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帮桥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碳氮化钛纳米粉的机械激活-反应热处理制备法
- 一种碳氮化钛纳米粉的机械激活-反应热处理制备法,以纳米氧化钛和纳米碳粉为原料,工艺步骤依次为配料、机械激活、(干燥)、装料、反应热处理、过筛。此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通过控制碳/钛配比、机械球磨激...
- 刘颖向道平张岩夏珊陈帮桥高升吉涂铭旌
- 文献传递
- 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多重激活制备法
- 一种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多重激活制备法,以氧化钛、钛粉、碳粉为原料,工艺步骤依次为配料、装料、机械球磨、取料、(装料)、(热处理)、提纯、干燥、过筛。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不高,反应温度较低。通过控制钛/氧化钛配比、机械球磨时间...
- 刘颖向道平陈帮桥夏姗叶金文高升吉涂铭旌
- 文献传递
- 碳热还原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被引量:11
- 2009年
- 本文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纳米碳黑和TiO2为原料,在石墨碳管炉中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出了纳米晶碳氮化钛粉末。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形貌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C,N)粉末制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Ti(C1-x,Nx)粉末的x值随之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大,x值随之增大;配碳量的增大有利于得到低x值的Ti(C1-x,Nx)粉末,但同时也出现了游离碳的增多;配碳量为28%(质量分数,下同)的混合物在加热到1700℃,保温3h条件下,得到了游离碳含量<0.2%、氧含量<0.5%、总碳为12.65%,平均粒径约为0.5μm,晶粒大小为52.6nm的Ti(C,N)粉末。
- 陈帮桥叶金文刘颖何旭夏珊涂铭旌
- 关键词:纳米晶碳氮化钛碳热还原反应机理
- 粉末预处理和合金固溶对SPS烧结Ti(CN)基金属陶瓷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粉末真空脱氧处理、SPS烧结、合金固溶处理制备Ti(CN)基金属陶瓷。用XRD、SEM等分析烧结体的物相、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通过对原料粉末在800℃下进行2h真空脱氧处理可降低金属陶瓷的孔隙率和增加WC固溶,使抗弯强度从482MPa提高到655MPa。在1250℃对SPS烧结后的金属陶瓷进行45min真空固溶处理,其抗弯强度提高到1250MPa,但是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至1300℃,由于包覆相的厚度增加,抗弯强度降低。分析发现:高的抗弯强度主要源于环形相的形成和孔隙率的进一步降低。
- 夏珊叶金文刘颖邹洪伟陈帮桥高升吉涂铭旌
- 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多重激活制备法
- 一种碳氮化钛纳米粉的多重激活制备法,以氧化钛、钛粉、碳粉为原料,工艺步骤依次为配料、装料、机械球磨、取料、(装料)、(热处理)、提纯、干燥、过筛。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不高,反应温度较低。通过控制钛/氧化钛配比、机械球磨时间...
- 刘颖向道平陈帮桥夏姗叶金文高升吉涂铭旌
- 文献传递
- 开放体系下碳热还原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出了碳氮化钛粉末。结合TG、DSC、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开放体系下TiO2的碳热还原氮化的反应过程,以及该过程中的物相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过程中的物相演变遵循TiO2(anatase)→TiO2(rutile)→Ti4O7→Ti3O5→Ti(N,O)→Ti(C,N,O)→Ti(C,N)的顺序;1355℃时,对应着中间氧化物Ti3O5向立方相Ti(C,N,O)的转变,该过程在整个反应进程中转化速度最快;当m(Ti)∶m(C)=1∶2.7,氮气流量为500ml/min,1600℃下保温3h的情况下,可获得晶粒大小为40.9nm的TiC0.704N0.296粉末。
- 何旭叶金文刘颖陈帮桥姜中涛涂铭旌
- 关键词:碳热还原氮化相变碳氮化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