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彬宾
-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以及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
- 2021年
- 探讨不规则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以及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2892例标本进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统计抗体阳性发生率,分析在阳性结果里面有妊娠史、输血史、手术前备血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检测的12892例标本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的120例,阳性检出率0.93%(120/12892)。12892例标本中,筛查6471例男性标本中有40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62%(40/6471); 筛查6421例女性标本中80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5%(80/6421),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0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病例中有98例有输血/妊娠史患者,阳性检出率1.31%(98/7459),22例无输血/妊娠史,阳性检出率0.41%(22/5433),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妊娠早期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一个参考项目,频繁输血患者尽量选择Rh同型血液输注;手术前备血患者均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应提前配好相合的血液,以备手术中使用。
- 欧贵勇谭彬宾蔡大凤李山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安全妊娠史输血史
- 连续9年对过敏性输血反应监测与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病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监测2006-01-2014-09我院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病情况,对监测期间发生的250例过敏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输注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及冷沉淀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0.255%、0.140%、0.014%和0.010%;270.2%的过敏性输血反应患者有输血史。结论:1我院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病率低,引起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浆;2输血史是过敏性输血反应的高危因素。
- 周吉成谭彬宾韦喜敢刘云谢春梅周建月
- 关键词:发病率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颅脑外科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颅脑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5颅脑外科进行PABD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进行PABD的颅脑外科疾病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占33.96%、28.93%、14.47%和11.32%。(2)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PABD自体血弃输率分别为11.11%、19.57%、26.09%和22.22%。(3)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组中Hb≥140g/L组的自体血弃输率显著高于Hb<125g/L组、Hb 125~140g/L组(60%vs 10.00%,14.28%,P<0.05)。结论:术前Hb水平高的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输率高;颅脑外科患者进行PABD,患者受益不多;PABD需要进行改良。
- 谭彬宾黄俏莹谢春梅何飞梁春峰韦喜敢周吉成
- 关键词:贮存式自体输血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1026例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择期手术进行PABD的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进行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我院进行PABD的手术科室主要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分别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5.97%、4.90%、3.78%、3.76%及3.55%;(2)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择期手术异体RBC输血率,PABD组分别为5.66%、2.51%、4.89%、0及4.88%,非PABD组分别为25.46%、28.58%、24.77%、10.62%及17.54%;(3)术前血红蛋白<120 g/L组异体RBC输血率显著高于(120-129.9)g/L组、(130-139.9)g/L组及≥140 g/L组(7.65%vs 2.44%、3.66%及2.70%,P<0.05)。结论 (1)综合医院开展PABD主要以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为主;(2)Hb水平<120 g/L的择期手术患者异体RBC输血率高;(3)需要改良PABD才能使患者从PABD中获益。
- 周吉成谭彬宾黄俏莹谢春梅梁春峰韦喜敢
- 关键词:贮存式自体输血择期手术
- 国内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开设输血医学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建议被引量:2
- 2022年
- 输血医学已于2016年正式成为独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但至今在国内高等医药院校中对输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仍存诸多问题和困难。现通过调查院校官网资源和部分数据库文献,收集部分国内高等医药院校开设临床输血医学相关课程及学时等情况,总结出当前国内高等医药院校输血医学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国内高等医药院校精准把握当前输血医学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社会需求,进而完善并落实输血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案及计划目标,最终推动输血医学学科实现健康、高效且可持续的发展。
- 刘峰周吉成刘榕孜谭彬宾谢春梅
- 关键词:学时
- 大量输血程序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大量输血程序(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是程序化的大量输血,它是创伤、大失血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的重要手段。MTP有多种启动模式,包括根据McLaughlin、ABC及TASH积分系统启动和根据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情况启动等。MTP启动后应尽快输入血液成分,一般先输红细胞,再按比例输入血浆、血小板。MTP应基于良好的损伤控制措施和止血治疗基础,并应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本文综述MTP以上研究的进展。
- 黄华华谭彬宾周吉成
- 关键词:创伤失血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ALK-1及ENG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对序列分析发现突变者进行限制性酶切实验。结果:①本家系包括5代共62位家系成员,包括先证者在内共19位家系成员反复鼻衄;②序列分析显示反复鼻衄家系成员的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③酶切分析显示存在ENG基因第2外显子G207A突变者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而无G207A突变者可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结论:本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以反复鼻衄为主要表现,患者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ENG基因多态性。
- 周吉成谭彬宾章忠明邓东红马劼赖永榕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调查分子生物学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ALK-1基因和ENG基因突变的检测
-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
方法:(1)对确诊HHT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2)对该HHT家系的家系成员及健康自愿者ALK-1基因的10个外显子和ENG基因的14个...
- 谭彬宾
-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基因突变
- 文献传递
-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连续对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患者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8‰(33/43 684)、0.42‰(156/374 343)、0.17‰(88/519 460)和0.08‰(3/38 361);2)输注悬浮红细胞与少白红细胞的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9/240 232)vs 0.28‰(37/134 111)(P<0.05);3)男性和女性FNHTR患者有输血史的比例分别为72.4%(121/167)vs 71.7%(81/113)(P>0.05)。结论引起FNHTR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输血史是FNHTR的高危因素。
- 周吉成沈德才谭彬宾韦喜敢周建月石雄英
- 关键词: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成分血小板输血史
-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实验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369例疑似HDN患儿的新生儿溶血3项和总胆红素、心肌酶等血清学结果,患儿日龄、体重,以及母亲孕周、怀孕次数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24%(178/369)的患儿确诊为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男、女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与B型血患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4 d的新生儿检出率(57.92%)明显高于日龄>4 d的患儿(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3000 g患儿的检出率(52.94%)高于体重≤3000 g患儿(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HDN组的肌酸激酶(CK)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O-HDN组与可疑组的总胆红素、CK、乳酸脱氢酶(LD)和α-HB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HDN检出率与患儿日龄和体重密切相关;早期执行溶血3项检测可以提高ABO-HDN检出率;ABO-HDN患儿可能存在心肌受损,应密切监测。
- 蔡大凤荣成智秦雪谭彬宾刘云欧贵勇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肌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