夏季28种,秋季23种,冬季21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四季平均丰度的变化趋势为春季(79.06 ind./L)>夏季(56.11 ind./L)>秋季(17.52 ind./L)>冬季(14.62 ind./L)。珠江口夏季浮游桡足类出现的种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四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夏、秋季对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溶解氧和硅酸盐。
高原赖子尼魏泰莉庞世勋杨婉玲蒋万祥王超
关键词:入海口浮游桡足类
西江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演变被引量:49
2010年
2005-2008年对珠江下游西江江段6个采样点进行鱼类多样性调查,共采集鱼类96种,隶属于13目29科75属,辐斑虫纹东方鲀(Takifugu vermicularis)、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西江鲇(Silurus gilberti)等8种为西江新记录鱼类。西江鱼类群落多度大于1%的种类有17种,前5位依次是鲮(Cirrhina molitorella)、(Hmiculter leucisxu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多度小于0.1的有28种。西江鱼类群落以定居性、杂食性种类为主;与历史比较杂食性、定居性鱼类种类所占百分比上升,肉食性、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下降。聚类分析发现西江鱼类群落可以分为3个类群,即:上游类群、中游类群和下游河口类群;物种组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鱼类群落有明显的差异,相同生境类型江段的鱼类物种相似性较高;上游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下游。通过个体生态学指数(autecology index)分析,西江鱼类群落底层生活、口下位、喜急流生活、肉食性种类受影响程度大,而口端位、杂食性、喜缓流的种类演变成优势种群。航道整治、大规模无序挖沙、河口水体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影响西江鱼类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李捷李新辉贾晓平李跃飞何美峰谭细畅王超蒋万祥
关键词:鱼类群落多样性个体生态学
微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微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并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微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微山湖表层沉积物Cu、Zn、Pb、Cd、Cr、Ni平均含量分别为64.78、185.05、78.76、0.17、37.76、46.84 mg/kg。Cr和Cd含量在各站位均未超标;Cu、Pb含量超标率为100%,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0.85、0.31倍;Zn含量的超标率为80%,平均超标倍数为0.24倍。Cu、Zn、Pb、Cd、Cr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1.85、1.23、1.31、0.34、0.47,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5.21,属于低度污染;湖中航道和入湖河道污染程度较养殖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u、Zn、Pb、Cd、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分别为9.25、1.23、6.56、10.34、0.94,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28.33,属于低度风险;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湖中航道>入湖河道>养殖区。[结论]该研究为南水北调东线微山湖生态环境的整治与改善提供了参考。
蒋万祥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综合污染指数
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被引量:62
2009年
通过大型底栖动物的量化监测,对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97种,隶属6纲68科,其中,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该水系优势类群,不同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冬季最为复杂,春、秋季次之,夏季相对简单.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集食者占优,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和滤食者,撕食者丰度最小.典型对应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因子差异较大;夏季和秋季营养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水深对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有影响.
蒋万祥贾兴焕周淑婵李凤清唐涛蔡庆华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上市前短期饥饿对鲫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探讨上市前短期饥饿对鲫鱼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手段、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方法对不同饥饿处理的鲫鱼的常规营养成分和主要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饥饿6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鲫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肌肉硬度和土腥味呈下降趋势,而粗蛋白、粗灰分、水分、凝聚性、弹性、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但是饥饿8 d后,鲫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弹性和咀嚼性轻微下降,硬度轻微上升。建议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在鲫鱼上市前给予6d的短期饥饿,从而提高其肌肉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贺诗水王洪凯蒋万祥高源
关键词:鲫鱼肌肉品质营养成分
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响应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响应机理及高岚河硫铁矿对香溪河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2006年9月、11月及2007年1月、3月、5月、7月对高岚河3个河段12个样点(受损河段G1—G3、恢复河段G4—G8、对照河段D1—D4)底栖动物进行了调研,同时测定了各样点水体金属含量(Cd、Cr、Cu、Mn、Pb、Zn、Fe、Al、Ca和Mg)、pH值、电导、水温、总溶解性固体、盐度、溶氧、流速、水深、水面宽度等理化指标。对3个河段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受损河段金属含量及电导、总固体悬浮物明显高于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受损河段pH值显著低于其他河段;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各项理化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共采集底栖动物213种,隶属7纲,59科,四节蜉(Baetis sp.)、侧枝纹石蛾(Ceratopsyche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和扁蜉(Heptagenia sp.)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度收集者最大,刮食者和滤食者次之,捕食者和撕食者最小,分别为48.8%、20.6%、17.0%、9.0%、4.7%。受损河段底栖动物各功能摄食类群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且组成相对单一;刮食者对酸性矿山废水反应最为敏感。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受损河段底栖动物各功能摄食类群群落结构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存在较大差异,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典型对应分析发现,矿山酸性废水的排放是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蒋万祥贾兴焕唐涛蔡庆华
关键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酸性矿山废水
珠江口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初级生产力被引量:20
2010年
2006年5月至2008年2月季度性对珠江口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珠江口水域初级生产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别与底层、上游叶绿素a含量间无显著差异;表层叶绿素a含量在夏、春季明显大于秋、冬季,但各口门间无显著差异。珠江口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冬季,但各口门间无显著差异。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别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初级生产力间相关显著。不同口门及不同季节间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环境因子存在较大差异。
蒋万祥赖子尼庞世勋杨婉玲王超高原
关键词:珠江口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群落结构特征
2014年
为明确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1年9月对山东省昆嵛山不同植被带线蚓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线蚓科环带动物351条,隶属4属10种,其中白线蚓属5种,半线蚓属2种,线蚓属2种,玛利安蚓属1种。叉肾半线蚓(Hemienchytraeus bifurcatus)、白线蚓属种5(Fridericia sp5)和滇池白线蚓(Fridericia dianchiensis)为优势种,平均密度分别为2 458、2 125和1 333条·m-2,相对丰度分别为16.5%、14.2%和8.9%。不同植被带线蚓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整体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区最大,阔叶林区次之,针叶林区和农田区较小;其中线蚓密度均值为14 917条·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2,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2,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为4,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值为0.52;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法研究群落结构相似性,发现S1和S2站位相似性较高,S5和S6站位相似性较高,S3、S4站位分别与其他站位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水分、总氮和硝态氮含量为影响区域线蚓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蒋万祥陈静王洪凯卓丽玲贺诗水王明山邓艳美张营霞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典范对应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