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犀角地黄汤方义探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犀角地黄汤为临床习用名方,对于犀角地黄汤的方义古代医家多有论述,对于正确理解本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结合古人的理论阐释和临证应用,将本方方义归纳为凉血散瘀、透热散邪、滋阴清热三个方面,分别予以讨论。
- 王海明仇伟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
- 犀角地黄汤的文献研究
- 本文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课题-“‘瘀热’病因在内科难治病发病中的机制及其分子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06CB504807)中文献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本文首先论证了犀角地黄汤作为方名首次出现...
- 仇伟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组方原理
- 文献传递
- 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被引量:7
- 2009年
- 犀角地黄汤首载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之犀角地黄汤,与孙思邈原书所录相较,还增加了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药物剂量、药物排序、加减、加工亦均有不同。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与《外台秘要》所传录之《小品方》芍药地黄汤,方名不同,加减、药序、宜忌均不同,但主治证一致,药物剂量一致。犀角地黄汤各书记载的变化,可见孙思邈原著精神,也可见林亿功绩。
- 虞舜仇伟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方名
- 犀角地黄汤治疗内伤杂病临床应用近况*被引量:10
- 2007年
- 犀角地黄汤是一首凉血化瘀名方,古代多用其治疗外感温热病证。近年来,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内伤杂病因虚致热,由热生瘀,亦可使用犀角地黄汤治之,应用此方治疗内伤杂病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仇伟虞舜
-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内伤杂病瘀热
- “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瘀热"学说的历史依据。方法:系统梳理有关瘀热病证的历史认识,采用文献计量学、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古今文献的相关记载。结果:前人关于"瘀热"病因及相关病机、病种有散在记载,凉血散瘀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结论:"瘀热"在外感及内伤杂病中普遍存在。把"瘀热"作为独立的"继发性病理因素"看待,并据此将古今有关瘀热的散在论述和临床经验系统化,可以发展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治疗理论,丰富对难治性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 虞舜张稚鲲杨丽娟仇伟叶放周学平吴勉华
- 关键词:瘀热凉血散瘀历史依据
- 相须新解被引量:5
- 2007年
- 对于相须,历代本草有不尽相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回顾本草文献,尤其对《周易参同契》相须含义进行探讨,同时结合一些现代研究的成果,对相须做出了新的诠解;相须是药物之间协同生效的药理作用,不必强调同类与否。
- 仇伟虞舜
- 关键词:中药配伍相须周易参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