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胃癌
  • 8篇肿瘤
  • 8篇胃肿瘤
  • 4篇预后
  • 4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胃癌根治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胃癌手术
  • 2篇胃切除
  • 2篇胃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患者预后
  • 2篇分化

机构

  • 16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陈伟东
  • 14篇沈振斌
  • 12篇孙益红
  • 10篇刘凤林
  • 8篇汪学非
  • 7篇秦新裕
  • 7篇沈坤堂
  • 6篇秦净
  • 5篇王聪
  • 2篇王洪山
  • 2篇贺宏勇
  • 2篇沈承澜
  • 2篇闾晨涛
  • 2篇李豪杰
  • 1篇刘天舒
  • 1篇赵骏杰
  • 1篇侯君
  • 1篇刘风林
  • 1篇于珊
  • 1篇方勇

传媒

  • 7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 建立胃癌腹膜转移评估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排除18例出现非腹膜转移的远处部位转移患者后,最终71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分析影响胃癌腹膜转移的相关因素,将多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指标,通过R软件的"rms"包构建列线图(nomogram),构建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评估模型,并得到各项指标的评分。将每个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应的分数相加,得到模型的总分;总分越高,对应的胃癌腹膜转移风险越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风险评估所建模型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准确性,用Delong. Delong. Clarke-Pearson检验比较AUC的差异,当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时,对应的风险阈值使模型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710例患者中,腹膜转移者47例(6.6%),其中男性30例(30/506,5.9%),女性17例(17/204, 8.3%);≥60岁者31例(31/429, 7.2%);肿瘤≥3 cm者38例(38/461,8.2%)。Lauren分型为肠型者2例(2/245,0.8%),混合型者8例(8/208,3.8%),弥漫型者11例(11/142,7.7%),其余不详;糖类抗原(CA) 19-9≥37 kU/L者13例(13/61 ,21.3%);CA125≥35 kU/L者11例(11/36, 30.6%);CA72-4≥10 kU/L者11例(11/39, 28.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2.37者26例(26/231, 11.3%)。多因素分析显示,Lauren分型(HR= 8.95 ,95%CI:1.32~ 60.59,P= 0.025)、CA125(HR= 17.45 ,95%CI:5.54~ 54.89 ,P= 0.001)、CA72-4(HR= 20.06,95%CI:5.05~ 79.68 ,P= 0.001)、NLR (HR= 4.16,95%CI:1.17~ 14.75,P= 0.032)是胃癌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列线图分析建立的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总分为241分,包括弥漫型或混合型(54分)、CA125≥35 kU/L (66分)、CA72
赵骏杰周荣健张启束平李豪杰汪学非沈振斌刘凤林陈伟东秦净孙益红
关键词:胃肿瘤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
胃癌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因子1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5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58例胃癌组织中Th1细胞因子TRAV10、IRF1、TBX21、CD3Z、GZMB、GNLY、GATA3和IFNG8种Th1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58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58例胃癌患者中位随访期为42.5(1~64)个月。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为84.5%和72.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脉管癌栓、GNLYmRNA表达水平及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与胃癌术后生存有关(均P〈0.05)。GNLY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者和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86.2%和58.6%.Th1细胞8因子任意上调和全部下调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Thl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是本组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在Th1细胞因子中.GNLY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但并不是独立因素。Th1细胞8因子综合表达水平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李豪杰沈振斌孙益红刘凤林王洪山陈伟东
关键词:胃肿瘤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胃癌增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2月—2005年12月手术的胃癌病例,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标本VEGF、HIF-1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用K-M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单因素、多因素比较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胃癌组织VEGF、HIF-1α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HIF-1α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VEGF、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VEGF阳性表达、HIF-1α阳性表达等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IF-1α阳性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HIF-1α在胃癌中是肿瘤耐受缺氧的中心环节,VEGF和HIF-1α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具有高度侵袭转移潜能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沈承澜沈振斌陈伟东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免疫组织化学COX回归分析
淋巴结清扫数对进展期G3级胃癌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进展期低分化(G3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淋巴结清扫数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并手术的484例进展期G3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G3级胃癌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是否达到15枚对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进展期G3级胃癌淋巴结清扫大于或等于20枚/例组患者的预后优于少于20枚/例组(P<0.01).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癌栓是评估进展期G3级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至少达到20枚以保证胃癌淋巴结清扫术的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凌佳倩王聪汪学非沈振斌陈伟东秦净秦新裕沈坤堂孙益红刘凤林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预后
直肠癌合并扩张性心肌病1例
2004年
汪灏戈少云陈伟东刘风林
关键词:直肠癌合并症扩张性心肌病
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 探讨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应用于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总结2010年3、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完成的9例人工智能辅助胃癌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9例患者行全胃切除5例,远端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1例,胃楔形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普通腹腔镜手术者.手术时间150-440 min,出血量10~100 ml.D1清扫2例,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9和24枚;D2清扫7例,清扫淋巴结数28-38枚.术后发生胃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刘凤林闾晨涛秦净沈坤堂陈伟东沈振斌王聪孙益红秦新裕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
胃癌根治术后胰瘘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出现胰瘘可疑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3、4、6、8天。5例均出现心动过速(HR>120次/min)、持续发热(T>38.5oC)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3例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胰腺肿胀。5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均>10000U/L。5例患者中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后1~4个月治愈。结论术中胰腺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
孙益红汪学非沈振斌王单松陈伟东王聪秦净秦新裕
关键词:胃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胰腺瘘
胃癌分化程度与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MGAT5)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株中MGAT5的表达。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3例胃腺癌与97例癌旁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GAT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胃癌细胞株与胃癌组织中MGAT5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MGAT5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高、中分化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6.88±3.54比11.13±0.78、10.11±1.05、9.08±3.23,P〈0.001)。结论胃癌细胞株与胃癌组织中MGAT5的低表达与胃癌去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贺宏勇陈伟东汪学非刘凤林沈振斌孙益红
关键词:胃癌分化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
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的关系。方法Western印迹检测肠型胃癌细胞系(N87)和弥漫型胃癌细胞系(AGS)中Snail和上皮型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将糖原合酶激酶.3B(GSK-3B)质粒转染胃癌细胞系,检测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收集2000年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77例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Laure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Snail在N87中低表达,在AGS中高表达;E-cadherin表达与Snail相反。转染GSK-3B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下调,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使用不同浓度的GSK-3B抑制剂氯化锂处理后.胃癌细胞Snail表达显著上调,且具有明显浓度依赖性(P〈0.01)。21例肠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16例,高表达5例;56例弥漫型胃癌中Snail低表达21例,高表达35例;肠型胃癌中Snail表达明显弱于弥漫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nail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有关.是一种潜在的确定胃癌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贺宏勇汪学非沈振斌陈伟东孙益红
关键词:胃肿瘤SNAIL上皮型钙黏蛋白
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术后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1999年12月—2005年12月135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3年生存率,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等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沈承澜沈振斌陈伟东
关键词:胃癌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