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景义
- 作品数:106 被引量:86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跟骨关节内骨折CT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5年
- 跟骨关节内骨折CT的临床意义天津医院(300211)祁宝兴,辛景义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损伤,跟骨解剖结构复杂,由不同方位的6个关节衔接而成,采用CT扫描能充分显示跟骨及相关的全貌,对确定骨折部位、类型、移位及关节受累程度等均优于平片[1]。现将我...
- 祁宝兴辛景义
- 关键词:骨折跟骨关节内骨折CTX线诊断
- 经前路颈椎多节段椎管扩大术的实验研究
- 张铁良辛景义魏万富张晓林王林森
- 该组设计颈椎前路椎管扩大术式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方法。选用尸体颈椎标本,用4支成年绵羊,麻醉后暴露颈椎前方,将C3,4椎体纵向劈开,横向撑开9mm,取同侧胫骨9×9×15mm骨块植入撑开区。术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前路颈椎
- 弹性外固定器治疗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被引量:26
- 1998年
- 对于合并下胫腓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需可靠的固定以确保下胫腓韧带在解剖位愈合。保守治疗比较困难,而用骨螺钉和骨栓固定下胫腓将限制下胫腓的生理活动。为此作者设计并使用下胫腓弹性外固定器治疗此类骨折,其特点是直接将作用力施加于胫腓骨下端骨皮质上,由于外固定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恢复下胫腓稳定的同时,不影响下胫腓正常生理活动。此装置设计在承重30kg时远端张开,随踝关节背伸及屈曲活动,外固定器远端横径距离改变2~4mm。同时,利用外固定器的其他部分可将内、外踝复位及固定。自1989年开始用此种方法治疗61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达94%。
- 辛景义张铁良韩慧于建华
- 关键词:外固定器踝关节骨折
- 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肘部损伤三联征再脱位原因,介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共24例,13例复位后发生再脱位,男10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8岁,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桡骨头均为Ⅳ型。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I型3例,Ⅱ型10例。在13例病人最初治疗中,8例保守治疗,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3~4周后发生再脱位。5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桡骨头切除术,3例行桡骨头部分切除并切除冠状突骨片。13例再脱位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冠状突骨折Ⅰ型采用套索方法,缝线绕过骨片顶部和关节囊前方,通过尺骨预先钻的骨道进行缝合。Ⅱ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空心螺钉、克氏针固定。7例附加超肘外固定器固定。随访包括临床检查、肘关节X线片和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score)。[结果]随访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EPS评分平均86分(62~98分),优4例,良8例,可1例。4例无痛或微痛,6例恢复了伤前工作,3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单纯闭合复位、忽略对小块冠突骨折进行固定、桡骨头切除是肘部可怕三联征再脱位的主要原因。对于肘部不稳定性骨折再脱位,使用超关节肘部外固定架不但可以辅助固定,可允许关节早期活动,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 辛景义刘忠玉曹红彬王宏川李楠
-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外固定器
- 川芎嗪联合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川芎嗪、丹参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60只,随机分成SCI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丹参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伤后行BBB评分观察大鼠双下肢功能活动情况,并行MEP检查。结果:(1)BBB评分:术后14 d、21 d,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术后21 d时,联合治疗组与川芎嗪组及丹参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显著(P<0.01)。(2)下肢MEP:术后14 d、21 d,川芎嗪组和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术后7 d,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1 d时,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川芎嗪与丹参均具有改善大鼠SCI后双下肢活动情况、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联合应用川芎嗪与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则具有协同治疗作用,疗效更优。
- 王乐乐郗海涛马智敏崔猛辛景义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恢复川芎嗪丹参
- 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术后采用Dugus位固定,3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肩功能锻炼。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25例获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2例,中1例。结论: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可避免医源性损伤等优点,适合推广。
- 郗海涛黄海晶辛景义
- 关键词:骨牵引复位法肩关节脱位
- 对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分析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201例,其中合并Wagstaffe骨折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平均37.4(17~54)岁;摔倒伤10例,运动相关损伤4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18例患者均伴有外踝骨折,其他损伤包括内踝骨折16例;内踝三角韧带完全断裂3例;后踝骨折8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所有骨折均为旋后-外旋型。采用外踝前方人路,外踝骨折复位后钢板内固定,Wagstaffe骨折解剖复位,拉力螺钉或丝线固定,探查及修补AITFL。内侧人路复位及固定内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如果下胫腓松弛,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踝关节骨折中,Wagstaffe骨折发生率为1.5%(18/1201),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发生率为4.4%(18/411)。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8(12-25)个月。术后平均6.7(4~8)个月X线片示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踝穴正常,无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为81~99分,其中有优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4%。14例已经恢复到伤前的活动水平,均恢复之前的工作。结论Wagstaffe骨折容易漏诊,多见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且常伴下胫腓分离。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有助于恢复下胫腓对位及稳定。
- 刘忠玉辛景义梁军
- 关键词:踝关节
- 减应力钢板及可降解垫圈减少皮质骨骨质疏松的病理组织学与生物力学观察
- 目的:比较设计改进的减应力钢板与可降解吸收垫圈内固定与普通钢板加压内固定在实验动物上减少皮质骨骨质疏松的病理学及生物力学观察.材料方法.利用L—聚乳酸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垫圈,并配套设计一种减应力桥型钢板,进行有限元生...
- 于顺禄王志彬辛景义张铁良赵欣李林安
- 关键词:骨皮质应力遮挡生物力学组织形态学骨质疏松
- 文献传递
- Lauge-Hansen旋前外展Ⅲ度踝骨折特点及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 李猛王巨鹏赵成礼李楠康宇翔辛景义孙振辉
- 关键词:踝骨折影像检查复位
- 植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评价植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182例。男159例,女23例;平均41.2岁。单纯左侧跟骨骨折68例,单纯右侧跟骨骨折86例,双侧跟骨骨折28例,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根据Sander分型:Ⅱ型27例,Ⅲ型109例,Ⅳ型46例。182例患者分为植骨组(94例)、未植骨组(88例),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应用跟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行足踝功能评分。结果lO例患者3个月后失随访,17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5周,平均12周,骨折均愈合,无神经损伤,骨髓炎。未植骨组29例负重后关节面出现塌陷,21例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植骨组未出现关节面塌陷,1例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植骨组优68例,良20例,可5例,差1例;未植骨组优44例,良26例,可7例,差9例,优良率为87.9%。两组术后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对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 梁军曹红彬辛景义
- 关键词:跟骨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