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常州市眼耳鼻咽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80例100只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90眼无疼痛、6眼有轻微胀痛、4眼感胀痛,术中追加1次表面麻醉,4眼发生后囊膜破裂,2眼发生部分悬韧带离断,无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3个月视力≥0.3者占70%,≥1.0者占18%。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 周栋邓国华周建强
- 关键词:高度近视超声乳化白内障表面麻醉
- 双向劈核硬核超声乳化和硬核小切口手术对比研究
- 2008年
- 目的评价和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将Ⅳ级硬核白内障363例(402眼)患者分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 w、1 m时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和角膜散光。结果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 w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轻。术后1 w和1 m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安全、实用。
- 邓国华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非超声乳化
- 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新型折叠式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白内障共69例(73眼),分为两组。植入Alcon 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简称R组38眼。植入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体,简称S组35眼。所有病例均由同一术者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远、近视力,最佳远、近视力球镜矫正度数,角膜曲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远视力无显著性差异;R组的近视力明显优于S组,P<0.05,呈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3个月最佳远视力球镜矫正,无显著性差异;最佳近视力球镜矫正,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国华周建强孙倬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点人工晶体
- 新型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为加深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的了解,并探讨新型谱域OCT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眼底检查呈典型的中浆表现,且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并经OCT确诊;同时不合并其他眼病和眼内和巩膜手术史。所有患者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的检查;我们进一步测量了黄斑中心视网膜的各项定量指标;从OCT结果中读取视网膜中心平均厚度(CVF)、黄斑中心1~5mm范围体积(V)、然后手工测量中心凹脱离的高度(DH)。并进一步采用SPSS16.0软件将患者的OCT检查指标和临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4例45只眼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了相关检查,其中女性10例10只眼,男性34例35只眼;平均年龄53.4岁;视力0.73(10gmar)。通过分析谱域OCT清晰的图像,除传统的发现之外还发现脱离区域视网膜外层的IS/OS层反射减弱,这一减弱同时还会累及脱离区域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同时在部分患者脱离区域视网膜外侧或视网膜下腔会有颗粒状沉作物。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视力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OCT各种定量指标与视力关联的分析发黄斑中心平均厚度(CFT)和黄斑中心厚度与视力的密切相关(P〈0.05),而其他指标与视力的相关性不大。结论目前临床中浆患者的年龄偏大,患者黄斑脱离部位的视网膜外层受损,这一损害会累及周边未脱离的视网膜,OCT的各项量化指标中黄斑中心凹厚度和中心平均厚度指标最能反应患者视力功能。对中浆的认识仍有待提高,FD—OCT在分析中将会是有用的工具。
- 邓国华周建强周栋孙倬
- 关键词:中浆OCT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