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喜林
- 作品数:3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过程中农民的生存与反抗被引量:4
- 2012年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过程中,农民对征兵的反抗之所以频繁发生,是因为农民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生存第一"的价值评判下,战时农民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反抗征兵。战时农民的抗丁行为,是其生存压力与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 龚喜林
- 关键词:征兵壮丁保甲生存伦理
- 清末新政与满清政权的败亡被引量:1
- 2011年
- 1901—1911年.遭受八国联军重创的满清政权在内外交困中.开始了一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自救”运动,是为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清政权幻想效法英、德和日本,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在维持旧有统治秩序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变革以挽救行将倾倒的“满清大厦”。
- 龚喜林
- 关键词:清末新政满清败亡八国联军统治秩序君主立宪
- 蒋廷黻与抗战胜利后善后救济事业之始末
- 2009年
-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经世主义学者。经世济民的情怀使他勇挑战后善后救济事业之重任,而理想主义和自由派学者独立清高的思想个性却使该事业举步维艰,受人诟病,最后被迫辞职,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败笔"。
- 邱红梅龚喜林
- 关键词:蒋廷黻抗日战争善后救济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江西征兵农民的“反行为”述论
- 2014年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兵制在江西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农民大量逃避兵役、买卖壮丁甚至武力反抗兵役等"反行为"现象,农民的"反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龚喜林
- 关键词:兵役保甲征兵
- 战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善后救济述论
- 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秩序,1945年1月,国民政府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援助下,设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旨在抗战胜利后对广大收复区进行紧急救济和善后复原.根据国...
- 龚喜林
- 关键词:抗战胜利后善后救济
- 文献传递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研究之回顾及展望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主要对20世纪30-40年代和80年代至今两个历史时段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作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就许多尚待拓展的问题作初步的阐述,以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龚喜林
-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制度
- 信“访”不信“法”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 2005年
- 龚喜林王诗堂
- 关键词:行政弱势司法
- 南京国民政府兵役制度转变的原因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鉴于近代中国兵制的落后及对日战争的现实需要,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颁布《兵役法》,正式将募兵制改为义务兵役制,并在抗战期间全面实施。
- 龚喜林王慎
- 关键词:兵役制度征兵制度
- 战后初期的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绩述论被引量:1
- 2009年
-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是在抗战后期,为了适应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对华援助的需要而设立的旨在对广大收复区救济与善后的机构。它在难民的救济与安置、工农业生产的善后与复员、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经济的复兴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战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作用的发挥。
- 邱红梅龚喜林
- 关键词:收复区善后救济
-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015年
-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曾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然而,在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之后,中国逐渐被排除在主流世界之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下,中国更是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中国主权不断丧失,民族生存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谋求国家的独立自强,复兴中华民族的荣光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毕生追求。
- 龚喜林
- 关键词:中国主权中国近代化人民力量民族复兴阶级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