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旭辉

作品数:28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6篇卒中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血脑
  • 5篇血脑屏障
  • 5篇张量成像
  • 5篇细胞
  • 5篇脑屏障
  • 4篇蛋白
  • 4篇溶栓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张量
  • 4篇弥散张量成像
  • 4篇静脉溶栓
  • 4篇RT-PA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机构

  • 28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深圳市龙华新...
  • 1篇深圳市罗湖医...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28篇陈旭辉
  • 20篇吴军
  • 13篇胡俊
  • 6篇林志坚
  • 5篇林凯华
  • 2篇林夏飞
  • 2篇戚玉龙
  • 2篇路晓燕
  • 2篇张海鸥
  • 2篇陈涓涓
  • 2篇黄正义
  • 2篇陶永军
  • 2篇马婷
  • 1篇童晓欣
  • 1篇虢周科
  • 1篇钟耀祖
  • 1篇韩春锡
  • 1篇张磊
  • 1篇孙永安
  • 1篇李谆晶

传媒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广东省医师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影像技术在卒中后抑郁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由缺血性卒中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卒中后发病率高,危害大。为了揭示PSD病因学机制,近年来不少研究小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该疾病进行了多角度研究。本文分别从磁共振结构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以及静息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影像学发现与PSD病理机制的关系,最后总结了基于磁共振成像的PSD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叶辰飞吴军陈旭辉马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口服抗凝药患者并发颅内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口服抗凝药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1,2]。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中平均每年约0.6%~1%并发颅内出血,这是抗凝治疗最大的顾虑,且一旦发生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据报道,住院病死率可以高达40%~50%,且存活的患者中至少有一半遗留有严重的残疾。一旦发生颅内出血,是否需要重启抗凝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3~5]。本文就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正义胡俊陈旭辉许孝南陶永军程欣吴军
关键词:口服抗凝药抗凝治疗颅内出血并发住院病死率心房纤颤
m.10158 T〉C致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报道1例由m.10158 T〉C突变所致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叠加Leigh综合征(LS)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方法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右侧肱二头肌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通过二代测序+Sanger测序检测患者及其母亲线粒体DNA。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患者肌肉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表达含量。结果患者女性,40岁,以"反复发作抽搐伴意识不清9个月,再发2 h"入院。头颅MRI检查提示颅内存在大片卒中样病灶,同时合并基底节区对称异常信号影。右侧肱二头肌病理示存在典型不整红边纤维。外周血及肌肉基因检测提示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m.10158 T〉C突变,突变率分别为9.31%及70.0%。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患者肌肉组织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及Ⅳ表达量分别为53.1%±1.2%(正常对照为88.6%±1.7%,t=4.08, P〈0.05)及57.3%±2.4%(正常对照为80.1%±2.1%,t=3.39,P〈0.05)。结论线粒体m.10158 T〉C可引起MELAS/LS叠加综合征,基因检测可能在该病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陈涓涓陈旭辉陈淮菁韩春锡万峻吴军
关键词:MELAS综合征突变磁共振成像活组织检查
分析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9月纳入的眩晕症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双盲分组,常规组50例实行天麻素治疗,干预组50例实行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比两组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而血液流变学指标、LDL-C、TG、TC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较显著,可及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在眩晕症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陈旭辉
关键词:天麻素倍他司汀眩晕症血液流变学血脂
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即时、持续的动态调节机制。方法 3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出现动态功能连接性增强,特别是扣带回、前额叶等;对照组治疗4周表现为动态的连接程度减弱与脑区减少。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采用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方案对偏头痛相关脑区有持续、双向、双侧的动态调节,对比非经非穴可对功能连接网络进行动态调整与修饰。
陈旭辉林夏飞许孝男吴军
关键词:特定穴偏头痛脑功能成像
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后对血脑屏障及ZO-1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大鼠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组织中ZO-1蛋白的表达,探讨不同剂量rt-PA对脑梗死溶栓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
路晓燕陈旭辉吴军胡俊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1例被引量:1
2015年
病例介绍〈br〉 现病史:患者,女性,39岁,以“发作性四肢抽搐、神志不清2月,加重半天余”急诊入院。患者2月前在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头部转向右侧,双眼眼球上翻,呼吸急促,历时约5分钟后四肢抽搐缓解,2小时内共约发作10次,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予“地西泮、咪达唑仑、鲁米那”等治疗,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查头颅MR发现颅内多发病灶,自身抗体提示多项抗体阳性,考虑诊断为:结缔组织病,出院后坚持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bid”。
陈旭辉吴军陈涓涓林凯华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卒中样发作影像学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后血清VEGF、MMP-9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治疗后血清VEGF、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以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为联合治疗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为对照组,采用NIHSS、mRS量表评价临床疗效;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治疗时间VEGF、MMP-9的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NIHSS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90 d的BI评分及治疗后30 d和90 d的mR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VEGF均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的方法在临床上是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其可能机制除早期开通血管外,还可能通过调节VEGF、MMP-9的水平,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郭志红陈旭辉吕金华吴军胡俊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阿替普酶人尿激肽原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阿托伐他汀钙与辛伐他汀降脂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与辛伐他汀对脂质及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72例被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组35例与辛伐他汀组37例,连续服药1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Apo-B与IMT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Apo-A1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在治疗后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两组服药12个月后都能明显逆转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能明显降低载Apo-B的水平,同时升高Apo-A1水平及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但两种药物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林凯华陈旭辉吴军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载脂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对症状性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特点和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头颈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接受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与3.0T HRMRI的T_1w-db SPACE平扫和T_1w-db SPACE增强扫描,并结合头颈部颅内外动脉管壁不间断联合扫描新技术。结果共扫描11例患者的88处颅内外动脉管壁,其结果发现: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其左侧MCA及左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在T_1w-db SPACE像上表现为管壁环形增厚及环形强化;1例颅内动脉夹层,其左侧MCA在T_1w-db SPACE像呈长条状高信号,相应高信号在T_2wdb SPACE像上为等低信号;9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合并双侧MCA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管壁偏心性增厚,其中8例(88.9%)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扫描见6例(67%)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强化。比较3D ceMRA与HRMRI结果发现,88处血管中,23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均未见明显异常;31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相对一致,即3D ce-MRA显示狭窄或者扩张、HRMRI显示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或附壁斑块;34处血管的3D ce-MRA与HRMRI显示欠一致,其中,26处血管的3D ce-MRA大致正常而HRMRI显示管壁增厚(5处)或斑块(21处),8处血管的3D ce-MRA显示轻度狭窄(6处)或扩张(2处)而HRMRI显示管腔外径及管壁均大致正常。判断颅内外动脉异常的组间一致性可(3D ce-MRA、HRMRI的Kappa值分别为0.67、0.69,P<0.001)。结论 3.0T HRMRI头颈联合技术可清晰地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管壁结构和病变特点,识别3D ce-MRA未能发现的狭窄,甄别动脉狭窄的病因,对颅内外动脉管壁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婷婷陈旭辉林志坚张磊钟耀祖吴军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管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