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炜

作品数:37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半焦
  • 7篇热解
  • 6篇制备合成气
  • 6篇脱除
  • 6篇焦化
  • 6篇粗苯
  • 6篇催化
  • 5篇煤气
  • 5篇焦化苯
  • 5篇焦化粗苯
  • 5篇
  • 4篇气化
  • 4篇煤中硫
  • 4篇焦炉
  • 4篇焦炉煤气
  • 4篇NH3
  • 4篇HCN
  • 3篇酸盐
  • 3篇气化过程
  • 3篇吡啶

机构

  • 34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太原工业学院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太原重型机械...

作者

  • 37篇赵炜
  • 13篇谢克昌
  • 7篇常丽萍
  • 7篇张永发
  • 5篇李晓良
  • 5篇张华伟
  • 4篇乔晋红
  • 3篇张国杰
  • 3篇段玉亲
  • 3篇苗茂谦
  • 3篇龙厚坤
  • 3篇林建英
  • 2篇王素珍
  • 2篇李玉洁
  • 2篇冯杰
  • 2篇郭晓宇
  • 2篇李小良
  • 2篇王利花
  • 2篇赵兵强
  • 2篇王鹏

传媒

  • 7篇煤炭转化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山西能源与节...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第十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模型化合物吡啶研究煤中氮转化成HCN和NH_3的机理被引量:2
2005年
以吡啶作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在石英管常压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了600~1300℃范围内的热分解和水蒸气汽化实验,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中的液体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煤中氮转化为HCN和NH3的机理,在吡啶热解与水蒸气汽化的液体产物中发现了2,4戊二烯腈,并在汽化产物中检出了2甲氧基吡啶。结果表明:HCN来源于吡啶环的热裂解,NH3则来源于氰基的水解。
乔晋红赵炜
关键词:吡啶HCNNH3
一种卤化法粗苯精制的工艺流程
一种卤化法粗苯精制的方法:将粗苯1蒸馏分割为低于85℃的馏分2和高于85℃的馏分3两部分;低于85℃的馏分2与共沸剂4按馏分与共沸剂体积比100∶6~18混合,通过蒸馏将二硫化碳、环戊二烯、环己烷等烃类馏分5与苯馏分6分...
李晓良赵炜左强
文献传递
半焦对富含甲烷气体转化制备合成气的作用 (Ⅲ)半焦中硫在焦炉煤气转化过程中迁移和转化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一个管式炉反应器分别考察了焦炉煤气中的组分H2和CO对半焦脱硫的作用.结果表明,H2气氛能促进半焦中的硫以H2S的形式析出,但对半焦热解过程中产生COS的过程没有影响,H2气氛下半焦的脱硫率约为0.6%;CO气氛能明显促进半焦中的硫以COS的形式析出,在CO气氛下半焦中硫的脱除率能达到2%~4%.H2和CO等还原性气体与半焦中硫作用,可以增加产物气体中气态硫组成的含量,但脱除的量很低,半焦中硫的转化进入气相对生成的合成气中硫含量增加的影响很小.
李玉洁张华伟王鹏赵炜张永发
关键词:焦炉煤气半焦H2SCOS
CH_4-CO_2重整反应过程中炭催化剂失重特性被引量:6
2009年
在反应温度950~1 200℃,升温速度20℃/min的实验条件下,用热重分析仪对炭催化剂作用下CO_2气化和CH_4-CO_2重整过程中炭催化剂失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炭催化剂-CO_2气化过程中,随着CO_2流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提高,炭催化剂的失重率明显增加,CO_2流量和反应温度是造成炭催化剂失重的重要原因。在炭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随着CO_2/CH_4比值的增加炭催化剂质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炭催化剂的失重率可以通过CO_2/CH_4来调节;而随反应温度升高,炭催化剂质量变化表现为低温(<1 100℃)单阶段和高温(>1100℃)双阶段两种类型,即在反应温度低于1 100℃时,炭催化剂失重反应主要由化学反应过程控制,CH_4裂解碳沉积和CO_2的气化消碳很快达到平衡,炭催化剂失重宏观上表现为维持恒定的单一阶段;当反应温度高于1 100℃后,炭催化剂的失重表现为双阶段,开始的第一阶段,主要受化学反应过程控制,炭催化剂急剧失重,然后逐步过渡到扩散过程控制的第二阶段,失重率逐渐趋于平缓;炭催化CH_4-CO_2重整过程中,反应温度和CO_2/CH_4比是导致炭催化剂失重的主要因素。
董跃张永发张国杰贝昆仑赵炜
关键词:热失重分析
一种脱除焦化苯中不饱和烃和噻吩的方法
一种脱除焦化苯中不饱和烃和噻吩的方法是在容器中对高锰酸钾、金属氯化物水溶液和焦化苯进行搅拌和反应,使焦化苯中的不饱和烃和噻吩转化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并进行分离和洗涤,精制得到焦化苯。该方法适用于焦化苯、焦化粗苯、石油苯、甲...
赵炜李小良段玉亲龙厚坤苗茂谦谢克昌
文献传递
Au-Pd/Mn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甲醇氧化性能被引量:3
2023年
以硫酸锰、过硫酸铵和硫酸铵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形态的MnO_(2)(α型、β型和γ型),并利用溶胶-固载法负载了活性组分AuPd,然后将所制备的Au-Pd/MnO_(2)用于无溶剂条件下的苯甲醇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载体MnO_(2)的形态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苯甲醇在Au-Pd/γ-MnO_(2)催化剂上反应的转化频率(TOF)值可以达到68283h^(-1),明显优于Au-Pd/β-MnO_(2)(62299h^(-1))和Au-Pd/α-MnO_(2)(35280h^(-1))。此外,循环稳定性实验表明Au-Pd/Mn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稳定性。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曲线、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发现较小的AuPd纳米颗粒尺寸、载体上丰富的氧空位浓度和催化剂上Pd^(0)活性物种的较高含量是Au-Pd/γ-MnO_(2)催化剂取得高活性的关键。
郭晓宇李冬晨赵炜杜朕屹李晓良
关键词:苯甲醇催化氧化二氧化锰无溶剂
TiO_(2)氧空位含量对AuPd/TiO_(2)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3种TiO_(2)载体(TiO_(2)-G、TiO_(2)-E和TiO_(2)-H),利用溶胶-固载法将活性组分Au、Pd负载在TiO_(2)载体上制备了3种Au Pd/TiO_(2),采用XRD、XPS、N_(2)吸/脱附等温线、EPR、ICP-AES、TEM和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_(2)不同氧空位含量对Au Pd/TiO_(2)无溶剂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u Pd/TiO_(2)-G具有最高的氧空位含量(0.198)、最小的Au Pd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83 nm),其在120℃下催化氧化苯甲醇的反应中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转化频率为70554 h^(-1),明显优于Au Pd/TiO_(2)-H(39512 h^(–1))和Au Pd/TiO_(2)-E(14814 h^(–1));Au Pd/TiO_(2)-G具有最低反应表观活化能(55.77 k J/mol),明显低于Au Pd/TiO_(2)-H(72.78 k J/mol)和Au Pd/TiO_(2)-E(82.83 k J/mol)。较高的载体氧空位含量有利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较小尺寸的Au Pd纳米颗粒和较高含量的表面Pd^(0)物种,是Au Pd/TiO_(2)-G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取得优异催化活性的关键。
李冬晨郭晓宇王哲史荣会赵炜赵炜
关键词:苯甲醇催化氧化无溶剂氧空位
半焦对富含甲烷气体转化制备合成气的作用(Ⅱ)改性半焦对CO和H_2反应生成CH_4的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采用管式炉反应器考察了半焦、改性半焦存在的条件下富含CH4气体转化生成合成气的情况,结果表明,半焦进行碱性表面处理后,对CH4气体分解反应不利;H2对半焦的表面预处理不影响在800℃~1000℃内CHa的分解.通过热力学分析,认为改性半焦对CH4转化影响的原因如下:1)反应体系中存在生成CH4的副反应;2)改性半焦可能对生成CH4的副反应有催化作用.
李玉洁王鹏赵炜张永发
关键词:焦炉煤气半焦合成气
煤中硫氮有害元素定向转化添加剂及使用方法
煤中硫氮有害元素定向转化添加剂及使用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和煤炭洁净转化利用等领域。本发明主要是涉及一种添加剂共混物,其主体是含钙化合物和具有调变作用的含铁,含钠化合物和SiO<Sub>2</Sub>及其它添加剂。添加剂的作...
谢克昌常丽萍赵炜冯杰
文献传递
煤热解与水蒸气气化中NH_3的生成规律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了吡啶在常压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于 65 0℃~ 1 30 0℃范围内的热分解和水蒸气气化 ,重点考查了温度、停留时间以及 H2 O/N(摩尔比 )对其中 N在热解与气化过程中转化形成NH3 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 NH3 生成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吡啶在热解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温度 ,而在水蒸气气化条件下生成的 NH3 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吡啶在管内的停留时间越长 ,热解气化生成的 NH3 量越大 ;在水蒸气气化过程中 ,H2 O/N存在一个最佳比 .
乔晋红张华伟赵炜
关键词:热解机理水蒸气气化NH3吡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