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蔚

作品数:118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6篇抗体
  • 30篇弓形虫
  • 24篇克隆
  • 22篇弧菌
  • 20篇单克隆
  • 20篇单克隆抗体
  • 20篇副溶血弧菌
  • 18篇免疫
  • 15篇杆菌
  • 13篇试剂
  • 13篇试剂盒
  • 11篇蛋白
  • 9篇生物学
  • 9篇抗原
  • 8篇毒力
  • 8篇基因
  • 7篇生物学特性
  • 7篇病毒
  • 5篇单抗
  • 5篇单链

机构

  • 1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4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上海出入境检...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3篇上海市农业学...
  • 3篇塔里木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上海海关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龙岩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市动物疫...

作者

  • 118篇蒋蔚
  • 99篇王权
  • 57篇陈永军
  • 29篇韩先干
  • 25篇刘迎春
  • 19篇孙卫东
  • 15篇薛俊欣
  • 15篇刘迎春
  • 14篇陈兆国
  • 11篇石金磊
  • 11篇白雪瑞
  • 9篇祁克宗
  • 8篇王少辉
  • 8篇张花景
  • 8篇杨康
  • 7篇宋宁宁
  • 6篇米荣升
  • 6篇顾惠明
  • 6篇黄燕
  • 6篇曾鹏

传媒

  • 23篇畜牧与兽医
  • 23篇中国动物传染...
  • 13篇中国兽医科学
  • 7篇微生物学报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上海市畜牧兽...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塔里木大学学...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溶血弧菌ompA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白雪瑞王权王权陈永军凌娇王亚磊蒋蔚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OMPA生物学特性
Ⅵ型分泌系统分泌蛋白ClpV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研究clpV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ed同源重组构建了APEC DE17株的clpV缺失株DE17ΔclpV及其回补株DE17CΔclpV,比较分析了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运动性和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对DF-1细胞的黏附、侵入能力以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clpV缺失后对Ⅵ型分泌系统(T6SS)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Red同源重组构建了clpV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利用分光光度计测OD600nm绘制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DE17ΔclpV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其运动和BF形成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DE17ΔclpV的运动能力降低(p<0.05),而其BF形成能力则升高(p<0.05);分别将DE17、DE17ΔclpV和DE17ΔclpV感染DF-1细胞,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DE17ΔclpV对DF-1细胞的黏附能力升高(p<0.01),而侵入能力减弱(p<0.01)。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clpV缺失株csgD、icmF、lip和hcp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p<0.05),而vgrG和rpoD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T6SS的分子伴侣ClpV影响APEC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T6SS的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连丽燕宋祥军蒋胡艳陈兆国蒋蔚韩先干祁克宗
关键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功能
呋喃它酮代谢物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利用对醛基苯甲酸(CPA)与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进行衍生化,得到衍生物CPAMOZ,并通过质谱法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然后采用混合酸酐法将CPAMOZ与载体蛋白偶联,采用紫外扫描(UV)法对偶联物进行验证。用偶联成功的人工全抗原(CPAMOZ-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为1∶8×104,对NPAMOZ的半数抑制量为26.55μg/L,间接竞争ELISA鉴定小鼠血清多克隆抗体,与NPAMOZ、CPAMOZ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44.8%,与AMOZ、对醛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醛以及同类其他三种药物呋喃妥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原药及其代谢物以及代谢物衍生物的交叉反应均小于0.01%。结果表明,制备的AMOZ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进一步制备AMOZ单克隆抗体和研制快速筛选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刘迎春蒋蔚陈永军高艺林石金磊王权
关键词:人工抗原化学合成
阪崎克罗诺杆菌RPA-LF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2年
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16S rRNA和外膜蛋白基因ompA为靶序列,设计适用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的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RPA反应可在25~45℃进行,10~20 min即可完成。优化条件后,RPA-LF总反应时间仅为20 min,包括RPA在39℃反应15 min,RPA反应产物在LF试纸条上反应5 min,即可用肉眼判断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80 pg/反应,约为960 CFU/反应。与7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都没有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此外,该方法能够同时识别6种阪崎克罗诺杆菌同属菌,表明该方法广谱性好。本研究中建立的针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RPA-LF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的优点,为该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打下了基础。
张欣张欣王权祁克宗韩先干韩先干
Ⅵ型分泌系统T6SS-1核心组分及烯醇化酶在副溶血弧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致病性与其产生的毒力因子密切相关。细菌蛋白分泌系统及其表面蛋白可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而直接参与病原...
蒋蔚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烯醇化酶
文献传递
进口奶牛犬新孢子虫病血清学抗体及流产胎儿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随机抽取的3批进口奶牛1 238份奶牛血样进行牛新孢子虫病的流行病调查。随后用乳胶凝集对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样品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并用已建立的牛新孢子虫病巢式PCR(Nested-PCR)对第一批进口奶牛的数十头流产胎儿进行牛新孢子虫病的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3批进口奶牛的新孢子虫整体感染率为6.54%,所有奶牛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血清的弓形虫抗体全部为阴性。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母牛流产的胎儿经Nested-PCR检测,60%胎儿为阳性,而抗体阴性母牛流产的胎儿经Nested-PCR检测均为阴性。
邢小勇王权胡永浩陈永军蒋蔚安立刚
关键词:奶牛犬新孢子虫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21年
为建立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制备抗LM的单克隆抗体和家兔多克隆抗体,以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单抗包被浓度和多抗工作浓度,从而建立LM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抗LM的单抗和多抗效价分别为1∶128000和1∶2560000,分别以抗LM单抗和多抗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经优化后选择抗LM单克隆抗体稀释至1∶1000、抗LM兔多抗稀释至1∶4000建立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LM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10^(5)CFU/mL,与常见的10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模拟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牛奶样本中添加LM至细菌浓度为1×10^(0)CFU/mL时,增菌培养10 h后用本方法即可检出阳性;牛奶样本的添加回收试验进一步表明回收率可达70.22%~91.59%,提示本方法可有效用于牛奶样本中LM的检测。综上,利用抗LM的单抗和兔多抗成功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为牛奶中LM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张海洋刘爽刘爽王权王权陈兆国韩先干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
奶牛乳房炎三种主要链球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23年
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其中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dysgalactiae)和乳房链球菌(S.uberis)是奶牛乳房炎主要的致病性链球菌。为同时、快速地检测牛奶样品中这3种重要链球菌,本研究根据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停乳链球菌Mig基因及乳房链球菌pau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同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内参,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8℃,最佳扩增循环数为25个循环,本方法同时检测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及乳房链球菌时,检测限分别为1×10^(3)CFU/m L、1×10^(3)CFU/m L及1×10^(4)CFU/m L,灵敏性高。该方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10种菌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模拟样品结果显示,当奶样中3种菌的初始浓度均为1 CFU/m L时,37℃增菌6 h即可检出乳房链球菌,增菌8 h以上3种菌可全部检出。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同时快速检测牛奶中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及乳房链球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奶牛乳房炎的监管、诊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叶方钰刘爽王权戚雪芹张传印谢雨芮潘翠玲蒋蔚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多重PCR
一种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和方法。所述的试剂盒包括RPA反应体系,所述的RPA反应体系包括RPA引物探针混合液,所述RPA引物探针混合液包括一引物对和探针,所述引物对中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
蒋蔚韩先干王权王亚磊
文献传递
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磁珠分离方法的建立
2023年
免疫磁珠技术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的快速分离纯化等领域,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捕获率高、特异性好的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分离方法。首先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出8株抗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效价均达到1∶1024000,且特异性较好。利用效价最高的腹水6-E6制备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免疫磁珠最适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选择MEST(7.0)为偶联缓冲液、磁珠直径为750 nm、免疫磁珠添加量为0.4 mg、捕获时间45 min、单增李斯特菌含量在1×10^(4)CFU/mL时,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可达76.29%。在模拟牛奶样品中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率可达到67.71%。该分离方法可快速且特异地分离单增李斯特菌,操作简便,为快速分离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并实现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叶方钰谢雨芮王权刘爽张海洋韩先干蒋蔚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