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角膜
  • 6篇磨镶术
  • 6篇内皮
  • 6篇角膜磨镶术
  • 5篇皮下
  • 5篇LASEK
  • 4篇血管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激光
  • 4篇分子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上皮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术后
  • 3篇水肿

机构

  • 23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23篇陈丽华
  • 9篇江萍
  • 8篇莫纯坚
  • 7篇王红俊
  • 7篇胡学斌
  • 4篇罗彤
  • 2篇方芳
  • 2篇邱红根
  • 2篇霍鸣
  • 2篇杨家英
  • 2篇严俊
  • 1篇吴红艳
  • 1篇丁家望
  • 1篇李松
  • 1篇席祖洋
  • 1篇王静
  • 1篇杨简
  • 1篇甘绪芹
  • 1篇毛诗玉
  • 1篇王国华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巴楚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药房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魏酸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SF用于缝线诱导的大鼠CNV模型,观察其抑制CNV形成的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0.025%和0.1%SF治疗组CNV面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以后者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SF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在正常角膜不表达或在上皮基底细胞有弱表达,阴性对照组染色明显增强,0.1%SF治疗组表达明显减弱;VEGF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有一致性。结论SF滴眼液能有效地抑制CNV的生长,其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是SF抑制CNV生成的一个重要机制。
陈丽华江萍罗彤胡学斌莫纯坚王红俊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阿魏酸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孔腹腔镜防漏气装置
单孔腹腔镜防漏气装置,筒体的同一平面等距设有多个孔,丝线穿入孔牵拉并将筒体固定,乳胶手套套入筒体,筒体带有孔的部分位于乳胶手套中,乳胶手套袖口与筒体通过丝线缠绕固定。筒体为注射器针筒横切断后的带针柄部分构成。本实用新型装...
邱红根严俊陈丽华杨家英毛诗玉
文献传递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格雷夫斯病(GD)是一种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抗体增多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GD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临床表现多样,如眼睑退缩、眼球突出、视神经受累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AO关注较多,本文主要对TAO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陈丽华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病机制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0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出现角膜内皮水肿(CEE)的原因及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4至2008年在我院行LASEK治疗的近视眼患者1911例(3814眼),年龄18~45岁,平均(25.4±6.7)岁.术前球镜屈光度为-0.75~14.00 DS,柱镜屈光度为0~5.50 DC,最佳矫正视力〉1.0.激光切削采用大光斑平面式扫描或小光斑飞点扫描.术后观察CEE情况,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相关原因并给予对应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术后第15、第30、第60、第180、第360天时随访检查,复查患者的远、近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和主、客观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为客观分析CEE的发生情况,我们按手术先后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并按屈光度高低进行分组分析.对CEE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LASEK术后有75眼(1.97%)出现不同程度的CEE.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为(32.7±7.8)岁.CEE分级:术后第1天,1级56眼,2级17眼,3级2眼.各个时期均有CEE的发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及设备的更新,CEE发生率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但没有消失.CEE在所有屈光度组均有发生,CEE的发生率随着屈光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轻、中度组低于高度、超高度组,但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89,P=0.83533).通过短期激素冲击和加强预防感染治疗,55眼术后3 d内水肿消退,18眼术后1周内水肿消退,2眼术后2周内水肿消退.术后视力恢复情况:1个月内视力恢复延迟,半年后趋于稳定.结论 LASEK治疗近视眼术后有CEE的出现.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手术操作、激光设备、患者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等都是可能的因素.通过及时的激素短期冲击和预防感染治疗,角膜可以完全恢复.LASEK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胡学斌方芳江萍莫纯坚王红俊陈丽华
关键词:角膜内皮水肿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发达国家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M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DME的重要治疗靶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抗VEGF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激光或糖皮质激素。本文综述抗VEGF药物最新的研究进展。
陈丽华莫纯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尿病黄斑水肿贝伐单抗
LASIK手术与翼状胬肉相互影响的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眼患者行LASIK的治疗方法、疗效、特殊性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方法:1999-08/2007-03对21例39眼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对术前设计、术中情况以及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能够顺利完成。手术后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变化。手术后1d:视力≥1.0者34眼(87%),视力≥0.8者5眼(13%);手术后1a:视力≥1.0者36眼(92%),视力≥0.8者3眼(8%)。结论:合并翼状胬肉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疗效依然确切、安全可行。2a内LASIK手术对翼状胬肉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特别是翼状胬肉长入角膜瓣区域后,由于角膜表面应力的改变引起的屈光变化值得深入研究。
胡学斌方芳江萍陈丽华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眼翼状胬肉
微量注射泵
一种微量注射泵,机架上设有导杆和螺杆,固定夹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活动夹板安装在导杆和螺杆上,步进电机与螺杆连接;所述的活动夹板上设有开口螺母。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实现了更高的精度,且运行更为可靠。设置的开口螺母完全...
杨简杨俊丁家望覃俊妮李松陈丽华席祖洋
文献传递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Trans-PRK治疗角膜穿通伤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非光学区角膜穿通伤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9例9眼角膜穿通伤缝合瘢痕在光学中心外的患者,使用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去除上皮后,采用角膜地形图引导Trans-PRK进行屈光不正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雾浊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角膜恢复良好,术后1年角膜形态趋于稳定。患者裸眼视力从术前0.28±0.18上升至术后0.56±0.19,最佳矫正视力由0.60±0.25提高至0.91±0.21,角膜ISV值由53.33±14.28降低至28.11±6.25,Irregularities值由0.070±0.014降低至0.039±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Trans-PRK能有效提高角膜穿通伤术后不规则散光患者的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角膜表面的规整性,提高眼部舒适度。
莫纯坚王红俊梁亮王雪梅陈丽华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角膜地形图
黄斑地图状萎缩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地图状萎缩是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它是一种常见但无法治愈的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本文主要综述地图状萎缩的最新治疗方法。
陈丽华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考察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1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均作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d。以患者自诉Amsler表中心暗点及变形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治疗后3个月2组视力提高和Amsler表中心暗点及变形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个别患者有短暂口干、头晕及心慌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能保护黄斑的视功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罗彤陈丽华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