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棘球蚴
  • 9篇细粒棘球蚴
  • 6篇小鼠
  • 6篇免疫
  • 6篇棘球蚴病
  • 5篇绦虫
  • 5篇细粒棘球绦虫
  • 5篇棘球绦虫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脂质体
  • 3篇体外
  • 3篇免疫脂质体
  • 3篇抗体
  • 3篇抗原
  • 3篇克隆
  • 3篇超微
  • 3篇超微结构
  • 2篇药物治疗
  • 2篇异丙肌苷

机构

  • 12篇新疆医学院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学院第...

作者

  • 23篇薛弘燮
  • 6篇莫红梅
  • 5篇康金凤
  • 3篇牛荣丽
  • 3篇乔继英
  • 3篇姚志道
  • 2篇杨文光
  • 2篇康金凤
  • 2篇王昕
  • 2篇路清雅
  • 2篇马新民
  • 2篇刘文杰
  • 1篇杨婷
  • 1篇杨文光
  • 1篇张炳华
  • 1篇孙殿甲
  • 1篇温浩
  • 1篇姜国枢
  • 1篇周宜男
  • 1篇土尔逊艾

传媒

  • 13篇地方病通报
  • 4篇新疆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3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肌苷及其主要成分抗多房棘球蚴作用的体外研究
2003年
为研究异丙肌苷和其主要成分肌苷在体外抗多房棘球蚴和原头节的效果 ,运用 RPMI16 4 0作培养基体外培养原头节 ,后加入异丙肌苷或肌苷 ,使培养基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为 1m M,2 m M,4 m M,连续培养 9d,结果没有发现异丙肌苷和肌苷对多房棘球蚴的原头节和小囊有杀灭作用 。
王昕薛弘燮阿孜古丽.吐尔逊温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异丙肌苷药物治疗体外实验
分泌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采用棘球蚴囊壁生发层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O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克隆后建立了分泌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细胞株C_5F_2C_(11)A_(11),C_(12)C_(11)F_6G_3,C_(12)H_(12)F_8D_5三株。应用ELISA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该三株具有特异性,培养上清分泌抗体滴度分别为1:2560,1:5120,1:5120。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肿瘤产生单抗滴度分别为1:1024000,1:4096000,1:2048000。杂交瘤细胞株经组织培养传代,分泌的抗体性能稳定。分泌抗细粒棘球蚴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对包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姜国枢张炳华朱明王松薛弘燮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
国产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寄生虫卵、包囊、阴道滴虫的体外致死作用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国产稳定性 Cl O2 溶液体外对阴道滴虫、蛔虫卵、绦虫卵、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的杀灭作用及对粘膜的刺激作用。方法 :用玻片染色法、蛔虫蚴培养法、六钩蚴人工孵育法观察药液对滴虫、寄生虫卵、包囊的致死作用及形态结构改变和不同浓度 Cl O2 溶液灌注小鼠阴道和点滴兔眼 ,用常规病理切片、眼瞬目反应、结膜充血、流泪等观察药液对粘膜刺激作用。结果 :0 .2 5~ 0 .0 31% Cl O2 (310 ppm)浓度直接作用 30~ 40 s对阴道滴虫有强致死作用 ,0 .5 % Cl O2 (5 0 0 0 ppm)作用 30 min对蛔虫卵、绦虫卵、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均有强致死作用 ,低于0 .5 % (5 0 0 0 ppm) Cl O2 溶液 ,对阴道粘膜、眼结膜无任何刺激作用。结论:0 .5 % Cl O2 溶液可作为肠道寄生虫卵消毒剂 ,0 .0 31% Cl O2
莫红梅薛弘燮
关键词:阴道滴虫蛔虫卵
骆驼蓬籽治疗小鼠腹腔棘球蚴和泡球蚴的效果被引量:20
1993年
作者报道了用含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籽提取液5%的药食喂养人工接种腹腔继发性棘球蝴和泡球蝴小鼠,疗程60~120d,实验结果发现对鼠体内的棘球蝴和泡球蚴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对棘球蝴与泡球蚴囊的大小、数量及囊重进行了观察,囊重减轻率分别为59%~63%与54%(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用药组棘球蚴囊壁角质层与生发膜被损伤。
康金风薛弘燮杨文光马新民姚志道
关键词:棘球蚴
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的制备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 ,提高阿苯达唑治疗包虫病的靶向特异性。方法 :采用注入 - p H梯度法制备了脂质体 ;接着进一步采用戊二醛法将单克隆抗体与脂质体偶联制备免疫脂质体。 结果 :脂质体的包封率为( 6 4.0 2± 3.10 ) % ,粒径 2 0~ 80 nm;用 EL ISA法检测了免疫脂质体抗体效价 ,其活性仍保留近 80 %。结论
牛荣丽薛弘燮李志良
关键词:免疫脂质体脂质体阿苯达唑单克隆抗体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发育成囊过程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经体外培养和动物接种观察,原头节发育成囊主要由原头节本身以不同方式囊化,逐渐发育形成角皮层和生发层囊壁。角皮层可在生发层形成前出现。邻接不同原头节形成的角皮层可相互融合成多囊型棘球蚴。原头节在培养基或小鼠体内均可产生后囊,但经培养74天接种50天未见后囊形成角度层。后囊壁经HE和AB、PAS染色呈PAS弱阳性,无细胞核。原头节在培养基和小鼠体内发育成囊过程基本一致。
薛弘燮康金凤韩茂莉吴炳洪
关键词:原头节发育细粒棘球绦虫
甲苯咪唑新剂型(微丸)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4
2000年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证实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MBZ)微丸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在试管内观测不同浓度甲苯咪唑微丸对原头节的致死作用 ,将甲苯咪唑微丸制成 10 0 mg/ kg、5 0 mg/ kg和 2 5 mg/ kg三个不同剂量悬液对感染细粒棘球蚴 6个月的小鼠经口灌胃 ,每日一次 ,连续给药 2 0 d,停药 7d后剖检 ,以棘球蚴囊重抑制率、塌囊率和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为指标 ,同法将甲苯咪唑片剂和原粉制成悬液按相同剂量给药 ,并与感染未治疗小鼠对比。结果表明甲苯咪唑微丸在体外对原头节有直接致死作用 ,小鼠细粒棘球蚴经甲苯咪唑微丸三个剂量组治疗 2 0 d后 ,囊重抑制率分别为 91.4%、85 .43%、79.5 1% ,塌囊率为 95 .0 9%、6 3.6 3%、18.6 6 % ,显示较好量效关系 ,与其它剂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明显差异。组织病理显示小鼠细粒棘球蚴经甲苯咪唑微丸 10 0 mg/ kg、5 0 mg/ kg治疗后可使棘球蚴角皮层变性 ,生发层细胞结构破坏或坏死脱落 。
薛弘燮莫红梅孙殿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KM小鼠
十种中草药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仙鹤草、槟榔、山楂、鹤虱、苦楝皮、骆驼蓬、榧子、使君子、雷丸、南瓜子等10种中草药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其中骆驼蓬作用最强,在骆驼蓬浓度为0.2%的培养液中48小时内原头节的校正死亡率达90%。本文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到骆驼蓬杀虫有效成分—生物硷可透过棘球蚴囊壁;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到骆驼蓬作用主要破坏原头节的皮层和膜结构。
康金凤薛弘燮杨文光马新民姚志道邹培范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中草药
2002年新疆托克逊县夏乡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报告了新疆托克逊县三所小学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结果 ,共发现肠道寄生虫 10种 (蠕虫 1种、原虫 9种 ) ,三所小学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 47. 98% ,学校之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其中微小膜壳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迈氏唇鞭毛虫的感染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海尔.安尼瓦尔向志伟杨婷迪丽拜尔.马合木提莫红梅薛弘燮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小学生
中草药骆驼蓬籽与甲苯咪唑联合治疗小鼠棘球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1993年
用5%骆驼蓬籽提取液和甲苯咪唑1g/kg饲料(相当50mg/kgbw/d)药食单独和联合用药,口服90d。显示骆驼蓬籽提取液对小鼠腹腔棘球蚴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对角质层、生发层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囊重减轻率为67.8%。骆驼蓬籽提取液与甲苯咪唑联合用药对小鼠棘球蚴有明显的协同致死作用,与甲苯咪唑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
薛弘燮康金风韩茂莉吴炳洪杨文光马新民姚志道
关键词:甲苯咪唑棘球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