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林

作品数:113 被引量:2,37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4篇青藏高原
  • 39篇青藏
  • 17篇同位素
  • 14篇地质
  • 10篇新生代
  • 10篇岩石
  • 9篇锆石
  • 9篇冈底斯
  • 8篇造山带
  • 8篇碳酸
  • 8篇碳酸盐
  • 8篇年代学
  • 8篇盆地
  • 8篇隆升
  • 8篇火山岩
  • 8篇缝合带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山带
  • 6篇地震

机构

  • 101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113篇丁林
  • 17篇钟大赉
  • 14篇许强
  • 13篇蔡福龙
  • 13篇张进江
  • 10篇岳雅慧
  • 8篇来庆洲
  • 8篇刘德亮
  • 8篇季建清
  • 8篇史仁灯
  • 8篇张利云
  • 8篇谢静
  • 6篇白玲
  • 6篇周勇
  • 5篇黄启帅
  • 5篇杨迪
  • 5篇王厚起
  • 5篇陆诗阔
  • 5篇刘静
  • 4篇李国辉

传媒

  • 16篇地质科学
  • 14篇科学通报
  • 10篇岩石学报
  • 8篇中国科学(D...
  • 5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矿床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基金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中、南段构造特征及其与藏南拆离系的关系被引量:29
2002年
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是发育于青藏高原中南部的近南北走向大型伸展构造,其中段发育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由早期岩浆核杂岩和后期向北西西倾斜的中等倾角正断层组成,岩浆核杂岩由糜棱岩化浅色花岗岩组成,顶部发育低角度拆离断层,上覆浅变质沉积岩系.正断层体系南段表现为具有典型构造组合特征的、倾向南东东的拆离断层,下盘为高喜马拉雅岩系.本区藏南拆离系(STDS)为由糜棱岩化浅色花岗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并被时代较晚的申扎-定结正断层体系切割,说明STDS并不是南北走向伸展构造的控制或调节构造,而南北走向伸展构造可能是南北向挤压的变形分解产物.
张进江郭磊丁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藏南拆离系拆离断层
青藏高原现代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古高度重建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具有非常强的抗成岩改造特征,被认为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和重建古高度的理想载体之一.对青藏高原腹地现代食草动物(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牙齿珐琅质的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拉萨地块和羌塘南部地区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δ13C(PDB)平均值为-11.3‰±1.1‰,羌塘北部和可可西里地区为-10.2‰±1.4‰,与高原以C3植物为主的植被景观是一致的;δ18O(PDB)值也同样表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喜马拉雅山地区吉隆盆地平均值最低,为-11.8‰±3.4‰,拉萨地块和羌塘南部地区平均值为-11.1‰±1.1‰,羌塘北部和可可西里地区最高,为-9.0‰±1.1‰.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氧同位素是河水(或降水)与食物(植物)氧同位素的混合,不适合直接用来进行高度预测.建立了高原现代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氧同位素对降水、植被及高度的响应关系,为利用食草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重建青藏高原古高度提供了依据.
许强丁林张利云杨迪蔡福龙来庆洲刘静史仁灯
关键词:食草动物青藏高原
基于压力基线校正方法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质谱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基线校正方法的碳酸盐团簇同位素质谱测试方法,包括:对不同气体压力下的CO<Sub>2</Sub>气体进行峰形扫描,获得m/z为47、47.5、48和49的精细峰形扫描图;进而得到m/z 47、48...
谢静丁林熊中玉何松林曾登秦崟丽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古新世深水沉积和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对前陆盆地演化的制约被引量:53
2003年
对新发现的出露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的一套古新世地层及其中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研究.新建折巴群代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的一套古新世深水硅质岩及复理石沉积,包括下部富含硅质岩的桑单林组和上部以砂页岩为主的者雅组.根据放射虫动物群的层位分布及横向对比,划分出放射虫化石带RP1~RP6(65~55 Ma).折巴群可能代表了欧亚大陆逆冲加载到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前陆盆地沉积.根据前陆盆地演化,初步判断雅鲁藏布江中段的碰撞时间为白垩纪/第三纪之交(约65 Ma).雅鲁藏布江前陆盆地沉积覆盖在印度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之上,为油气提供了较佳生、储、盖条件.
丁林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古新世深水沉积放射虫动物群前陆盆地盆地沉积盆地演化
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英文)
The complexity of the Tibetan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is evident from extensive seismicity and diverse focal ...
白玲李国辉Nangyal Khan赵俊猛丁林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演化被引量:41
2013年
在野外填图,构造观察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识别并描述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中的推覆断裂、正断裂及走滑断裂、背斜(形)和向斜(形)等构造类型,讨论了这些构造位置及与印度板块挤入,印支地块旋转的关系,还探讨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对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下的特殊应变调节方式。在印度大陆部分,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由3个向外逐渐变新的构造结组成,即北东向的南迦巴瓦峰复式背斜、北西向的桑复式向斜及北东向的阿萨母复式向斜。上述3个构造结是协调印度板块的挤入、喜马拉雅弧的扩展及印支地块的旋转的构造。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冈底斯岛弧,在派区及阿尼桥走滑断裂协调下,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的基底挤入冈底斯岛弧内部,在大拐弯顶端形成向上的挤出构造。在南迦巴瓦峰构造结的北西侧,由于掀斜式抬升及重力滑动,使得冈底斯盖层与结晶基底脱耦,上盘盖层沿东久向北西方向滑动。在南迦巴瓦峰构造结北东侧,由于印支地块的挤出和旋转,形成一系列的北西向走滑断裂,如实皆断裂、嘉黎一高黎贡断裂、澜沧江断裂及红河断裂等。
丁林钟大赉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青藏高原
中缅边界那邦变质基性岩的两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8
1998年
中缅边界首次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基性岩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依据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判定早期的变质作用的压力下限是0.8~1.0GPa,温度是750℃~860℃,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是0.59~0.80GPa、650℃~720℃,为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PT演化轨迹呈现降温减压的特点,指示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背景显示变质基性岩的早期变质作用与密支那古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构造分析得出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与研究区约23.08~0.63Ma前后的右行逆冲走滑剪切作用有关,是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强烈抬升的记录。那邦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对滇西腾冲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研究、与密支那缝合带相关的板片俯冲、俯冲板片的裂离、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的抬升和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季建清钟大赉丁林韩秀伶
关键词:变质岩变质基性岩变质作用中缅边界
滇西高黎贡山南体南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历史讨论
丁林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被引量:44
1995年
在西藏南迦巴瓦峰的西侧,沿雅鲁藏布江右岸,出露大片麻粒岩相片麻岩,其中含大量基性麻粒岩包体,特别是在直白东沟,我们发现了一些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与麻粒岩一起构成一个高压麻粒岩带,该带的西北紧邻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向东南变为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岩石,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下地壳剖面.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为透镜状,单个透镜体大小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其长轴及内部面理与围岩片麻理一致.包体核心较新鲜,由近等量的粉红色石榴子石和绿色辉石组成。
钟大赉丁林
关键词:麻粒岩片麻岩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进展及应用被引量:33
1997年
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利用裂变径迹年龄及裂变径迹长度分布形态来反映随时间产生的裂变径迹积累及由温度控制的退火(裂变径迹缩短或消失)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几年来,有关磷灰石的退火特征进行了大量实验和野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对80年代以来国内外裂变径迹研究状况的追踪调研结果,简要介绍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应用情况。
丁林
关键词:裂变径迹年龄热历史铀238同位素测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