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沃亮
- 作品数:58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放电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放电发生情况及常见原因。方法2001年11月至2007年10月植入ICD并长期随访的43例患者。通过定期随访查询ICD中存储的事件信息,根据腔内电图判断事件是否为不恰当放电。结果43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了96次不恰当放电。6例患者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1例是干扰引起。5例患者第1次不恰当放电发生在植入ICD后1年内。植入ICD前有心房颤动(房颤)病史是发生不恰当放电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植入ICD前有房颤病史的患者较易出现不恰当放电,临床应多予以重视。
- 程凌聂如琼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方昶
- 关键词:除颤器植入型猝死心脏电抗休克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及电生理分析
- 目的分析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家系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调查 LGMD 家系35人中的27人,14人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10例无临床表现,4例有临床表...
- 陈月桂燕铁斌袁沃亮王景峰聂如琼陶恩祥刘英梅闵瑜颜海莲
- 关键词: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电生理分析
- 文献传递
-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总结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及除颤器(CRT-D)的初步体会和随访结果。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②QRS波时限≥120ms;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④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室电极置入冠状静脉后侧分支或后分支,右室电极置入右室心尖,右房电极置入右心耳。结果3例均成功置入CRT-D,无严重并发症。左室电极1例置于心脏侧后静脉,另外2例置于心脏后静脉。除颤测试,2例为20J能量1次除颤成功。另1例20J、30J能量除颤未成功,通过调整除颤波斜率,30J成功除颤。随访期间,3例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均有改善,心室起搏比例均超过95%。2例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或除颤治疗成功转复。结论CRT-D能恢复心脏同步活动和识别、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
- 聂如琼王景峰袁沃亮周淑娴方昶陆佩霞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 口服胺碘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左心室电极导线慢性阈值的影响
-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明显增高,长期口服胺碘酮成为部分患者必须的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对于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CRT-D)的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
- 林永青王景峰袁沃亮
- 内科实习带教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内科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本文通过总结我科的内科实习教学经验,认为只有通过加强管理、监督,切实落实既定的教学措施,才能培养出合乎我们要求的实习毕业生。本文提出了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
- 袁沃亮江山平王景峰许冰
- 关键词:内科
- 以转录因子AP-1为靶点的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AP-1decoy ODN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5%胰酶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胶原合成,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AP-1decoy ODNs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胶原的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FsMTT比色法显示10-7mmol/LAngⅡOD490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451±0.014和0.342±0.096,n=9,P<0.05);100nmol/L和200nmol/L组的OD490值分别为0.329±0.04和0.214±0.25,均较AngⅡOD490值显著降低(P<0.05);AngⅡ作用24h后能够显著增加CFs胶原合成,decoy ODNs可以抑制这种作用,其中100nmol/L和200nmol/L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AngⅡ作用24h后能够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21.93±0.71%和10.93±0.2%,n=6,P<0.01),随着decoy ODNs浓度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其中100nmol/L和200nmol/L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突变的decoy ODNs对CFs的增殖及胶原合成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AP-1decoy ODN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CFs细胞周期有关。
- 谢双伦王景峰聂如琼袁沃亮李飞林茂欢
- 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1胶原
- 快速起搏诱导心力衰竭中的心脏血管新生与循环EPCs功能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探讨
- 目的 快速起搏诱导的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中有明显的心脏血管新生,而在重度心衰时血管新生又明显抑制,相关的机制不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是心脏血管新生的关键干祖细胞,其数量以及功能在非缺血性心衰中亦不清楚.
- 麦憬霆陈样新邱琼袁沃亮王景峰
- 拉米夫定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联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疗效。方法 联合治疗组用拉米夫定每日口服 10 0 mg,疗程 12个月 ,拉米夫定治疗开始时给予泛昔洛韦 5 0 0 mg tid口服 4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每日口服 10 0 mg,疗程 12个月。结果 治疗开始后第 6个月、12个月、随访 6个月、12个月时AL 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 89.7% (2 6 / 2 9例 )、93.1% (2 7/ 2 9例 )和 93.1%、86 .2 % (2 5 / 2 9例 ) ;拉米夫定组分别为 6 4 .5 % (2 0 / 31例 )、71.0 % (2 2 / 31例 )和 6 1.3% (19/ 31例 )、5 1.6 % (16 / 31例 ) ,AL T复常率各时间段联合治疗组均高于拉米夫定组。χ2值分别为 5 .2 9、4 .90和 8.4 8、8.2 9,P<0 .0 5和 P<0 .0 1,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意义。治疗后第 6个月、12个月和随访 6个月、12个月时血清 HBV DNA转阴率 ,联合治疗组分别为 96 .6 % (2 8/ 2 9例 )、89.7% (2 6 / 2 9例 )和 82 .8% (2 4 / 2 9例 ) ;拉米夫定组分别为 93.5 % (2 9/ 31例 )、80 .6 %(2 5 / 31例 )和 77.4 % (2 4 / 31例 )、6 7.7% (2 1/ 31例 )。各时间段 HBV DNA复常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 0例接受肝活检复查的患者中 ,分别有 16例 (80 % )和 8例 (40 % )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 (P<0 .
- 廖日房温预关袁沃亮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药物联合疗法泛昔洛韦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误治疗:短暂R波感知不良导致T波过感知
- 目的探讨R波感知与ICD误治疗的关系。方法搜集ICD植入后常规随访,由于R波感知不良,导致ICD误识别/误治疗的病例。结果搜集到2例。分别为SJM Epic DR V239及MED intrinsic 7288,均为双腔...
- 袁沃亮林永青王景峰陈样新
- 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应用一例
- 2016年
- 患者女,67岁。因“反复活动后气促12年,加重伴咳嗽1个月”入院。患者2004年出现活动后气促,大约步行800 m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头痛、晕厥。多年症状反复出现,当地就医多次,具体治疗不详。1个月前症状加重,约步行300 m可出现气促,伴咳嗽、咳白痰,伴夜间端坐呼吸,无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明显增大,考虑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0.24。具体治疗不详,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一步诊治。
- 袁沃亮周淑娴王景峰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活动后气促二尖瓣关闭不全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