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凤宽

作品数:170 被引量:681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0篇飞虱
  • 88篇褐飞虱
  • 82篇水稻
  • 43篇抗性
  • 36篇生物型
  • 35篇水稻品种
  • 28篇抗虫
  • 27篇稻瘿蚊
  • 27篇瘿蚊
  • 25篇稻褐飞虱
  • 20篇抗褐飞虱
  • 20篇基因
  • 16篇野生
  • 16篇野生稻
  • 12篇取食
  • 12篇抗虫品种
  • 11篇杀虫
  • 11篇杀虫剂
  • 10篇种群
  • 9篇稻虱

机构

  • 139篇广西农业科学...
  • 42篇广西大学
  • 18篇华南农业大学
  • 15篇广西壮族自治...
  • 8篇广西作物遗传...
  • 4篇广西百色市现...
  • 3篇江西省农业科...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合浦县农业科...
  • 1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0篇黄凤宽
  • 107篇黄所生
  • 73篇吴碧球
  • 69篇韦素美
  • 56篇龙丽萍
  • 52篇凌炎
  • 37篇黄芊
  • 36篇罗善昱
  • 33篇李青
  • 32篇李成
  • 17篇李容柏
  • 11篇秦学毅
  • 11篇杨朗
  • 10篇陈玉冲
  • 9篇黄大辉
  • 9篇张月雄
  • 8篇梁广文
  • 6篇朱汝财
  • 6篇黄辉晔
  • 6篇刘驰

传媒

  • 25篇西南农业学报
  • 19篇广西农业科学
  • 10篇植物保护
  • 9篇南方农业学报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广西农业生物...
  • 6篇广西植保
  • 6篇应用昆虫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昆虫知识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及评价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李月鲲黄凤宽袁潜华蔡笃程黄所生李成吴碧球
关键词:褐飞虱抗性鉴定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进一步了解抗虫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制,运用标准苗期群体鉴定法、蜜露测定法等方法,研究了8个不同抗性水平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IR54751-2-34-10-6-2、MR1532、Rathu Heenati表现为高抗;IR54742-1-18-12-11-2、IR71604-4-1-4-10-8-5-3-1表现中抗;IR72表现为中感;BG367-7、TN1表现为高感。白背飞虱对MR1532、IR54751-2-34-10-6-2和Rathu Heenati上的取食趋性较弱,这几个品种对白背飞虱取食量的影响最大;MR1532、Rathu Heenati和IR54751-2-34-10-6-2上的卵量显著少于产在对照品种TNI的卵量,IR54742-1-18-12-11-2、IR71604-4-1-4-10-8-5-3-1、IR72上的卵量与产在对照品种TNI上的卵量差异不显著。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并非完全不取食,只是抗性越强取食量越少;抗性表现为抗的品种对白背飞虱成虫产卵选择性有明显影响。
程正新黄所生吴碧球黄凤宽韦素美
关键词:白背飞虱抗虫品种取食产卵选择性抗性机制
双带盘瓢虫对蔗绵蚜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双带盘瓢虫雌雄成虫对甘蔗绵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双带盘瓢虫捕食绵蚜的数量与绵蚜的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lling-II功能反应模型,雌瓢虫的拟合圆盘方程为Na=1.0180Nt/(1+0.0075Nt),雄虫的为Na=1.1221Nt/(1+0.0121Nt);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双带盘瓢虫的捕食量随绵蚜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绵蚜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趋于稳定;雌雄瓢虫每捕食1头绵蚜所需要的时间Th分别为0.0075、0.0121d,瞬时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分别为0.0180、1.1221头;经方差分析,雌雄成虫捕食量差异不显著。
张雪丽张清泉黄凤宽陆温
关键词:捕食量
抗蚊青占的抗蚊性及其种植表现被引量:1
2001年
韦素美黄所生黄凤宽
关键词:水稻丰产性适应性
三个新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型Ⅱ的抗性观察被引量:8
1995年
通过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测定以及田间虫口密度调查和抗虫机制的观察,桂引901、桂青野、国粳4号3个广西水稻新品种均抗褐稻虱生物型Ⅱ,属抗生性机制,品种对褐稻虱田间种群控制作用明显,平均百丛虫数,桂引901为38.5头、桂青野30.8头、国粳4号17.4头;当地主栽品种最高百丛虫数汕优桂99为600头、博优903为900头、汕优77为1250头.
罗善昱韦素美师翱翔李青黄凤宽
关键词:水稻抗虫性褐稻虱生物型
水稻抗虫抗原次生化合物应用的基础研究
该文建立了水稻品种资源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的核心样品;确定了水稻品种中同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有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并在抗源筛选中应用;研究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控制作用及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
黄凤宽
关键词:褐飞虱稻瘿蚊生物型
广西普通野生稻抗病虫性资源基因鉴定、分子标记和利用
李容柏韦燕萍杨朗刘驰陈英之黄大辉黄思良黄凤宽岑贞陆马增凤韦素美李丽淑陈乔孙荣科李孝琼胡春锦
水稻是该区最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稻纹枯病近年来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而细菌性条斑病是急性病害,时有发生,这些病虫害往往对生产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培育抗性品种是对水稻病虫害的最经济...
关键词:
关键词:野生稻基因鉴定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稻褐飞虱和稻白叶枯病基因聚合系被引量:27
2010年
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利用优良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品种的保持系先B、天B、盟B、龙特甫B和桂B中。结果表明,获得稳定的单抗性基因导入系1436份和双抗性基因聚合系144份。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Xa2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对抗稻白叶枯水平达到中抗和接近高抗的水平(1.1~3.0级),Bph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抗褐飞虱水平达中抗到抗的级别(3.2~4.0级)。农艺性状分析显示多数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差异不显著,只有少数聚合系有1~2个性状的差异。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89.6%~97.8%,等位性位点纯合度达95.6%~99.9%。初步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的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保持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建立完善的分子设计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阳海宁韦绍丽李孝琼张月雄刘驰陈乔陈乔岑贞陆韦素美杨朗黄凤宽何文强刘开雨黄大辉马增凤黄悦悦宋建东
关键词:杂交水稻保持系设计育种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李容柏秦学毅韦素美黄凤宽张向军魏源文杨新庆李维科邓智年朱汝财黄所生吕维莉李青罗善昱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创新种质抗性品种水稻
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致害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致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型 对TN1、IR26、Mudgo的致害性均达8.71级以上,对IR36、ASD7、RathuHeenati(R.H)、Babawee(B.W)、Ptb33的致害性均低于4.73级;孟加拉型对TN1、IR26、Mudgo、IR36、ASD7的致害性均达7.68级以上,对R.H、B.W、Ptb33的致害性均低于5.00级;九龙江型对TN1、IR26、Mudgo、IR36、ASD7、R.H、B.W的致害性均达7.38级以上,对Ptb33的致害性为3.68级。若虫期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生物型 在Mudgo上与在TN1上差异不显著,在ASD7上与在TN1上差异亦不显著;孟加拉型在Mudgo、ASD7、B.W上与在TN1上差异不显著;九龙江型在B.W上与在TN1上差异不显著。稻褐飞虱3~4龄若虫取食的选择性,接虫后1~2d,生物型 、九龙江型在TN1、Mudgo、ASD7、R.H、B.W、Ptb33上差异不显著,而孟加拉型对TN1的趋性最强;接虫后3d,生物型 和孟加拉型对Ptb33的趋性最弱,而九龙江型对ASD7的趋性最弱。成虫取食的选择性,接虫后1d,生物型 偏向于TN1、B.W,孟加拉型偏向于TN1、Mudgo、ASD7、Ptb33,九龙江型则对TN1、Mudgo、ASD7、R.H、B.W、Ptb33没有选择性;接虫后2d,生物型 偏向于TN1、Mudgo、ASD7、B.W,孟加拉型偏向于TN1、ASD7,九龙江型偏向于Mudgo、R.H、B.W、Ptb33。成虫产卵选择性,生物型 和孟加拉型在R.
黄凤宽韦素美罗善昱黄所生李青
关键词:稻褐飞虱生物型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取食产卵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