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光勇

作品数:60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肿瘤
  • 20篇血管
  • 16篇血管内皮
  • 16篇内皮
  • 15篇血管内皮生长...
  • 15篇内皮生长因子
  • 14篇抗体
  • 13篇人血管
  • 13篇人血管内皮
  • 12篇人血管内皮生...
  • 9篇细胞
  • 8篇单链
  • 8篇单链抗体
  • 8篇化疗
  • 8篇VEGF
  • 7篇动物
  • 7篇口腔
  • 7篇颊癌
  • 6篇单克隆
  • 6篇疗法

机构

  • 38篇华西医科大学
  • 23篇四川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60篇郑光勇
  • 50篇王大章
  • 16篇杨西川
  • 14篇房思炼
  • 12篇毛祖彝
  • 10篇汪永跃
  • 6篇廖楚航
  • 5篇李扬
  • 5篇陈刚
  • 4篇张健
  • 4篇李扬
  • 4篇胡静
  • 4篇张静仪
  • 3篇张萍
  • 3篇刘曙光
  • 2篇冯戈
  • 2篇何志秀
  • 2篇李唐新
  • 2篇俞炜源
  • 2篇廖运茂

传媒

  • 19篇华西口腔医学...
  • 5篇第一届全国口...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肿瘤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0篇2002
  • 12篇2001
  • 8篇2000
  • 3篇1999
  • 11篇1998
  • 5篇1996
  • 5篇199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32玻璃微球区域灌注抗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Ⅰ.磷-32玻璃微球内照射后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1991年
用磷—32玻璃微球(P—32 GMS)对28只实验小鼠 U14瘤动物肿瘤模型,行内照射后动态观察U14瘤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放射性微球(RMS)局部内照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RMS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32 GMS 内照射对 U14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确切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表现为一种“生殖死亡过程”。本实验是P—32 GMS 经局部血管灌注的生物学效应和抗癌作用研究的一部份。
王大章郑光勇温玉明孙文豪李茂良
关键词:^32磷内照射
^(32)磷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抗肿瘤作用的电镜观察
1998年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中32磷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治疗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S180瘤株接种ICR小鼠造成实体瘤动物模型,给予32磷玻璃微球(32P-GMS)间质治疗,并联合加热治疗,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32P-GMS间质治疗组核膜等质膜损伤显著;加热治疗组溶酶体明显增多;联合治疗组两种变化兼有。结论:实验结果支持核膜是射线作用的靶的理论。
汪永跃郑光勇王大章毛祖彝
关键词:肿瘤电离辐射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小鼠肉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建立肉瘤血行肺转移模型 ,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对肉瘤肺转移的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筛选经反复小鼠腹腔注射 ,能持续引起小鼠血性腹水的S 1 80腹水癌细胞。按每鼠 1 .6× 1 0 6 / 0 .2ml经尾静脉接种于 1 5g左右的离乳幼鼠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TNP 470治疗组 ,每组 1 0只。接种后 2 4h起隔天皮下注射给药 ,第 1 5天处死小鼠 ,称肺湿重。肺组织切片 ,镜下计转移灶数。结果 经筛选的S 1 80肉瘤细胞尾静脉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血行肺转移模型。TNP 470 1 0 0mg/kg可有效减少小鼠肺转移模型中转移灶的数目并抑制转移灶的增大 ,但尚不能完全抑制转移灶的形成。结论 使用TNP
农晓琳王大章蒙敏郑光勇李佳荃罗莉
关键词:肉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转移动物模型
^(32)P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对肿瘤微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1998年
目的为了解间质治疗对肿瘤微血管的作用以及加热作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移植性小鼠S180实体瘤在32P-GMS间质治疗后及其联合加热治疗后的血管铸型及墨汁灌注切片。结果加热组、放疗组均可引起肿瘤微血管的扩张,新生血管抑制,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及瘤周血管密度降低,联合治疗组作用更明显。结论加热对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与射线对其损伤在形态学方面相似;内照射的损伤作用与外照射的作用相似。放射及加热联合对肿瘤微血管的损伤可能增强。
汪永跃王大章郑光勇毛祖彝
关键词:磷32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血管铸型肿瘤
加温治疗及其与IL-2局部注射联合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肿瘤热疗(HT)近20年来发展迅速,己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但由于目前控温和测温技术不完善,再加上人体组织的复杂性及实体瘤局部免疫功能抑制等原因,临床热疗尚未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郑光勇沈翔毛祖彝
采用主动矫治后退双侧腭裂前颌骨对颅面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Object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 infant animal model with bilateral premaxillary clefts and a...
王涛王大章徐慧芬郑光勇胡静
文献传递
应用牵张成骨整复腭裂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应用研制的腭裂整复牵张装置行腭裂牵张成骨整复术 ,探索腭裂功能性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以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用 12只猫建立人工腭裂的实验动物模型 ,其中 2只为实验对照组 ,另 10只作为实验组。在建立腭裂的同时每只动物均在上颌腭侧安置自行研制的腭裂牵张装置。 4周后 ,于裂侧腭部形成单骨运送盘。术后第 6日起 ,以每次 0 .4mm的速度 ,每日 2次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张成骨术 ,直到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完全封闭。于原位固定 2、4、6、8及 12周后各时段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各 2只 ,按计划项目对标本测量、X线摄片 ,从大体到超微结构系列检测。结果 利用该腭裂口内牵张装置 ,成功地进行了腭裂牵张整复术。腭部裂隙软硬组织缺损在获得相同组织修复的基础上 ,裂隙封闭 ;骨牵张间隙完全为新生骨组织取代 ;腭裂整复后对牙颌颅面框架及其相互关系无明显影响。结论 自行研制的口内腭裂牵张装置设计合理 ,性能良好。牵张成骨腭裂整复术开拓了腭裂整复治疗的新途径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王大章陈刚廖运茂李唐新郑光勇胡静
关键词:牵张成骨术腭裂动物实验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抑制肉瘤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抗人VEGF单抗E11对小鼠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5只,接种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于接种后1~4、7~11天,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抗人VEGF单抗E11100μg、200μg。另以生理盐水及5-Fu注射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组。接种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抗人VEGF单抗皮下及腹腔给药均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且抗人VEGF单抗200μg/d组抑瘤率均高于5-Fu组;皮下给药组抑瘤率最高,达67.2%。结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抗人VEGF单抗对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抗人VEGF单抗可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提示抗人VEGF单抗具有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大章房思炼廖楚航郑光勇刘曙光李鹏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分析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误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男性多见(男:女=11.3:1),平均发病年龄37.4岁,5年以下病程占73.5%,好发于腮腺区(41.9%)。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样包块,60%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误诊率达90%。结论 对于中青年患者,颌面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伴包块区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05,应首先考虑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余问桥郑光勇张雄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颌面部误诊
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放射性玻璃微球经动脉灌注内幅照疗法
1991年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对外照射而言,由于照射野及附近正常组织的损伤,全身的付作用(如骨髓抑制等)而限制了照射剂量。尽管随着外照射装置的发展和高能射线的应用,仍未根本解决上述照射后的并发症。由于并发症的限制,外照射常常达不到肿瘤的根治剂量。各种内照射的方法试图解决外照射方法的不足。
郑光勇王大章
关键词:外照射内照射治疗放射性微球动脉灌注照射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