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士成

作品数:29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石斛
  • 11篇萌发
  • 10篇种子
  • 9篇内生真菌
  • 9篇齿瓣石斛
  • 6篇种子萌发
  • 6篇菌株
  • 5篇幼苗
  • 5篇球茎
  • 4篇印楝
  • 4篇育苗
  • 4篇种苗
  • 4篇萌发率
  • 4篇胶膜
  • 3篇栽培
  • 3篇真菌
  • 3篇菌根
  • 3篇活性
  • 3篇共生萌发
  • 2篇代谢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云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日照职业技术...
  • 1篇深圳市兰科植...

作者

  • 29篇邵士成
  • 13篇高江云
  • 8篇刘强
  • 7篇黄晖
  • 5篇李治滢
  • 5篇杨丽源
  • 5篇吴少华
  • 5篇陈有为
  • 5篇李绍兰
  • 4篇盛春玲
  • 3篇刘培贵
  • 3篇罗艳
  • 2篇王立东
  • 2篇马长乐
  • 2篇林华
  • 2篇田霄飞
  • 2篇字肖萌
  • 1篇李树红
  • 1篇郑法新
  • 1篇王晓静

传媒

  • 2篇广西植物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种子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膜菌属真菌菌株及其在促进硬叶兰种子萌发中的应用
一种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菌株(CGMCC No.7553),其ITS序列已提交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其Genbank号为:K...
邵士成高江云盛春玲
文献传递
一种促进齿瓣石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齿瓣石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胶膜菌Tulasnella sp.CY,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9551。该菌株能够显著地促...
高江云邵士成字肖萌林华刘强
不同内生真菌对齿瓣石斛幼苗生长的效应被引量:15
2016年
石斛属植物根部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内生真菌,从中筛选获得生长阶段有效共生真菌是药用石斛仿生态栽培深入开展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单菌丝团分离法从齿瓣石斛植株根部分离得到的6株内生真菌,与齿瓣石斛无菌播种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实验。培养90 d以后,与对照组相比,FDd S-1,FDd S-2,FDd S-4菌株处理对幼苗产生明显致死或致病作用,而接种FDd S-5,FDd S-9,FDd S-12菌株处理的齿瓣石斛幼苗则健康生长,并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效应,其中,FDd S-5菌株对幼苗的株高、鲜重、干重、茎粗和根数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d S-9菌株仅对幼苗的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而FDd S-12菌株则对齿瓣石斛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FDd S-5菌株处理的幼苗根部皮层形成菌丝团共生结构,可以判定FDd S-5为齿瓣石斛的菌根真菌。经分子鉴定,菌株FDd S-5和FDd S-9分别和蜡壳菌属Sebacina的2种真菌相似度最高。将FDd S-5菌株应用于齿瓣石斛的仿生态栽培,可望能有效的促进齿瓣石斛幼苗生长和缩短幼苗生长周期,研究结果为齿瓣石斛的野外回归和人工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
黄晖邵士成高江云
关键词:齿瓣石斛内生真菌幼苗生长
胶膜菌属真菌菌株及其在促进硬叶兰种子萌发中的应用
一种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菌株(CGMCC No.7553),其ITS序列已提交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其Genbank号为:K...
邵士成高江云盛春玲
文献传递
一种促进齿瓣石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齿瓣石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胶膜菌Tulasnella sp.CY,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9551。该菌株能够显著地促...
高江云邵士成字肖萌林华刘强
文献传递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2024年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布的飘带兜兰2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个基因,包括7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9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以及4个假基因。(2)在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位点,其中2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此外,在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个正向重复、18~29个反向重复、9~16个回文重复、4~9个互补重复。(3)通过比较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共发现70处变异,包括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6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个SNP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4)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共发现8个有变异的区域,Pi值为0~0.006 32,其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rpl22、trnL-UAC-rpl32、rpoB-trnC-GCA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表明,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
高鑫祯唐露汪雨邵士成罗艳
关键词:微卫星
两种珍稀白蝶兰属(兰科)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2024年
为理解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和景洪白蝶兰(P.hawkes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开发用于物种鉴定、保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进行浅层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组装和注释,并与其他近缘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4 407 bp和153 891 bp,由一对26 550 bp和26 523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84 204 bp和83 756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7 103 bp和17 089 bp的小单拷贝区(SSC)组成;均注释了111个唯一基因,包括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94个和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3)二者之间存在70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和152个插入缺失(InDels)位点,其中cpInDel 067等可以区分2个物种。(4)观察到1个差异较大的基因(accD)和9个高变区(rps19-psbA、matK-trnQ-UUG、psbM-psbD、trnT-UGU-ndhJ、accD-psaI、ycf4-cemA、clpP-psbB、ndhF-trnL-UAG、rps15-ycf1)。(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龙头兰、景洪白蝶兰和鹅毛玉凤花(Habenaria dentata)的亲缘关系较近。在白蝶兰属2种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中获得的SSR位点、InDels和高变区序列可为物种鉴定、开发利用及其资源保护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汪雨唐露邵士成马长乐李健罗艳
关键词: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鹤顶兰种子的真菌共生萌发研究
2023年
采用原地共生萌发技术获得了鹤顶兰的原球茎,从中分离和筛选出了一株适合的共生菌——胶膜菌(HDL-2)。为验证分离菌株对鹤顶兰种子萌发的有效性,将HDL-2菌株与鹤顶兰种子在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共生萌发试验。经过大约110 d的培养,HDL-2菌株可明显促进鹤顶兰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最终分化成幼苗,平均萌发率为(86.69±3.19)%,与无菌萌发相比有较高的萌发效率。表明分离得到的胶膜菌能促进鹤顶兰的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鹤顶兰种子实现共生萌发对于鹤顶兰资源的种质保育、人工栽培和可持续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汪雨高鑫祯邵士成王晓静罗艳马长乐
关键词:鹤顶兰种子共生萌发
一种在茶树上直接播种齿瓣石斛种子培育种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茶树上直接播种齿瓣石斛种子培育种苗的方法。将胶膜菌(Tulasnella sp.),制成真菌悬浮液,然后与野外采集的齿瓣石斛种子混匀制成种子‑真菌悬浮液。用保鲜膜在茶树树干上缠绕1至3圈,将种子‑真菌悬...
高江云邵士成黄晖刘强
文献传递
不同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效应被引量:5
2017年
为弄清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对铁皮石斛幼苗生长的促生效应,利用2种从齿瓣石斛根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促生菌根真菌,采用注射器注射接种法分别将单一菌剂及混合菌剂接种到松树皮基质上与铁皮石斛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2种真菌及其不同接菌方式对铁皮石斛株高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培养130d后,与对照组相比,FDdS-5接种组对铁皮石斛幼苗叶长、株高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dS-9接种组对叶数、根数、分蘖数、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混合菌剂(V_(FDdS-5)∶V_(FDdS-9)=1∶1)接种组对根数、叶长、根长、株高、茎粗、鲜重及干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与单菌株接菌组相比,混合菌株接种对株高的促生作用为协同效应,在茎粗、鲜重及干重指标上表现为累加效应。齿瓣石斛促生真菌同样能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生长,混合接种有可能更大地发挥微生物的效能。
孟娉邵士成彭贵湖
关键词: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幼苗生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