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勇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1篇单抗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增殖
  • 1篇植物状态
  • 1篇植物状态患者
  • 1篇治疗复发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神经介入

机构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万勇
  • 5篇陈东
  • 3篇胡继良
  • 3篇陈成
  • 2篇赵永阳
  • 2篇戴黎萌
  • 2篇项威
  • 2篇徐菲
  • 2篇罗伟坚
  • 1篇李文斌
  • 1篇杜波
  • 1篇陈锦轮
  • 1篇刘丽君
  • 1篇蔡坤皓
  • 1篇王浩
  • 1篇梁建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和对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和对策。方法对7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脑室外持续引流尿激酶灌洗术、简易立体定向抽吸术等治疗,所有病例以危重病医学理论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早期发现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结果 74例病例中,存活52例,死亡22例,生活质量按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6例,Ⅲ级17例,Ⅳ级6例,Ⅴ级6例。结论正确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风险因素,加强综合治疗加强脏器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重视多器官功能之间平衡,积极控制并发症,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陈锦轮陈成赵永阳万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手术期间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方案治疗。化疗效果按照肿瘤可计算MRI增强范围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至再次进展之间KPS、QOL评分改变。不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疗效评价,总体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0例,缓解率(RR)为90.9%(10/11),DCR为100%(11/11);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6.5个月。贝伐单抗联合TMZ所致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66.3%)、骨髓抑制(43.2%)、肾损伤(39.0%)、高血压(27.3%)常见,本组多为Ⅰ、Ⅱ级(35.93%),很少Ⅲ级(2.60%),无Ⅳ级;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及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TMZ化疗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项威陈东胡继良陈成罗伟坚万勇李文斌
关键词:贝伐单抗高级别胶质瘤联合化疗
唑吡坦对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疗效的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非常规促醒药物唑吡坦对脑损伤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分析该作用是否存在干预时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观察7例服用唑吡坦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服药0.5h前后及1周后^99Tcm-双半光乙酯(ECD)脑灌注显像.做可视化分析;应用脑状态监测仪(CSM)进行检测,对比用药前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爆发抑制指数的变化;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睡眠质量等的变化。结果(1)患者服药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均高于服药前爆发抑制指数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7例患者脑损害区血流较服药前明显增加。(3)7例患者中3例成功促醒,表现为服药后0.5h能与家人及医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用药后第2天便能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下肢可遵嘱做屈曲运动,其中1例原有的肢体震颤及扭转痉挛明显缓解;余4例肌张力及睡眠质量改善。结论唑吡坦能恢复部分脑损害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脑功能的改善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脑功能的改善是“一步到位”而非“逐步改善”。
蔡坤皓刘丽君戴黎萌陈东徐菲万勇杜波赵永阳
关键词:唑吡坦颅脑损伤昏迷
颈动脉内等体温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在大鼠脑梗死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对大鼠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颈内动脉的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NSI)组和颈内动脉的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CSI)组。再灌注48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学指标;再灌注24h,48h后,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再灌注开始后与INSI组比较,ICSI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以及神经行为学评分。而在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ICSI组中的观察指标均低于INSI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INSI比较,ICSI可以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缓解行为学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万勇陈东
关键词:脑梗塞
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与开颅手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神经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进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为92.73%(102/11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84/1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3%(3/1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10/1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14/1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24/100)(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戴黎萌徐菲陈东梁建罗伟坚项威胡继良万勇陈成王浩
关键词:神经介入开颅手术并发症
伽玛刀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胶质瘤干细胞,RT-PCR检测CD133的表达,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瘤干细胞分化后细胞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微管蛋白的表达。10Gy伽玛射线处理胶质瘤干细胞、U87细胞48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数:15Cy伽玛射线处理胶质瘤干细胞8~10h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10、15Cy伽玛射线处理前后胶质瘤干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胶质瘤干细胞呈球形悬浮生长于培养基中。表达CD133和nestin,能够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说明获得的胶质瘤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10Gy伽玛射线处理同等密度的胶质瘤干细胞、U87细胞后U87细胞大量死亡,胶质瘤干细胞大部分存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 vs 22±2,P〈0.05);15Gy伽玛射线照射后,胶质瘤干细胞的BrdU阳性细胞率低于照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0.8)%vs(22±0.8)%,P〈0.05)];用不同剂量的伽玛射线处理后细胞均发生凋亡,但凋亡率很低,高剂量组凋亡率(15Gy,0.312±0.011)高于低剂量组(10Gy,0.112±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人体胶质瘤组织能够培养出胶质瘤干细胞。伽玛刀治疗能够抑制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引起其凋亡,并呈剂量相关性。和胶质瘤细胞相比较,胶质瘤干细胞对伽玛刀不敏感,存在放疗抵抗性。
胡继良陈东万勇翟宝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胶质瘤干细胞伽玛刀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