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映雪 作品数:171 被引量:1,146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天津市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EV-71感染手足口病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评估脑电图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2013年至2014年入住我院感染科病房并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系统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205例,均由市级手足口病专家组确诊,均为血EV71-Ig M(+)。年龄5月~14岁,平均2.15岁,其中男143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2.31:1。对照组:200例,为我院同期门诊的及其他科室住院的非HFMD的普通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结果 205例患儿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其中195例出现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异常,总异常率为95.12%。对照组异常189例,异常率为94.50%,总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两组重度异常分别为10例(异常率4.88%)及2例(异常率1.0%),重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MD组和对照组患儿皮疹、发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脑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重症手足口病脑炎较普通病毒性脑炎更急、更重。脑电图对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估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马宇廷 邹映雪 陈净 郭永盛 刘杰 翟嘉关键词:手足口病 EV71感染 脑电图特征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8 2001年 傅文永 成焕吉 邹映雪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儿童 2016年天津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构成与分子分型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6年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并对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单中心研究.采集2016年3至11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的手足口病临床病例标本327份,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CA16),采用RT-PCR法对104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VP1(VP1)区基因扩增和序列检测,运用生物软件Chromas1.62及MEGA6.06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SPSS20.0软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EV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7份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EV)阳性272份,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及非EV71非CA16其他肠道病毒(其他EV)分别占55.1%(150/272),6.6%(18/272)和38.2%(104/272);不同年龄组患者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69.0%-90.9%,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7,P=0.044),3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90.9%,40/44).104份其他EV阳标本中检出CA10阳性34份,占12.5%,CA6阳性14份,占5.1%.11株EV71和20株CA10VP1亲缘进化树分析分别显示,11株EV71型序列均为C4基因亚型的C4a分支,20株CA10均为G型.结论2016年天津手足口病的病原中其他EV构成比明显上升,但EV71仍为本年的优势病原.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潘蕊 林书祥 舒剑波 孟英韬 邹映雪 彭林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基因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病原学、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成像、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10例中8例为2岁以下儿童,瘫痪前期均伴发热和皮疹,单侧肢体瘫痪占70%,1周左右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恢复,轻症多于1~3个月完全恢复。磁共振成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具有高度一致性,提供了神经受累的定位证据。所有病例随访4~12周,7例(70%)肌力恢复至Ⅴ级。结论急性弛缓性麻痹是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的严重并发症,磁共振成像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傅宏娜 邹映雪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儿童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儿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023年 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已有针对成人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应用的共识,但由于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亟需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应用的指导文件。该共识从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药物学特点、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儿童药效学特点、在常见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药物管理等方面,对该类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给出了全面建议,以规范儿科临床的合理使用。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药物委员会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 艾涛 陈莉娜 陈强 陈星 陈志敏 董晓艳 郝创利 金润铭 李智平 刘春峰 刘恩梅 刘瀚旻 陆权 罗新辉 宋红梅 王天有 吴洋意 张海邻 张泓 张菁 张晓波 赵德育 赵顺英 邹映雪关键词:儿童 痰液细胞分型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探讨 喘息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约30%的婴幼儿在生后头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喘息发作,RSV是婴幼儿哮喘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高危因素.哮喘患者痰液细胞分型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而RSV毛支的痰液细胞学分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择... 邹映雪 马翠安 翟嘉 李姣关键词:喘息 婴幼儿患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的婴幼儿[1],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2]。此类患儿多数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3]。目前,针对EV71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已被批准的疫苗应用。因此, 王宏杰 邹映雪 张文双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抗病毒药物 疫苗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的专家释疑(2023年11月) 被引量:7 2024年 2023年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全国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2月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根据目前MPP特点,对重要诊治环节更加具体地指导和建议,现对MPP早期诊断方法、重症MPP判断依据和预警指标、各类抗支原体药物适应证、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处理原则、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镜的应用问题等进行了专家释疑。 赵顺英 刘瀚旻 陆权 刘玺诚 洪建国 刘恩梅 邹映雪 杨梅 陈志敏 张海邻 赵德育 张晓波 殷勇 董晓艳 陆小霞 刘金荣 陈莉娜关键词:早期诊断方法 无反应性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大环内酯类药物 1月龄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误诊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笔者收治1例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30 d女婴,主因"发热12 d伴咳嗽"入院,入院前12 d开始出现发热,热峰最高39.6°C,予退热后,体温4~6 h复升;伴轻咳无痰;病程中未出现皮疹、球结膜充血、杨梅舌。外院胸部CT:两肺斑片状阴影,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外院予以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等抗感染治疗,热型热峰无变化,转至我院。 韩飞 周耀 黄冰 张文双 邹映雪 刘力关键词:冠状动脉扩张 球结膜充血 脑脊液检查 利奈唑胺 美罗培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肺曲霉病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对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的报道越来越多,CAPA的病死率较普通COVID-19感染者更高。目前,CAP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曲霉菌本身和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且缺乏诊断CAPA的统一标准,因此,不断探索CAPA的发病机制、及时发现CAPA并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孟冬梅 邹映雪关键词:肺曲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