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和意义以及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脓毒症组14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脓毒症休克组11例。其中行PHVHF患者25例。40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选当天和d5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和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健康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表达率为(0.39±0.23%);脓毒症组为(1.72±0.59%);严重脓毒症组(2.72±0.22%);脓毒性休克组(3.55±0.51%),后3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脓毒症组CD3+、CD4+和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患者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PHVHF能更有效地降低CD4+CD25+Treg细胞的异常表达(P<0.05),上调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结论:CD4+CD25+Treg细胞在脓毒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随病情加重,免疫抑制加强。PHVHF可调整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改善其免疫抑制状态,可作为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的手段之一。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周树生金魁张翠萍
-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平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1 7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疾病...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周树生金魁张翠萍
- 文献传递
- 加贝酯对D-氨基半乳糖加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加贝酯对D-氨基半乳糖(GaIN)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GaI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GSH-PX、SO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加贝酯(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同时能减少肝匀浆MDA含量,但对肝匀浆GSH-px、SOD活性无明显影响;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加贝酯可明显抑制肝衰竭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结论加贝酯对GaIN+LPS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刘宝王华邵敏潘爱军张琳琳周树生张蕾金魁
- 关键词:加贝酯急性肝功能衰竭
- 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ALF)时细胞因子(CK)和自由基(FR)的动态变化。方法64只SD大鼠接受D-氨基半乳糖(Galn)腹腔注射加脂多糖(LPS)静脉注射,以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LPS注射后0h,0.5h,1h,2h,4h,8h,16h,和24h,各处死8只大鼠,取肝组织和血清。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中活性氧(A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血清ALT、AST活性在静注LPS后4h开始升高,16h达高峰;肝匀浆AO含量自0.5h开始即有上升,2h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肝匀浆MDA含量自LPS攻击后持续升高,SOD活性呈反相趋势。LPS攻击后,血浆和肝匀浆中的TNF-α水平在短时间内剧烈升高,2h达高峰,血清IL-11h达高峰,肝匀浆IL-1峰值在4h。结论CK和FR在ALF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早期就达到峰值。
- 刘宝王华邵敏潘爱军周树生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自由基细胞因子
- 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17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周树生金魁张翠萍
- 关键词:脓毒症TH17细胞预后情况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ADHF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左西孟旦组与多巴酚丁胺组,每组3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西孟旦组加用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组组加用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水平。结果左西孟旦组患者治疗后,心输出量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每2 h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心率(HR)、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酚丁胺组患者治疗后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较治疗前升高,ITBI、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巴酚丁胺组患者的CI、CFI、LVEF及每2 h尿量均低于左西孟旦组,而ITBI、NT-pro BNP水平及HR均高于左西孟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3.16%,多巴酚丁胺组患者发生率为1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长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对ADHF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左西孟旦优势更明显。
- 陈振东邵敏金魁范骁钦
- 关键词: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心力衰竭心脏彩超
- 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l7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elper,Th)17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的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01—2010—11在我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脓毒症组14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1例。再将脓毒症患者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D,n=11)和存活组(S.n=29)。所有人选的40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选当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Thl7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比较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中Thl7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以及生存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l7细胞免疫平衡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健康对照组Thl7细胞表达率为(0.91±0.38)%,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为(0.39±0.23)%;脓毒症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这两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分别为(2.09±0.53)%和(1.72±0.59)%;严重脓毒症组为(3.90±0.80)%和(2.72±0.22)%;脓毒性休克组为(1.85±0.35)%和(3.55±0.51)%。Thl7表达率严重脓毒症组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脓毒症休克组最高,严重脓毒症组次之,脓毒症组最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组[(3.03±0.91)%和(2.43±0.79)%,P〈0.05],Thl7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存活组[(2.01±0.66)%和(2.97±1.15)%,P〈0.05]。结论Thl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周树生金魁张翠萍
- 关键词: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探讨其在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65例脓毒症患者,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48 h内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以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本为对照。结果 SIRS和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56+NK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正常,与健康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细胞比例:0.102±0.019、0.102±0.108比0.106±0.018,F=0.018,P=0.982;细胞计数(&#215;106/L):182.46±65.98、172.97±63.51比179.25±60.44,F=0.349,P=0.706〕。NK细胞脱颗粒作用试验显示,健康对照组、SIRS组和脓毒症组CD107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分泌无明显差异〔CD107:0.135±0.050、0.140±0.058、0.128±0.070,F=0.583,P=0.560;IFN-γ(kU/L):14.36±4.74、12.49±4.21、13.45±5.04, F=1.616,P=0.202〕。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ADCC)试验显示,健康对照组、SIRS组和脓毒症组CD107表达无差异(0.574±0.166、0.643±0.165、0.581±0.157,F=0.808,P=0.448);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IRS组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加(kU/L:40.5±13.2比28.4±9.6,P=0.001),而脓毒症组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降低(kU/L:19.8±6.7比28.4±9.6,P<0.01)。与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只有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CD158e(KIR 3DL1)表达明显升高(0.203±0.057比0.079±0.021,t=15.762,P<0.001);而两组间其他表型均无明显差异。与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基础血清IFN-γ分泌水平显著降低(kU/L:0.280±0.040比0.310±0.038,t=3.390,P=0.009),IL-12的产生也明显减少(ng/L:0.15±0.03比0.30±0.08, t=32.832,P<0.001)。结论 NK细胞表型和功能检测结果�
- 潘爱军邓艳如杨田军张蕾邵敏周树生王春艳刘宝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脓毒症系统性炎症反应免疫干预
-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的IL-17A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百草枯中毒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g/kg百草枯或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性灌胃染毒,并在给药后7 d和14 d处死大鼠,观察其肺的病理变化。肺组织匀浆和血浆中IL-17A的含量。结果百草枯中毒后大鼠肺部病理切片表现为肺泡炎,肺纤维化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改变。血浆和组织匀浆中IL-17A在中毒后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IL-17A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潘爱军周树生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 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17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水平和意义以及脉冲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住院...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周树生张翠萍
-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平衡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