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松
-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AR模型的上海地区地面沉降预测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AR模型,对上海地区地面沉降作了拟合评估,依据AIC推出了AR系列预报模型。计算结果表明,AR(4)模型的结果最符合真实值。用AR(4)模型对上海地区未来10年的地面沉降值进行了预测。
- 焉建国陈正松罗志才李琼
- 关键词:AR模型地面沉降
- 一种用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准站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准站,涉及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岩(00);设置有地下基础(10)、观测墩(20)和强制对中墩面(30),观测墩(20)包括上圆柱体(21)和下圆柱体...
- 陈正松贾治革乔学军林牧熊维
- 文献传递
- 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动观测站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的连续地动观测站,涉及地球物理观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岩(00);设置有地下基础(10)、观测墩(20)、控制室(30)和太阳能平台(40);地下基础(10)和基岩(00)上下连接;在地下基...
- 陈正松贾治革乔学军林牧熊维
- 文献传递
- 用GPS资料分析青藏高原现今应变率场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GPS观测资料,获取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0a尺度应变率场分布的整体特征与该地区长期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主应变、剪应变以及面膨胀率的分布特征与高原边缘和天山地区的地壳缩短、藏中南地壳的东西向伸展以及高原内部走滑断裂的构造活动一致。
- 王伟王迪晋陈正松乔学军
- 关键词:青藏高原GPS地壳运动应变率
- GNSS约束的2022年泸定M6.8地震滑动分布及同震应力变化
- 2024年
-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6.8级强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末端,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并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迹象.本文基于震后科考GNSS流动观测和震中周边连续站观测资料,解算并提取震中90 km范围内31个测站的静态水平向同震位移.结果显示:GNSS同震形变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观测到的最大水平向同震位移达23 cm,震中距50 km范围内同震位移量普遍大于1 cm.基于GNS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分布显示泸定地震地表破裂主要集中在磨西至田湾之间,主破裂深度2~8 km,最大滑动量~1.96 m,地震矩9.25×10^(18)N·m,对应矩震级M_W6.6.静态库仑应力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增强了震源破裂区周边活动断层的库仑应力,并触发了大量余震,余震主要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强区域.结合震间闭锁分布、历史地震及库仑应力变化,我们认为未来需要密切关注与磨西断裂交接的安宁河、大凉山断裂以及康定—磨西段的地震危险性.
- 余建胜赵斌赵斌刘刚董培育徐锐刘刚黄功文房立华徐锐陈正松林牧聂兆生房立华
- 关键词:GNSS同震位移库仑应力变化
- 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原因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验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面沉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地下水与地面沉降进行了拟合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抽取速度相关。
- 陈正松罗志才李琼
- 关键词:地面沉降层次分析法
- 巴东Ms5.1地震成因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2013年12月16日巴东县发生Ms5.1级地震,震中区记录到大量余震,余震的频次、强度随时间呈起伏衰减。地震在空间上近NEE向分布,集中于高桥断裂南端及大坪断裂附近,M L2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在5-7 km之间。综合震中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及时序分析、地震精定位、地震频谱分析及震源机制解等研究结果判定巴东Ms5.1地震为层间滑脱型水库地震。
- 陈俊华陈正松蒋玲霞吴海波乔岳强贾治革
- 关键词:地震序列震源体频谱震源机制
- 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墩的强制归心标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观测墩的强制归心标志,涉及一种地学室外观测墩的归心标志。本实用新型包括混凝土墩(00);设置有强制归心盘(10、)固定面板(20)、天线连接螺杆(30)和面板连接螺栓(40);强制归心...
- 贾治革陈正松王迪晋林牧
- 文献传递
- 基于非均匀地壳模型的格林函数法反演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同震滑移
- 2012年
- 建立基于地壳不均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产生的长约400 km的破裂带在走向上分为16段,生成各个破裂段滑移相对于地表位移的格林函数,并以GPS观测的水平位移为约束,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破裂滑移分布,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地质考察的地表破裂数据接近。用反演结果重构的地表位移场与观测值一致,并体现了断裂带南北两侧不同的形变模式。
- 周宇聂兆生贾治革陈正松杨少敏
-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
-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震后效应模拟被引量:3
- 2021年
- 文中基于矩形位错理论及USGS发布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模拟计算了弹性-黏弹分层半空间中2021年玛多M_(S)7.4地震产生的同震及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经分析发现,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显示发震断层具有左旋走滑兼正断错动的综合特征,其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投影周边50km的范围内,向断层两侧快速衰减,向E最大水平位移量>1000mm,向N最大位移量达570mm,垂直位移近750mm,重力变化达150μGal;远震区(与断层的距离>150km)的水平位移量值一般<10mm,向外衰减较慢;而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图像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呈蝴蝶状的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向外衰减的速率明显强于水平形变,变化量值一般<2mm和<1μGal。震后效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并持续增强,其图像变化形态与同震类似,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增强趋势;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影响范围远大于同震,震后400a间其影响量值在近场区一般≤同震的2倍,但远场区均>3倍;震后400a间黏弹性松弛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可达100mm、130mm和30μGal;同震效应的极值区域主要集中在断层两侧,且离断层越近量值越大,而震后黏弹性松弛效应的极值区分布于离断层两侧约50km处,两者并不重合;震后水平位移主要表现为持续单调增强,而垂直位移和重力震后的变化则相对复杂:近场区在震后5a内呈现相对同震的继承性增强,随后反向调整,而远场区则相反,先反向调整,后呈继承性增强;水平位移在100a后基本稳定不变,而黏弹性松弛效应对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的影响会持续到震后300a。与GNSS实测结果对比后发现,两者在运动方向和量级大小上基本一致,远场符合更好,这可能与断层模型的分辨率有关。文中研究可为利用实际形变和重力资料解释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谈洪波谈洪波杨光亮杨光亮陈正松吴桂桔申重阳
- 关键词:形变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