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2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更多>>
论口译工作语言能力 被引量:7 2020年 研究从专业技能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的双语记忆表征视域,探讨口译工作语言的领域特异性,重点剖析口译工作语言能力的构成、特征、心理运行机制及提升路径。口译工作语言能力即口译双语能力,在单语交际下的母语和外语能力之上衍生和发展,并在口译实践或专业培训中获得领域特异性,包括专业领域语言使用能力、快速语码转换能力和控制"中际语"不稳定性能力。口译工作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即是双语记忆表征和语码转换机制的重构过程;要实现母语和外语能力向口译工作语言能力的转变,重在通过优化A、B语词汇层连接表征、加强抑制形式干扰的能力和提升语码间的快速切换能力。本研究有助于更好揭示口译特异性及其能力构成,为口译教学提供针对性参考。 陈雪梅关键词:口译 工作语言 双语能力 同传技能:探索同传过程 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着眼于探索同传的过程 ,从而挖掘一名优秀的同传译员在同传活动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在借鉴已有对同传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述同传的串行过程和多任务操作过程 ,并在每一阶段后总结启发和技巧 ,旨在为同传技能的探究及培训提出新思路。 陈雪梅 陈丽莉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英语翻译 同传并行-综合语义加工专业技能研究——以英汉、汉英同传为例 职业和学生译员在同传表现上呈现诸多差异,通过现实观察和文献梳理,发现两者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语篇意义加工层面。结合同传语义加工路径和语义加工策略,本研究提出同传“并行-综合语义加工”专业技能这一概念。“并行”不仅指“脱壳”和... 陈雪梅关键词:英汉翻译 同声传译 语义加工 译员 口译语义加工跨学科研究:认识论溯源 被引量:1 2019年 口译语义加工是口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口译的认知过程研究自始至终具有跨学科性质,从结构主义的符码转换到认知主义信息加工范式的线性符号运算,从人文学派的释意理论的"口译三角模型"到具身认知影响下的"认知-语用模型",这些理论或范式都对口译的语义加工层面有所阐述。通过回顾口译语义加工研究的认识论演变,我们能更好地认识相关口译理论背后的跨学科支撑及其局限性,以便结合口译认知活动自身特点,从新的视域更有效地开展口译跨学科研究。 陈雪梅关键词:口译 语义加工 跨学科研究 口译教学中语言进修与技能培训的契合 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国的双语环境下,口译教学中的语言进修必不可少。将语言进修独立于技能培训之外是"分而治之"的做法,不符合中国国情。探索语言进修和口译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不仅是一箭双雕之策,更使语言进修具有针对性。语言进修与技能培训的契合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口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学员的双语记忆表征和加工路径的差异性以及语言进修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契合的具体形式。 陈雪梅关键词:口译 逻辑思维能力 从同传的过程探索同传技能 本文着眼于探索同传的过程,从而挖掘一名优秀的同传译员在同传活动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作者从认知的角度,特别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从两个层面上阐述了同传复杂而高度紧张的过程:串行过程和多任务操作过程,并在每一阶段后总结出启发... 陈雪梅关键词:多任务操作 工作记忆 文献传递 双语记忆表征与口译教学 被引量:3 2013年 面对广大的合成双语学员,中国口译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的契合,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为此提供了理论框架。从定义上追溯并列双语译员和合成双语译员的语言学起源,运用心理学"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如概念中介模型和修正层级模型)对两者的记忆表征进行探讨,文章得出:口译教学应依据不同类型双语者的记忆表征特点设计相应的语言进修和技能培训,促成他们向理想的译员记忆表征转化。 陈雪梅关键词:口译教学 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的转折——《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评介 被引量:1 2014年 引言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lnvisibilir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从后殖民主义和解构主义视角对传统译论中的忠实翻译观、对等范式、透明话语策略进行讨伐,呼吁让译者“现身”(Venuti,1995)。谢天振教授的最新力作《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则把研究者在译者隐身还是现身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视作传统译论与现代译论的分水岭。谢著紧紧围绕“隐身与现身”这个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转折过渡的关键命题。 陈雪梅关键词:传统译论 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 话语策略 翻译史 口译语义加工研究跨学科新探 2019年 口译语义加工是口译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口译研究的两大主要流派——释意理论和信息加工范式皆借鉴跨学科的视域对口译的语义加工进行了阐述,但“脱壳”和代码转译的并行现象、双语背景和方向性因素以及语义加工路径的专家技能特征仍有待解释。有鉴于此,该文从跨学科视域,借鉴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专家技能研究和联结主义的并行分布加工理论的研究成果,分别阐释口译语义加工的路径选择、专家译员语义加工特征及“脱壳”和代码转译的并行现象。 陈雪梅关键词:口译 语义加工 非平衡双语者口译语义加工路径探究 被引量:6 2018年 非平衡双语者因双语习得背景和双语水平不对称性,更容易在口译语义加工中受到干扰,并出现翻译的不对称现象以及"脱壳"与代码转译并存等现象。现行的口译语义加工理论,如释意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语用模型研究,无法解释非平衡双语学员口译语义加工的不对称及并行激活现象。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借鉴:修正层级模型可以解释B语水平欠缺的非平衡双语学员在译入A语和B语时的翻译不对称现象以及双语表征对口译语义加工路径的影响;而联结主义的并行分布加工模型具有并行分布、权重激活、网络互动等特点,可以解释非平衡双语者语义加工的"脱壳"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及不同程度的激活。 陈雪梅 柴明颎关键词: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