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钧杰

作品数:169 被引量:672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7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5篇小麦
  • 63篇冬小麦
  • 34篇滴灌
  • 28篇栽培
  • 22篇间作
  • 17篇栽培技术
  • 15篇施氮
  • 14篇氮量
  • 14篇高产
  • 13篇施氮量
  • 12篇播种
  • 11篇性状
  • 11篇土壤
  • 11篇间作模式
  • 11篇高产栽培
  • 9篇氮肥
  • 9篇四翅滨藜
  • 9篇孜然
  • 7篇遮阴
  • 7篇生长发育

机构

  • 167篇新疆农业科学...
  • 37篇新疆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喀什地区农业...
  • 8篇奇台县农业技...
  • 4篇托里县农业技...
  • 3篇阿克苏地区农...
  • 3篇兵团农业技术...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石河子农业科...
  • 2篇石河子棉花研...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阿勒泰地区农...
  • 1篇昌吉州农业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阿勒泰地区农...
  • 1篇吉木萨尔县农...
  • 1篇塔城地区农业...

作者

  • 169篇雷钧杰
  • 102篇陈兴武
  • 64篇张永强
  • 53篇薛丽华
  • 47篇赵奇
  • 36篇乔旭
  • 31篇高永红
  • 29篇赛力汗·赛
  • 28篇赛力汗
  • 27篇张宏芝
  • 22篇李广阔
  • 21篇高海峰
  • 19篇聂石辉
  • 15篇范贵强
  • 13篇宋敏
  • 13篇徐其江
  • 13篇方辉
  • 10篇周安定
  • 9篇王仙
  • 9篇黄天荣

传媒

  • 8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4篇农村科技
  • 9篇新疆农业科技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新疆农垦科技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杂草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5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13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5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新疆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其群体内部光、温变化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周期,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和360kg/hm^2(N_5)6个施氮肥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茎型特征,叶垂直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冠层光、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_0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冬小麦叶片的长、宽及叶片总面积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叶层LAI、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1.83~85.88cm(2014年)和70.56~85.18cm(2015年);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和冠层温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各处理冠层温度日变化呈"凸"型曲线,均在15:00左右达到峰值,其值以N_3处理最低。2年试验产量均以N_3处理最高,为8 653.22(2013年)和8 415.20kg/hm^2(2014年),分别较同年N_0、N_1、N_2、N_4和N_5处理增产68.01%、32.39%、17.92%、5.34%、10.69%和67.39%、30.81%、19.31%、4.20%、11.49%。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控制在240kg/hm^2左右,滴灌冬小麦叶型、株型特征良好,冠层光、温适宜,有利于获得高产。
雷钧杰张永强张永强赛力汗.赛陈兴武范贵强王志敏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施氮量冠层结构小气候
新疆主要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选用抗条锈病基因Yr10和1BL/1RS易位的分子标记,明确抗条锈病基因Yr10和1BL/1RS易位在新疆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为新疆小麦抗条锈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r10及1BL/1RS易位的分子标记,检测其在新疆麦区46份小麦材料中的分布。【结果】在46份供试材料中,新冬17号检测到Yr10基因的存在;新冬24号、新冬46号、MJ307、HMJ555、1112、新紫1号、983-S、新麦211和新麦23检测到1BL/1RS易位,占全部材料的19.57%。【结论】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32号具有较好抗性的Yr10基因,在新疆麦区小麦主栽品种(系)中分布率很低,可能含有Yr10基因的新冬17号在选育抗病材料中具有一定价值,育种中应加强基因Yr10的利用;在选育新品种时需减少1BL/1RS易位的分布频率。
白微微高海峰张航雷钧杰高永红刘恩良李广阔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抗病基因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分析232份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综合评价。【结果】新疆232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10,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系数幅度为10.3%~43.6%,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顺序为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长>主穗粒数>最多粒数>株高>小穗数>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分蘖数(0.838)>主穗粒重(0.564)>主穗粒数(0.559)>最多粒数(0.301)>千粒重(0.269)>主穗长(0.224)>株高(-0.196)>小穗数(-0.102),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在欧式距离为16的位置将232个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分析各类群的9个农艺性状特征发现,类群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变异较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分蘖数、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是直接且正向的,可以作为提高单株产量的筛选指标,且有效分蘖数这一性状应优先选择。
黄倩楠马尔合巴·艾司拜尔邹辉王彩荣艾力买买提·库尔班孙娜雷钧杰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不同调节剂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筛选滴灌冬小麦最适外源生长调节剂,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冬18号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不同的抗倒伏调节剂为试验因子,设置清水对照(CK)、调环酸钙·烯效唑(A)、矮壮素(B)、麦巨金(C)、抗倒酯(D)、多效唑(E)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株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茎粗、茎秆抗折力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处理外,其余处理滴灌冬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基部茎秆抗折力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升,各处理滴灌冬小麦基部茎秆抗折力分别较CK提高了10.14%、16.11%、7.70%、14.22%和18.08%。与CK相比,A、C处理能明显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不同调节剂处理下冬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B>C>A>D>E,与CK相比,喷施调节剂处理下的滴灌冬小麦可增产1.10%~14.39%,其中A、B、C处理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结论】调环酸钙·烯效唑(A)和矮壮素(B)处理下,滴灌冬小麦株高相对适宜、茎秆抗倒伏性较好、籽粒增产幅度大。
张景灿张永强张永强陈传信雷钧杰聂石辉徐文修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生长调节剂抗倒伏
春小麦覆膜穴播与露地穴播籽粒灌浆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2种播种方式不同灌水次数处理,发现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花后5~41d籽粒鲜重平均高2.3g/千粒,千粒重高2.11g/千粒,籽粒干重日增长量高0.173g/千粒·日。不灌水处理籽粒灌浆过程比灌1水、2水、3水缩短3~4d,比灌4水处理缩短7~8d。花后5~41d,灌浆速率大小顺序为4水>3水>2水>1水>0水。水分胁迫促使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加块,时间缩短,千粒重降低。
赛力汗赵奇陈兴武宋敏雷钧杰孙保成董洪丽
关键词:春小麦覆膜穴播籽粒灌浆播种方式鲜重
基肥种类与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及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冬小麦基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方法】2019~2020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60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种施肥方式:种肥分离(S1)、种肥同播(S2)和2种基肥种类:磷酸二铵(F1)、美可辛(F2)共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美可辛种肥分离处理(F2S1)相较于其它处理,冬小麦株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表现较好;与磷酸二铵种肥同播(F1S2)相比,美可辛种肥同播(F2S2)下冬小麦的株高表现为降低、茎粗表现为增加、穗长表现为增长,且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量均表现较高。【结论】美可辛采用种肥同播方式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增产。
张永强徐其江陈传信马芯张虎梅聂石辉雷钧杰
关键词:冬小麦施肥方式叶绿素
小麦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显著影响,5月19日至6月8日晚播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3.40、5.82、5.44、2.32和0.00,均显著低于正常播期处理。不同肥料处理和调查时间对AP值有显著影响,晚播小麦有机肥替代氮肥60%、40%和20%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4.83、4.70和4.11,均显著高于晚播无替代处理。【结论】与正常播期相比,小麦晚播可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有机肥替代氮肥有利于麦长管蚜取食为害,且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越高,麦长管蚜发生越重。
沈煜洋赖宁范贵强崔燕华杨红来汉林林敏雷钧杰李广阔高海峰
关键词:小麦晚播有机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
安息茴香(孜然)灌水试验初报被引量:4
2005年
安息茴香对水分非常敏感,出苗前湿度过大,易造成烂种,湿度小种子萌发困难,出苗不齐;苗期淹水易发生病害,造成死苗,影响产量。试验表明,适时适量的灌溉,可以提高安息茴香的产量。
王崇武何新梅多力坤.斯地克买买提力布佐拉周建平雷钧杰
关键词:安息茴香试验初报灌水孜然出苗不齐烂种
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张永强张璐陈传信赛力汗·赛赛力汗·赛陈兴武薛丽华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光合特性
播期对复播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麦收后 ,热量资源是复播玉米成功的关键。试验表明 :播期和播种方式对全生育期天数有一定影响 ,并且播期与播种方式对复播玉米千粒重呈显著相关。随播期推迟收获籽粒千粒重降低 。
赵奇黄爱军陈兴武雷钧杰宋敏赛力汗
关键词:复播玉米播期播种方式生育期千粒重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