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苏轼、苏辙《论语》诠释探微
- 2017年
- 北宋时期,诸多《论语》注本中,苏轼《论语说》和苏辙《论语拾遗》风貌独特,是蜀学《论语》学的翘楚,也是北宋民间《论语》宋学的典范。苏轼、苏辙诠释《论语》既相互辩驳又彼此承继,自以意作,新解迭出,有继绝学、存大道的深厚寄予;既坚持儒学本位又杂采佛老思想,发明经文义理时有返归圣学之追求;既联系个人遭际又结合社会现实,借诠解经文批评时弊,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苏氏《论语》诠释瑕瑜互见,在北宋《论语》诠释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乔芳
- 关键词:北宋苏辙
- 以事写人 形随事赋——元好问碑志文写人艺术探微被引量:1
- 2008年
- "以事写人"是元好问碑志文的重要特色。元好问碑志文结合人物主要行状事迹,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在处理与多个人物相关的事件时,采取篇与篇之间互文见异的方法取舍安排材料,不但成功地叙写了人物,而且使其碑志文史料的含量大大增加。
- 乔芳
- 关键词:元好问碑志文
- 从碑志文看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念被引量:2
- 2010年
- 金元之际的文雄和社会、文化活动家元好问,倚借良好的父兄渊源、师友讲习,全面接受了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学为主的价值观念体系。政治、社会价值观是其价值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好问的政治、社会价值观主要包括强调君权的绝对性、以民为本、仁政爱民、坚持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权理念等内容。这些思想尤为集中、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碑志文创作中。通过碑志文,元好问表达了自己在政治道德方面的忠君观念、社会理念方面的民本观念、治国方略方面的德政观念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华夷同一观念。
- 乔芳
- 关键词:元好问碑志文忠君民本德政
- 遗山碑志文史学价值刍议被引量:1
- 2008年
- 遗山碑志文借品题人物记述历史。在碑志文创作中,他抱着"以史自任"的创作意识,秉着"以碑存史"的创作宗旨,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史家"秉笔直书"、客观公正的记史传统,保存了金朝历史上大量重要的史料以及人物行事功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 乔芳
- 关键词:碑志文史学价值
- 元好问碑志文写人艺术之维被引量:1
- 2008年
- 写人是碑志文之本。元好问的碑志文,善于抓住笔下身份不一,人生轨迹各异的各类传主典型性格特征,"以事写人","以言写人","以形写人",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众多传主栩栩如生的形象,成功地再现了金元之际诸多名卿巨公、普通民吏的气质和风采。
- 乔芳
- 关键词:元好问碑志文
- 论公文“法定效力”的加强与规范被引量:1
- 2002年
- 公文是一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各级政府部门无论是分配工作、布置任务还是组织活动都离不开公文。可以这样说,各级政府部门离开了公文便寸步难行。同时,公文也是一枚“双面币”,它能帮助各级政府部门有效地行使职权,也会使政府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利用公文的法定效力滥用职权。我们都知道,WTO规则主要是用于调整政府行为的,其实质和内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与国际接轨;其形式宜接表现为使用公文的范围的大小、效力的高低、
- 乔芳
- 关键词:法定效力上级机关转变政府职能法定公文公务活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 商业广告消费者意识及其对文案创作的要求
- 2008年
- 商业广告以赢得消费者的欢心和青睐为其首责,具有明确的消费者意识。商业广告消费者意识对广告文案的创作提出了直接的要求。广告文案只有借鉴商业广告明晰的消费者意识,树立起明确的读者意识,才能实现表现广告创意、传递广告主题信息,进而与读者良性互动的目标。
- 乔芳
- 关键词:商业广告消费者意识广告文案
- 遗山碑志文史料学价值管窥——以“贞祐迁都”与“括田”为例
- 2017年
- 遗山碑志文的突出贡献在其史学成就,学者多有论述。其99篇碑志文中关于"贞祐迁都"和"括田"带来的"冰骄民困""冒增伪代"等问题都有细节的记录和利弊是非的分析,与《金史》具有互相补充和映衬的作用,从另一侧面凸显出其史料学价值。
- 乔芳
- 关键词:碑志文
- 遗山碑志文叙事艺术探析
- 2008年
-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乔芳
- 关键词:元好问碑志文叙事艺术
- 杨伯峻《论语译注》'增字解经'论析
- “增字解经”作为疏解经文的方法,学人对其看法历来不一.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诛诟派认为“增字解经”是经典训释之弊,而以黄侃、黄焯叔父为代表的推崇派却充分肯定其在经典训释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有意...
- 乔芳
- 关键词:《论语译注》史料价值文体特征杨伯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