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虹
- 作品数:46 被引量:70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涉诉信访的理论思考与现实出路被引量:2
- 2014年
-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着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当下中国,信访制度仍然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价值。其中的涉诉信访成因不一而足,诉求十分复杂,处理方式十分混乱。有碍法治进程的涉诉信访面临着无法合理排除的质疑,有必要实现诉访分离。从当前来看,应当落实诉访分离,健全涉诉信访处理机制;完善涉诉信访档案化管理,推动涉诉信访类型化处理;健全涉诉信访监督机制,促进涉诉信访处理公开。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司法队伍,提高办案质量;改革和完善司法程序,切实解决"起诉难"、"再审难"和"执行难"等问题;健全司法监督机制,促进司法程序公开透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确立社会的法治信仰。总的目的是将涉诉信访纳入法制轨道依法终结。
- 蔡虹郑若颖
- 关键词:涉诉信访法治建设
- 涉农群体性纠纷的诉讼解决被引量:2
- 2008年
- 涉农群体性纠纷的成因具有多方面性,其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秩序的维持。而涉农群体性纠纷的主要类型和性质决定了诉讼解决的充分可行性以及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整体不可采性。利用诉讼的方式解决涉农群体性纠纷,必须从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改善司法环境、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等方面入手。
- 蔡虹
- 关键词:诉讼和解调解
- 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被引量:100
- 2005年
- 在我国民诉法并未规定释明权的情况下 ,近来这一概念却在审判实践甚至法院的文件中频频出现。这一动向昭示着司法实践存在对释明权制度的客观需求 ,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理论认识上的模糊与混乱。释明权的制度基础是辩论主义 ,为适应现实的需要 ,我国民诉法应对释明权作出明确规定 ,但与此同时其基础培育、观念更新应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 蔡虹
- 关键词:释明权审判实践辩论主义司法实践法院
- 弱势群体的民事诉讼法保护论纲被引量:16
- 2004年
- 在民事诉讼法的视野内 ,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缺乏相应的系统化研究。总体上 ,必须坚持对程序正义的底线坚持和对实体正义的最可能追求的立场 。
- 蔡虹刘加良
- 关键词:弱势群体民事诉讼法
- 情与法的交融:司法裁判中适用情理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情理与法律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情理是法律的内在支撑,法律是情理在规范层面的升华。由于情理推断契合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情理规则弥补了法律规范的局限性,且情理论证增加了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故而在司法裁判中适用情理存在正当性。基于对古代与当代司法裁判中运用情理的具体分析,指出当代司法实践中适用情理存在"司法裁判背离情理""情理适用对司法独立和权威提出挑战"两个问题。其解决措施在于,通过引情入法、以情释法、合情合理、情法分明等途径,实现司法裁判中情法关系的协调与交融。
- 蔡虹夏先华
- 关键词:情理法律司法裁判
- 诉讼调解中的不和谐因素值得关注
- 本文分析了针对法院调解工作十六字方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不和谐因素:不能调的也调;当判的不判;不讲调判结合,只求调解事了。
- 蔡虹
- 关键词:诉讼调解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谐社会
- 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法理省思被引量:15
- 2016年
-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改革,不仅需要关注制度构建,更应重视司法理念的革新,强调并贯彻诉权保障的司法理念。为防止诉权理论的泛化和空洞,有必要从宪法层面、民事诉讼法抽象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进行逐层推进,实现诉权保障与具体诉讼程序和制度的联系,使其成为实实在在保护普通民众合法权益的权利依托。围绕这一诉权保障体系,针对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从诉权立法、起诉制度构建、起诉状的规范以及配套制度的设置四个方面予以完善。
- 蔡虹李棠洁
- 关键词:诉权起诉状诉讼系属
- 论民事法定证据种类与证据能力之关联被引量:5
- 2023年
- 对于符合法定证据种类是否构成具备证据能力的必要条件,司法实务与理论研究皆存在争议。在解释学进路下,无论是采文义解释还是论理解释,我国法定证据种类对证据能力都没有直接限制作用。法定证据种类规则是对证据的不周延列举,目的在于引领每一种证据的特定化证据能力规则。从学理观之,法定化的证据种类与证据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间接性和附属性,二者建立间接关联的方式有:以证明程度(完全证明和疏明)为桥梁,以证明方法(严格证明和自由证明)为媒介,根据特定争议类型或标的来限制证据种类的证明能力以及实体法中权利义务关系之形式要件延伸至诉讼领域的情形。
- 蔡虹王璨璨
- 论民事审限制度被引量:28
- 2004年
- 在以公正和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的背景下 ,重新认识和定位我国的民事审限制度十分必要。一味追求快速审结案件绝非设置民事审限制度的目的。民事审限制度应以规范裁判权力和实现司法效益为其正义性的直接源泉和终极源泉 ;以保护权利、效率和制约权力为基本价值 ;以实现当事人对程序公开性和参与性的要求、对司法权力的信任程度及法官素质为现实基础。以此为据 ,民事审限制度应当更新观念并从该制度的各要素上予以完善。
- 蔡虹刘加良
- 关键词:民事审限制度司法体制法官素质司法权力《民事诉讼法》司法权
- 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被引量:6
- 2017年
- 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证据不仅包括伪造、使用不真实的证据材料,还包括当事人的虚假陈述与证人的虚假作证。近年来,诉讼欺诈现象常有发生,虚假证据在诉讼中数见不鲜。虚假证据一旦被法官误采为裁判的依据,不仅会直接影响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损害无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违背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有损司法公正。因此,有必要通过不断调整法律规范,合理地增加行为人利用虚假证据的法律成本,最大限度地规制虚假证据。有必要从研究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规制的价值出发,结合当前司法实践中虚假证据及现有规制的状况,在参考域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为虚假证据的理性规制提出建议。
- 蔡虹郑若颖
- 关键词:诚实信用诉讼成本裁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