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成斗

作品数:24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油田
  • 6篇油层
  • 5篇储层
  • 4篇黑帝庙油层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水淹
  • 3篇盆地
  • 3篇非均质
  • 3篇非均质性
  • 2篇低丰度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演化
  • 2篇油藏
  • 2篇三次加密
  • 2篇渗流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数学模型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中恒利华...

作者

  • 24篇麻成斗
  • 7篇李忠权
  • 5篇段新国
  • 4篇应丹琳
  • 4篇刘洪涛
  • 4篇姜福聪
  • 4篇李洪奎
  • 2篇周贤文
  • 2篇朱维耀
  • 2篇石红萍
  • 2篇汤达祯
  • 2篇陈均亮
  • 2篇宋洪庆
  • 2篇毕研斌
  • 2篇王明
  • 1篇万双双
  • 1篇张红薇
  • 1篇李敏同
  • 1篇梁久祯
  • 1篇席云飞

传媒

  • 7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黑龙江省石油...
  • 1篇2000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南扶余油层非达西渗流有效驱动理论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模拟研究注水井、油井间驱替半径和合理井距。在室内实验和低渗透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反映真实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全过程的渗流数学模型和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有效驱动理论,以及压裂条件下有效驱动半径为核心的特低渗透条件下有效动用理论公式,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驱替压力预测方法的新公式。并以扶杨油层试验区333区块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葡333区块合理注采压差界限,该计算结果并得到了试验和矿厂动态数据的证实。
麻成斗朱维耀姜福聪宋洪庆王明
关键词:特低渗透数学模型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状况及动用途径被引量:11
1999年
研究了表外储层动用状况的判断方法, 分析了二次加密后表外储层的水淹状况, 对表外储层动用厚度的合理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指出表外储层提高动用厚度途径, 从而为三次加密的有效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林影麻成斗郭玮琪
关键词:表外储层水淹三次加密油田
基于神经网络与图象处理技术的油水层综合判别被引量:1
2001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油水层综合判别方法。首先将数字化测井曲线和地层参数经预处理转化为二值点阵图象模式,经过点阵数据编码压缩提取和记忆曲线所表征的地层模式特征,然后利用BP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所得神经网络稳定、学习收敛速度快,同时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和推广能力,此模型对解决油水层综合判别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8口井的资料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许少华梁久祯麻成斗孙文德
关键词:神经网络图象处理BP算法遗传算法石油地质
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类型划分被引量:9
2007年
分析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揭示葡萄花油层属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扩大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孔喉分布不均匀.同时,选取渗透率、孔隙度、平均孔隙半径、分选系数、特征结构参数、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7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葡萄花油层储层进行分类,其中Ⅰ类储层为最好,Ⅱ类储层次之,Ⅲ类储层最差.
王雅春石荣麻成斗刘洪涛韩军
关键词: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孔隙结构储层评价
泛滥—分流平原相储层中河间砂体的精细描述被引量:50
1998年
应用密井网测井曲线,通过对储层中河间单砂体的追溯对比,在河间沉积中识别出两大类、4种沉积微相。第一类为溢岸沉积砂体:包括天然堤与河漫滩2种沉积微相;第二类为决口沉积砂体:包括决口水道和决口席状砂两种沉积微相。提出河间砂体与主河道砂体3种可能的连通类型(肯定连通型、连通较差型和不连通型)。描述了不同相带位置河间砂体发育的主要类型,并对这类储层在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张红薇赵翰卿麻成斗
关键词:沉积相地质研究油田油田开发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动力学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李忠权潘懋侯启军郭冀义吴河勇应丹琳麻成斗陈均亮李洪奎王雪峰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373005)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陆相坳陷盆地成藏理论及勘探实践》的子专题(编号:DQYT-1201002-2006-JS-12882),由成都理工大学与...
关键词:
关键词:松辽盆地叠合构造动力学
老油田剩余油分布——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剩余油富集被引量:53
2011年
中国老油田已陆续进入开发中后期,大量剩余油因储层强非均质性的影响而滞留地下,成为了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含水条件下剩余油潜力区预测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难题,此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直在持续向前发展,但在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上出现了简单化的趋势。通过对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外围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除了通常对剩余油潜力区的认识之外,发现并提出了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岔道口是一种新型的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这一新认识,并从处于岔道口位置的油井开发响应和挖潜效果进行了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岔道口剩余油富集机制来看,该处储层特征具有明显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砂体厚度相对较大;②夹层较发育;③沉积结构及组合类型复杂;④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与水下分流主河道的主体部位直接连通。水下分流河道岔道口是一种以前研究中未曾提及的剩余油富集新领域,在该处聚集的剩余油属于首次发现。作为一种新的剩余油类型的提出,对与河流三角洲储层相关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林承焰余成林董春梅王友净刘卫麻成斗刘洪涛宋彪
关键词: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
应用多组逐步判别分析优选油气层被引量:21
2007年
判别分析是数学地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多组逐步判别分析是在判别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进有出的办法,把判别能力强的变量引入判别式,同时,将判别能力最差的变量剔除。最终在判别式中只保留数量不多而判别能力强的变量。应用此原理,结合测井、录井、完井测试等资料的气、水显示情况,选取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气层气藏典型井建立该地区气、水层的判别模型,以便对该地区单井进行气、水层划分。在建立判识模型后,应用回判率检验、F检验等方法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其判别气、水层的总体符合率达到92.86%,应用此方法在研究区黑帝庙油气层提出试气井2口,均获得了工业产能,这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提高了该地区气、水层识别的水平。
段新国王允诚李忠权麻成斗姜福聪
北二西聚合物驱分层注聚的实践与认识
聚合物驱在大庆油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实践证明聚合物驱确实起到了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大幅度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作用。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多油层笼统注入方式即使是油层性质相近,注聚过程中相当多的井区同样会出现层间矛盾突...
姜振海万新德麻成斗王宏志
河流相储层夹层和水淹状况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夹层是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描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利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构建了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流动层带指标变异系数,并对夹层的发育程度与储层非均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夹层发育的数目和规模与河流砂体的类型有关,与储层非均质性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储层非均质性的强弱。储层非均质性与油层水淹程度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河道砂体及非均质性程度的差异,对应了储层各自不同的水淹特征。
毕研斌麻成斗石红萍郑浚茂
关键词:河流相夹层储层非均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