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仰杰

作品数:121 被引量:780H指数:18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39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仔鱼
  • 15篇幼鱼
  • 15篇花尾胡椒鲷
  • 14篇稚鱼
  • 14篇摄食
  • 14篇黄鱼
  • 14篇大黄鱼
  • 13篇养殖
  • 12篇黄姑鱼
  • 10篇胚胎
  • 10篇饵料
  • 9篇鱼类
  • 8篇中国鲎
  • 8篇条纹斑竹鲨
  • 7篇盐度
  • 7篇胚胎发育
  • 7篇仔稚鱼
  • 7篇海域
  • 7篇存活
  • 6篇早期发育

机构

  • 111篇集美大学
  • 23篇厦门大学
  • 4篇厦门水产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厦门海洋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9篇谢仰杰
  • 39篇张雅芝
  • 37篇翁朝红
  • 23篇黄良敏
  • 18篇王志勇
  • 18篇李军
  • 16篇胡家财
  • 13篇郑金宝
  • 11篇肖志群
  • 11篇苏永全
  • 10篇钟幼平
  • 9篇林锦宗
  • 9篇王军
  • 6篇王重刚
  • 6篇徐晓津
  • 5篇杨育凯
  • 4篇陈彦
  • 4篇叶坤
  • 4篇陈品健
  • 3篇洪水根

传媒

  • 36篇集美大学学报...
  • 9篇海洋科学
  • 8篇台湾海峡
  • 5篇海洋学报
  • 4篇水产学报
  • 4篇厦门水产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科学养鱼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叶坤王秋荣谢仰杰王志勇陈庆凯
关键词:饲料脂肪水平血浆生化指标
饲料卵磷脂对花尾胡椒鲷幼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实验采用不同卵磷脂添加量[0,2,4,6,8,10:100(w/w饲料)]的配合饲料投喂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幼鱼,对卵磷脂影响幼鱼生长存活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投喂10 d后,幼鱼体重随着饲料中卵磷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活率则在添加量为4∶100时最高.在添加卵磷脂组中,幼鱼蛋白酶活性基本上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的蛋白酶活性则异常地高;脂肪酶活性在卵磷脂添加量为2∶100时最高,而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添加组的α-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的高.饲料中添加卵磷脂可显著提高花尾胡椒鲷幼鱼Ca2+-AT-Pase和鳃Na+、K+-ATPase酶活性,且卵磷脂含量为2∶100时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最高.从结果看出,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成活与Ca2+-ATPase和鳃Na+,K+-ATPase活性有关,生长与消化酶,尤其是蛋白酶活性有关.
黄周英陈彦谢仰杰王重刚
关键词:花尾胡椒鲷幼鱼卵磷脂成活
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类资源量时空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科鱼类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石首鱼类16种,其中春季捕获石首鱼类10种,夏季和冬季均捕获14种,秋季捕获12种.不同航次捕获的石首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为10.43%~23.23%,平均15.7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1.49 kg/km2和3 663.06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以秋季最高,分别为130.02 kg/km2和5 702.64 ind./km2.闽东沿岸海域、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闽中沿岸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石首鱼类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0.75、96.23、22.54和84.57 kg/km2.在各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其次是丁氏(Wak tingi).叫姑鱼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为871.01,仅叫姑鱼为优势种.与近20 a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石首鱼类的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升高,但资源密度显著下降,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开发强度的继续增加,以利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谢仰杰李军黄良敏李伟文张雅芝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渔业资源石首鱼科资源密度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在福建沿岸近海作业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其中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呈现个体小型化.16种鱼的开发率过高,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其中,5种为中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介于0.7~0.8之间;11种为轻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为0.5~0.7.建议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利于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王家樵张雅芝黄良敏李军谢仰杰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经济鱼类种群动态
红螯螯虾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2022年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养殖成功,成为中国的新兴淡水养殖种类,近年发展迅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病害问题逐渐显现。红螯螯虾的疾病主要由病原引起,营养缺乏和水质不良也会引起疾病。已报道的红螯螯虾的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红螯螯虾对许多病原敏感,但尚未发现广泛传播的流行性疾病。对红螯螯虾病害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可为红螯螯虾的养殖提供参考。
谢仰杰党一钊翁朝红翁朝红
关键词:红螯螯虾病害
一种开发黄姑鱼SSR分子标记用于种群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发黄姑鱼SSR分子标记用于种群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多个个体的黄姑鱼混合组织提取RNA,进行RNA测序,拼接获得黄姑鱼表达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潜在的SSR标记;利用SSR侧翼序列设计引...
肖世俊龚诗琦谢仰杰王志勇
文献传递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6
2010年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蒋新花谢仰杰黄良敏李军张雅芝
关键词:软骨鱼类
饵料对花尾胡椒鲷仔鱼消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蔡克瑕陈品健王重刚谢仰杰
关键词:花尾胡椒鲷仔鱼消化酶活性饵料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被引量:8
2015年
于2013年5~7月对人工培育的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为(26.7±1.3)℃的培育条件下,云纹石斑鱼仔、稚鱼摄食能力强;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率为40.00%;仔、稚鱼平均摄食率为97.63%,且13日龄之后的平均饱食个体比例为92.25%,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可用二项式方程y=0.000 1W2+0.055 9W-0.629 8表达;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在白天均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为白天摄食类型,并可以初步确定以鱼体重的10%~20%和8%~10%分别作为云纹石斑鱼仔鱼和稚鱼的日投喂量.全长(L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Lt=0.008 8D2+0.162 2D+1.114 5,体重(Wt)与日龄(D)的回归方程为Wt=0.366 0D2-11.361D+59.022 3,全长(Lt)与体重(Wt)的回归方程为Wt=0.011 7Lt3.017 8,b=3.017 8约等于3,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为均匀生长类型.
刘银华张雅芝钟幼平李军谢仰杰胡家财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云纹石斑鱼仔鱼稚鱼摄食习性
珊瑚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工采集等因素致使珊瑚野生资源不断衰退的背景下,开展珊瑚的人工繁育是修复珊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珊瑚采集的主要出路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珊瑚人工繁育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珊瑚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以及原地和异地繁育技术的特点与不足;重点从光照、水流、营养盐、微量元素、非自养珊瑚品种的饵料,以及适宜的微生物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循环海水系统繁育珊瑚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珊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光照是珊瑚水族箱养殖或异地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珊瑚对光照强度和色温有不同的需求,珊瑚照明创新技术的发展及其能耗对于珊瑚异地繁育非常重要.此外,珊瑚对铵氮、硝氮、亚硝氮及磷酸盐等营养盐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类机械、化学和生物的技术被应用于降低培养体系中营养盐的含量.尽管珊瑚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在照明、水流和营养盐控制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珊瑚人工繁育仍然任重道远.将来的突破方向在于有性繁殖、性状改造与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
王淑红洪文霆陈纪新陈芸王艺磊张子平翁朝红谢仰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