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密集与非密集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内镜下密集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密集套扎组64例,B组为非密集套扎组(普通组)56例。分组标准以一次套扎圈<6个为非密集套扎组,>8个为密集套扎组。结果:A组首次每例患者平均结扎10.9个点,21例于首次结扎后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显效有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B组食管静脉曲张4例基本消失,2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91.07%。结论:采用密集EVL术,静脉曲张消失率高,可减少套扎次数,是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可靠方法。 薛冬云 曲少贤 王玲 王娟 赵志香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结扎术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体会 被引量:3 2000年 薛冬云 杨玉欣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并发症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 被引量:9 2014年 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薛冬云 王玲 曲少贤 王娟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结石 气囊扩张术 内镜 术后急性胰腺炎 术后并发症 肝硬化预后及食道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一、评估MELD模型和MELD-Na模型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评估MELD模型和MELD-Na模型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 薛冬云关键词:肝硬化 血清钠 食道静脉曲张 结扎术 再出血 文献传递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 2008年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胃镜检查患者,ASAI~Ⅱ级,男32例,女28例;年龄30-50岁。随机均分成AAI指导(A)组和对照(B)组,两组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雄重。1分钟后均选用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CT)设定为5·0μg/ml,A组待病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低于30后置入胃镜,镜检时调节靶浓度使AAI值维持于20-30。B组为对照组,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胃镜,镜检时根据临床表现调节靶浓度,两组均于活检完成后停止输注。记录注药前(T0)、胃镜置入时(T1)、胃镜置入后1分钟(T2)、3分钟(T3)和术毕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AAI值。记录诱导注药至开始胃镜检查时间(T5)、注药至苏醒时间(正确回答生日,T6)、检查室内总滞留时间(即定向力恢复并出院,T7)、异丙酚总量。记录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注药后两组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A、B组发生低血压的病例分别为2例、4例(P〈0.05);两组发生心动过缓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发生呼吸抑制的病例分别为6例、10例(P〈0.05)。两组AAI值差异在T0、T1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B组的AAI值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T6及T7较A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总量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指导TCI用于胃检查,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且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更加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薛冬云 谢文钦 李扬亿 杨玉欣关键词:听觉 胃镜 异丙酚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高危患者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择期ASAⅢ级以上行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高危患者60例,应用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后及术毕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于监测高危患者下肢手术行外周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谢文吉 周建英 谢文钦 薛冬云 杨玉欣关键词:周围神经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不同方法的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手术孕妇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CSEA组0.75%盐酸罗哌卡因,EA组1.6%利多卡因。结果两组对比CSEA组在麻醉平面比EA组宽,分别是15±1.49和12.9±0.89个节段(P<0.01);麻醉药用量小,分别是2mL和20.3±3.02mL(P<0.01);麻醉诱导到手术切皮时间较短,分别是13.1±1.99和17.7±2.87m in(P<0.01);肌松镇痛效果完善率较高(P<0.05),两种方法麻醉过程升压药的应用和对新生儿A 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别(P>0.05),麻醉最高平面时血压(收缩压)的变化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的麻醉,CSEA是一种可信赖,更具有推广价值的麻醉方法。 薛冬云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手术 预防性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2009年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易反复发作,病死率高,首次出血1周内病死率可高达25%~50%,因此如何控制或预防首次出血的发生是治疗和改善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的关键。 肖时湘 韩涛 薛冬云 李岩 张慧真 阚志超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结扎术 内窥镜检查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2007年 内窥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常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对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我们通过对603例因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而单纯行EVL的肝硬化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尝试建立一个预测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模型,以期有助于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从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韩涛 薛冬云 张慧真 肖时湘 李岩 阚志超 吕洪敏 陈英关键词:食管 静脉曲张 结扎术 出血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运用非侵入性方法分析初治的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160例初治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测EV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对所得的独立危险因素予以ROC分析,以期求出各自的cut-off值,用于区分高危组和低危组人群。[结果]有EV121例,包括轻度39例,中度36例,重度46例,无EV(NEV)39例。分别按有无EV及EV程度进行分组,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知,血小板/脾脏长径和门静脉血流速度即为预测有无EV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为预测EV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EV程度与门静脉高压程度平行。血小板/脾脏长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可用于肝硬化EV及其程度的预测。 曲少贤 苏红军 薛冬云关键词: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