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宏图

作品数:137 被引量:1,53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2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63篇土壤
  • 43篇黑土
  • 26篇秸秆
  • 24篇土壤有机
  • 24篇微生物
  • 22篇有机碳
  • 20篇免耕
  • 19篇有机质
  • 16篇氨基糖
  • 14篇秸秆覆盖
  • 13篇玉米
  • 12篇东北黑土
  • 12篇土壤有机碳
  • 12篇土壤有机质
  • 12篇还田
  • 11篇施肥
  • 11篇保护性耕作
  • 10篇物量
  • 8篇土壤微生物
  • 8篇秸秆还田

机构

  • 136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沈阳农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大连交通大学
  • 6篇辽宁大学
  • 6篇梨树县农机技...
  • 5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辽宁沈阳农田...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滨州学院
  • 2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137篇解宏图
  • 74篇张旭东
  • 60篇何红波
  • 36篇白震
  • 22篇鲍雪莲
  • 18篇梁超
  • 17篇张威
  • 11篇张玉兰
  • 11篇郑立臣
  • 9篇王晶
  • 8篇闫颖
  • 7篇武志杰
  • 7篇李维福
  • 7篇董智
  • 7篇王连峰
  • 6篇陈利军
  • 6篇张彬
  • 5篇丁雪丽
  • 5篇刘宁
  • 5篇彭义

传媒

  • 28篇土壤通报
  • 19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生态学杂志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土壤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3篇生态环境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机械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农机使用与维...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可溶性氮素累积及运移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连续8年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剖面NH_4^+-N、NO_3^--N和可溶性有机氮(EON)累积、垂直运移和淋溶损失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垄作对照(R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可溶性氮素主要以NO_3^--N形态存在,其次是EON;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NO_3^--N累积和垂直运移特性的影响不同;NT-33和NT-67处理中土壤NO_3^--N淋溶至40~80 cm土层,而NT-100处理淋溶至40~60 cm土层;与RT处理相比,NT-67和NT-100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NO_3^--N和EON库的容量,但增加了40~60 cm土层NO_3^--N库的容量;说明免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NO_3^--N自耕层向深层的垂直运移和淋溶损失,但对EON和NH_4^+-N无显著影响。
何传瑞全智解宏图鲁彩艳陈欣史奕
关键词:免耕可溶性氮运移淋溶损失
长白山森林土壤剖面氨基糖分布研究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三个样点森林凋落物和土壤剖面层次中氨基糖容量和组成的变化规律,目的是揭示长白山土壤氨基糖的分布特点,以氨基糖来指示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过程.研究表明从凋落物的L层到土壤A层,氨基糖相对...
张旭东全爽解宏图何红波诸葛玉平梁超王晶
关键词:氨基糖土壤有机质森林土壤
文献传递
施肥与季节更替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与季节更替条件下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力,揭示影响黑土肥力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未施肥耕作(CK)与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季节有机肥(MCK)处理与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与结构影响,测定微生物量碳(氮)(Cmic或Nmic)及不同菌群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养分、Cmic及各菌群PLFA含量;休闲处理真菌PLFA(均值8.40 nmol.g-1)、Cmic(均值322.5 mg.kg-1)和Nmic(均值57.9 mg.kg-1)等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为5.4 nmol.g-1、152.6 mg.kg-1、32.1 mg.kg-1)或NPK(分别为3.5 nmol.g-1、144.3 mg.kg-1、30.7 mg.kg-1)处理;NPK处理Cmic、Nmic及各菌群PLFA低于CK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与Cmic、各菌群PLFA含量、G-/总细菌显著正相关,与G+/G-显著负相关(p<0.05).PLFA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季节不同施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显著受季节更替影响,耕作土壤与休闲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各自严格依取样时间而变化;Cmic于仲春最高(295.6mg.kg-1),而Nmic(49.3 mg.kg-1)与各菌群PLFA含量则在夏季最高,Cmic(184.2 mg.kg-1)、Nmic(30.63 mg.kg-1)与各菌群PLFA含量在春季较低.施肥与季节更替显著影响农田黑土肥力质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活力.
白震何红波解宏图张明张旭东
关键词:磷脂脂肪酸施肥季节更替
化肥对黑土不同粒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采集公主岭市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不施肥和施用不同化肥的黑土,通过超声波分散-离心分离得到细黏粒(<0.2μm)、粗黏粒(0.2~2μm)、粉粒(2~53μm)、细砂粒(53~250μm)、粗砂粒(250~2000μm)5个颗粒级别,分析全土及不同粒级中土壤碳水化合物并进行含量与分布的比较。结果表明,黑土中不同粒级碳水化合物库的性质差异显著,碳水化合物多集中在粉+黏粒中;长期施用化肥后,黑土全土及各粒级碳水化合物库大小和浓度基本上没有变化;粗砂粒级(Gal+Man)(:Ara+Xyl)下降,表明该粒级中植物来源碳水化合物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暗示出粗砂粒级对施肥措施更为敏感。
闫颖陈盈何红波解宏图白震李晓波田秋香张旭东
关键词:化肥黑土粒级碳水化合物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团聚体分级结果表明,小团聚体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土壤重量的48.86%-60.24%。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化肥的施用则增加了土壤中微团聚体和粉+黏粒的含量,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而化肥只有与有机肥配施时才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含量。有机肥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C/N,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更有利于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
陈盈闫颖张满利何红波解宏图张旭东朱平
关键词:黑土团聚体化肥
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被引量:13
2020年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解宏图杜海旺王影李社潮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免耕播种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被引量:6
2021年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SOM)转化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微生物残体对SOM贡献的评估仍是目前的热点。以长白山5个森林次生演替序列(20 a、80 a、120 a、200 a和≥300 a)和2个土壤深度(0~5 cm有机质层和5~15 cm矿质层)为对象,利用氨基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探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残体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森林次生演替序列80~200 a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微生物残体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而在演替300 a均显著降低。森林演替80~200 a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低,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高的MBC/SOC),促进微生物残体积累及其对SOC的贡献;而演替300 a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高,抑制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导致微生物残体及其对SOC贡献的下降。SOC含量差异导致不同土壤深度微生物残体含量的变化,有机质层高的SOC产生高的MBC,进而刺激微生物残体积累;此外,有机质层难利用SOM组分高于矿质层,导致真菌残体对SOC的贡献比例下降,而细菌残体的贡献增加。
邵鹏帅解宏图鲍雪莲梁超
关键词:森林次生演替土壤深度微生物生物量碳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木质素被引量:4
2010年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木质素的方法。采用碱性氧化铜法水解木质素聚合物,水解产生的木质素酚类单体通过固相萃取小柱后用乙酸乙酯洗脱,用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在水解前加入乙基香草醛作为内标物来定量木质素衍生的单体。木质素的含量用8种木质素单体的总和来表征。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3%~112%,相对标准偏差为4.4%~6.2%。在0.05~5.00mg/mL范围内,各木质素单体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该方法定量准确,精密度高,可有效消除因实验操作和仪器波动等引起的测定误差,尤其适用于土壤等复杂样品的分析。
刘宁张威何红波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土壤木质素内标法
东北黑土农田养分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32
2007年
通过东北黑土农田的广泛采样、化验分析,目前黑土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3.9gkg^-1,全氮1.91g kg^-1,速效磷24.85mg kg^-1,速效钾159.95mg kg^-1。1979年~2002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了3.76g kg^-1~4.14g kg^-1,平均每年下降0.16g kg^-1~0.18g kg^-1;而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已是原来1979年的2倍以上,23年里土壤速效磷上升了12.66mg kg^-1~14.66mg kg^-1,平均每年上升0.55mg kg^-1~0.64mg kg^-1。认为土壤速效磷是过去的20多年里人为生产活动改变最大的肥力因子,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带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地理纬度高程度相关,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韩秉进张旭东隋跃宇解宏图赵军刘焕军
关键词:黑土养分
辽宁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种养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在“南养北移”的布局下,辽宁省畜禽数量快速增加,2019年近7000万头生猪当量,2020年近亿头。传统畜牧养殖业快速转型进入规模化养殖,畜禽粪污数量、集中度猛增,给辽宁省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污染风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种植业关系不紧密问题加剧,规模养殖发展使得“种养脱节”问题愈加严重。造成畜禽粪污处理“种养脱节”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畜禽养殖和种植生产经营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畜禽养殖区域规划不合理;辽宁省现有中小型养殖场历史欠账多,散养密集区粪污,尤其是液态粪污处理是种养结合的难点之一;粪污处理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且程序繁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不规范,损失养分并损毁耕地。本文针对以上诸多影响因素,为促进辽宁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种养结合,建议首选策略是协调种养利益,并改进粪污资源化技术和设施,标准化粪污资源还田技术,加强成果推广和政府引导,为辽宁省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提供策略支持。
张玉兰孙彩霞强者解宏图
关键词:种养结合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