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兴森

作品数:2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手术
  • 8篇手术治疗
  • 7篇脱位
  • 7篇脊髓
  • 6篇寰枢
  • 6篇显微手术
  • 6篇显微手术治疗
  • 5篇枢椎
  • 5篇肿瘤
  • 5篇寰枢椎
  • 5篇寰枢椎脱位
  • 5篇内固定
  • 5篇后路
  • 5篇复位
  • 4篇症状
  • 4篇症状性
  • 4篇髓内
  • 4篇髓髓
  • 4篇填塞
  • 4篇椎管

机构

  • 2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8篇薛兴森
  • 27篇林江凯
  • 23篇储卫华
  • 20篇叶信珍
  • 15篇冯华
  • 11篇何光建
  • 5篇陈景宇
  • 5篇朱海涛
  • 5篇邹明明
  • 4篇李兰
  • 3篇陈飞
  • 3篇黄毅
  • 2篇夏永智
  • 2篇袁继超
  • 2篇赵天智
  • 2篇李飞
  • 1篇吴刚
  • 1篇张杨
  • 1篇袁轶恺
  • 1篇刘伟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7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4例颅颈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经口齿状突磨除术(前路手术组)6例,一次性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技术(后路手术组)8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JOA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经前路和经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后路手术组(179.60±45.75)min,前路手术组(548.30±121.40)min,经后路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JOA术后评分:后路手术组(16.00±1.07)分,前路手术组(13.33±2.33)分,经后路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手术出血量:后路手术组(153.80±72.30)ml,前路手术组(330.00±200.0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测结果:前路手术组术后波形完全恢复正常2例(50%),后路手术组术后波形完全恢复正常5例(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减压充分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治疗寰枢关节脱位较经前路更合理、可行。
薛兴森叶信珍邹明明李兰朱海涛储卫华冯华林江凯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
一次性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颅颈畸形合并的齿状突脱位
颅颈畸形合并的齿状突脱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经典手术主要为经口磨除齿状突加后路融合固定,技术相对复杂,费用高。本组共14例,其中男性5例,年龄13-39岁,平均年龄27.3岁;女性9例,年龄13-62岁,平均年龄43.7岁...
林江凯叶信珍陈景宇黄毅薛兴森储卫华冯华
文献传递
椎管内错构瘤1例
2012年
1病历摘要(图1)男,47岁;因胸背部疼痛及左下肢麻木8年,行走困难3年,加重2月余于2011年10月入院。查体:肋弓平面以下痛觉减退,下腹部触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右侧巴氏征(+),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左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大小便困难。颅内压130 mmH2O,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椎管欠通畅。全脊柱MRI提示T5~6脊髓外硬脊膜下病变,呈等T1或短T1,长T2,无明显强化。术前诊断:T5~6血管网状细胞瘤。术中见T5~6椎体水平病变大小约2.5 cm×2.0 cm,与脊髓黏连紧密,表面灰白,蛛网膜下腔消失;
龙安勇叶信珍黄毅薛兴森林江凯
关键词:错构瘤脊髓肿瘤神经外科手术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9例(151个病灶)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经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术,暴露肿瘤后行手术切除,其中30例切除病变后使用钛连接片行椎板成形术。结果全切除134个,近全切除17个,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出院时症状好转128例,无变化l例。随访82例,失访47例,随访时间13-58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及个性化手术方案.大部分椎管内神经鞘瘤可得到全切除,疗效满意。
何飞吴刚陈景宇叶信珍薛兴森李飞冯华林江凯
关键词:神经鞘瘤椎管显微外科手术
19例原始性神经外胚瘤(PNET)的临床分析
薛兴森储卫华冯华林江凯陈景宇
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显微填塞手术治疗-附225例报告
林江凯储卫华叶信珍薛兴森何光建文泽贤
“Ω”式椎板成型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薛兴森储卫华冯华林江凯
姜黄素对神经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影响的离体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神经干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孕14.5 d的SD大鼠,取胚鼠大脑前端2/3部分组织,提取神经干细胞。培养并传代3次时,进行细胞免疫荧光学鉴定;同时换用只添加2%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连续培养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IWR-1(Wnt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10μmol/L)处理组、姜黄素500 nmol/L组、IWR-1+姜黄素500 nmol/L组(先添加IWR-1,20min后再加入姜黄素)、DMSO组。细胞培养3 d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wnt3a、β-catenin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培养第3代的细胞干预3 d后,姜黄素组wnt3a、β-catenin表达量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IWR-1处理后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姜黄素联合IWR-1处理细胞后wnt3a、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DMSO组表达量接近空白对照组。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wnt3a及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IWR-1组wnt3a及β-caten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总体变化趋势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初步证明姜黄素可激活Wnt信号通路,由此推测姜黄素与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陈飞王皓香向鑫袁继超朱海涛薛兴森储卫华王程仕冯华林江凯
关键词:姜黄素神经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复杂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策略
储卫华林江凯叶信珍薛兴森何光建文泽贤
姜黄素促进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病理及行为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姜黄素对组织形态及大鼠行为学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①单纯损伤组;②姜黄素预处理组(术前30 min,300 mg/kg,腹腔注射);③~⑤姜黄素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大300 mg/kg、中100 mg/kg、小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和⑥甲强龙治疗组(30 mg/kg,静脉滴注)。以50 g力的动脉瘤夹钳夹T9~T10胸段脊髓1 min造模,按计划给药。术后2、8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伤后1 d,1~8周每周行BBB评分及斜板评分实验。结果 HE染色示伤后8周,姜黄素治疗组[(30.07±8.75)、(68.40±12.90)、(87.67±11.49)]与单纯损伤组(150.28±27.31)、甲强龙治疗组(109.78±16.5)相比明显缩小了组织空洞面积,姜黄素预处理组(125.57±18.35)也较单纯损伤组空洞范围小(P〈0.05)。行为学功能与形态学结果相一致,后肢运动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完全性后肢瘫痪的各组大鼠逐渐恢复运动功能,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2、8周[2周:(32.50±2.74)、(30.83±2.04)、(28.33±4.08);8周:(61.67±5.16)、(57.50±2.74)、(55.00±3.16)]的行为功能均显著优于单纯损伤组[2周:(27.50±2.73);8周:(38.33±2.58)]和甲强龙治疗组[2周:(30.00±3.16);8周:(49.17±3.76)],大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姜黄素预处理组在术后4周起[4周:(33.33±2.58);6周:(37.50±2.74);8周:(44.17±2.04)]也较单纯损伤组表现出更好的行为学功能。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缩小脊髓损伤后空洞面积,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邹明明薛兴森朱海涛李兰夏永智赵天智冯华林江凯
关键词:脊髓损伤姜黄素组织病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