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再灌注
  • 3篇神经细胞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神经细胞黏附...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黏附分子
  • 2篇细胞黏附
  • 2篇细胞黏附分子
  • 2篇核因子
  • 2篇核因子-ΚB...
  • 2篇核转录因子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航空股份...
  • 1篇长春市中医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7篇高晓玉
  • 2篇孙旭文
  • 1篇郭云良
  • 1篇张美增
  • 1篇赵媛
  • 1篇陈建军
  • 1篇李冰
  • 1篇韩燕飞
  • 1篇于生元
  • 1篇张拥波
  • 1篇李珂
  • 1篇张明洁
  • 1篇陈素芬
  • 1篇孙成云
  • 1篇董钊
  • 1篇王岭
  • 1篇王彦红
  • 1篇梁志刚
  • 1篇刘静
  • 1篇徐曼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6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伴发多发脑梗死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持续增多伴多脏器损害的疾病,常累及皮肤、肺、消化道、心脏等器官,神经系统受累者少见,合并脑梗死的报道更少。本文报道1例伴发多发脑梗死的HES,期望有助于临床深入认识此病。
高晓玉杜子娟孙旭文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
负荷量他汀对伴有颈部血管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为了探讨伴有颈部血管斑块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学预警指标,及他汀对其的影响,同时研究早期给予负荷量他汀治疗,对于高危的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于伴有颈部血管斑块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
梁志刚孙旭文刘竹丽李冰高晓玉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
脑心相互作用新认知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脑心间相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心脏病学。我们重点讨论心功能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及脑功能障碍并发的心脏损害,以提高对脑心相互作用的认识。
徐曼高晓玉韩燕飞赵媛张拥波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心室功能障碍脑疾病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增殖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6 h、12 h、24 h、2 d、3 d、7 d、14 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只。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SCF和NCAM mRNA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皮质和纹状体区Nestin、SCF和NCAMmRNA均有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表达增高,皮质除再灌注2 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 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CF mRNA表达,皮质除再灌注2、6、12 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 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CAM mRNA于再灌注2 h后在皮质和纹状体区开始表达,分别于再灌注12 h和1 d达高峰,7 d后逐渐减少,1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NCAM表达可能参与了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王岭高晓玉张美增孙成云郭云良
关键词:脑缺血巢蛋白干细胞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核因子-κB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 B(NF-κ B)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NF-κ Bp65 mRNA和NCAM mRNA在脑缺血损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
高晓玉
关键词:脑缺血细胞凋亡核转录因子-ΚB
文献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核因子-κB表达与神经细胞调亡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NF-κ Bp65 mRNA和NCAM mRNA在脑缺血损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
高晓玉
关键词:脑缺血核转录因子-КB
文献传递
气象因素对丛集性头痛发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作为少见的原发性头痛,发病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但描述气象因素与CH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描述CH的季节规律并探究CH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2019年1月-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头痛中心和其他9家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204例CH患者,探讨头痛发作与发病日、发病前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男性165例,女性39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3.8±9.3)岁。患者头痛发生季节呈现春季多发、冬季少发的模式。患者发病当日的平均温度[16.3(7.3,23.8)℃]、昼夜温差[11.9(9.0,15.0)℃]、平均气压[762.7(755.4,768.0)mmHg;1 mmHg=0.133 kPa]、相对湿度[61.7%(44.1%,76.0%)]不是丛集期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本组患者中,35例(17.2%)存在丛集期前症状,提示即将到来的丛集发作,当发病2周前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时(OR=1.03,95%CI:1.01~1.05,P=0.012),丛集期前症状出现的风险增加。结论本研究队列的患者丛集期发生最常见于春季;没有观察到丛集期的出现与当日的气温、气压、昼夜温差、相对湿度等气象元素有关,但发病2周前的湿度是丛集期前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李珂李珂薛占尤陈素芬陈素芬胡冬梅高晓玉高晓玉王彦红陈建军陈建军刘静刘静张明洁贾志华刘欢贤赵魏龚子骅张淑华林晓雪刘颖元董钊董钊
关键词:丛集性头痛气象因素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