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更多>>
- 发文基金: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电视与新媒体的“竞合”策略探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电视人首先要有媒体融合的意识,要认识到融合是电视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将内容作为新旧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重视节目质量,"内容为王";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传播渠道,实行品牌延伸。通过与新媒体的多平台、全方位"竞合"与互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
- 马海霞
-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媒体技术
- 以“形”传“神”——从形式上看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 2008年
- 网络新闻是传授基于Intemet的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如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快速获取心理、精确接近深度信息的普遍要求、扫描式阅读和对新闻标题“第一依赖感”的形成等。这些变化对传统新闻的写作方式提出了尖锐挑战。
- 马海霞
- 关键词:网络新闻写作技巧新闻信息心理机制受众接受
- 打破时政困局,拓宽话语空间——论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被引量:2
- 2010年
- 近几年来,都市报发展势头明显放缓,其忽视时政报道导致新闻结构失衡的问题日渐突出。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尝试与党报形成对比,并借鉴一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都市报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创新的做法和改革的思路。
- 马海霞
- 关键词:都市报时政新闻
-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营销性探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有声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能言志传神,是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广播电视有声语言能够阐释其主题思想与意图,使媒体与受众有效沟通,也能成功销售意念,让受众主动接受。从某种层面上讲,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具有营销的特性,分析其传播模式、本质、特点和传播目的等方面的营销性,有助于对广播电视有声语言进行空间意义上的提升。
- 马海霞
- 关键词:有声语言
- 试述网络新闻内容的写作技巧被引量:1
- 2008年
-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加强网络新闻写作训练,注重网络新闻质量.是提高网络传播综合效应的有效途径。网络新闻写作技巧从内容上分析。应追求原创性,注重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各环节的写作。以内容为本,只有高质量的内容与先进的写作模式相结合.方能铸造网络新闻写作的新天空。
- 马海霞
- 关键词:网络新闻写作
- 泛媒体时代的新闻学教育改革探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泛媒体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人才的质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全面贯彻通识教育观,调整课程设置,构筑通识教育大类"宽基础";教学过程注重开放性,理论与实践并举;师资方面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方面改革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着重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
- 马海霞
- 关键词:通识教育开放性
- 从《新闻调查》探析当今电视新闻采访
- 2009年
-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调查》在采访形态、采访纬度、采访方式和采访目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以《新闻调查》为实例,对如何创新电视新闻采访作了初步探析。
- 马海霞谢庆岚
- 关键词:《新闻调查》电视新闻采访
- 新闻采访的心理调适探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新闻采访是彼此交流情感,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积极合作型、不合作型和一般配合型。对此,记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通过与采访对象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确保新闻采访的成功。
- 马海霞
- 关键词:新闻采访心理调适
-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探究被引量:5
- 2009年
- 21世纪的传媒业已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也由"工匠型"向"复合型"、"创新型"、"全能型"发展。突破传统的新闻教育观,展望未来,培养适合传媒业未来发展的急缺人才是新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贯彻通识教育观,打造"双师型"新闻教育师资,强调理论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是新闻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 马海霞
- 关键词:媒体融合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