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英斌

作品数:31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死亡率
  • 9篇死因
  • 5篇死因分析
  • 3篇死因顺位
  • 3篇肺癌
  • 3篇苯并[A]芘
  • 3篇PARP-1
  • 2篇预约
  • 2篇人口死亡
  • 2篇肿瘤
  • 2篇污染
  • 2篇腺苷
  • 2篇小鼠
  • 2篇磷酸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麻痹性贝类毒...
  • 2篇接种
  • 2篇疾病死亡
  • 2篇核糖

机构

  • 31篇深圳市疾病预...
  • 4篇广东医科大学
  • 3篇汕头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31篇付英斌
  • 11篇黄海燕
  • 10篇刘晓剑
  • 10篇吴永胜
  • 9篇刘建军
  • 9篇刘刚
  • 5篇黄薇
  • 3篇张振
  • 3篇吴德生
  • 2篇程锦泉
  • 2篇袁建辉
  • 2篇周丽
  • 2篇马汉武
  • 2篇李丽萍
  • 2篇赵昆山
  • 1篇张顺祥
  • 1篇李晓恒
  • 1篇杜新
  • 1篇林晓
  • 1篇季佳佳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伤害医学(电...
  • 3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病案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2005~2008年餐饮单位餐具卫生状况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餐饮业中餐具卫生状态,为餐饮业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14934—94纸片法和GB/T4789-2003检测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结果2005~2007年餐具合格率分别为96.53%、97.89%、97.02%和96.96%,整体呈上升趋势。致病菌均未检出。市内各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饮食业类型的餐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四星级以上酒店、中餐厅、西餐厅、连锁快餐店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9.74%、96.67%、98.23%和97.42%。餐馆职工食堂、大中专学校食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和企业职工食堂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8.36%、97.07%、96.75%和97.10%,与小中学校食堂的餐具消毒合格率(95.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圳餐饮业中使用的餐具卫生状况整体情况比较好,但小吃店和中小学校食堂污染较重。建议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卫生状况差的餐厅的卫生监督力度和抽检频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吴丽明范兴刘建平张志航付英斌黄薇
关键词:餐具消毒大肠菌群致病菌
PARP-1缺陷对苯并[a]芘致肺癌过程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缺陷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致肺癌过程的影响。方法分别以PARP-1基因敲除型、野生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期动式吸入B[a]P气溶胶方式染毒处理180 d,收集血液样品检测动物体内BPDE-DNA结合物含量,切取肺组织,测定其脏器系数、病理学分析检测其恶变程度。结果染毒过程中未见实验动物死亡,各组动物体重随时间逐渐增加;野生型雌性小鼠肺脏器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8,P<0.05),而PARP-1缺陷鼠中未见明显差异;野生型雌性小鼠肺支气管周围出现异常结节,而PARP-1缺陷鼠未见异常结节;B[a]P可诱导小鼠体内BPDE-DNA加合物形成,但PARP-1缺陷鼠体内的BPDE-DNA加合物含量相对较低(与野生鼠相比,P<0.05)。结论PARP-1缺陷可抑制B[a]P致肺癌形成。
黄海燕古盼付英斌邓燕霞代文娟曾卓颖刘建军
关键词:肺癌苯并[A]芘
动式吸入苯并[a]芘染毒途径建立小鼠肺癌模型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采用动式吸入苯并[a]芘(B[a]P)染毒途径建立小鼠肺癌模型。方法选用96只SPF级C57BL/6J小鼠,18~2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实验组动式吸入染毒途径给予10.0μg/m^3B[a]P,6 h/d、5天/周,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处理。于染毒第13周和25周,随机抽取24只小鼠处死,解剖肺脏并观察肺癌形成情况。染毒期间,每周采用活性炭管法采集染毒柜内气体,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B[a]P含量;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全血中(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含量,检测小鼠体内B[a]P的暴露剂量。结果动式吸入染毒柜内的B[a]P浓度稳定在(12.794±0.518)μg/m^3,实验组染毒13周与染毒25周动物体内BPDE-DN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毒25周后,实验组肺癌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病率(100.0%)明显高于雄性(58.3%)(P<0.05)。结论成功建立苯并[a]芘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
邹旋付英斌吴德生刘建军肖云军黄海燕
关键词:苯并[A]芘C57BL/6J小鼠肺癌吸入染毒大气污染
深圳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估深圳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运行情况,了解系统运行质量,为改进报告流程、提高监测效率和保证数据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国卫规划发[2013]57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评价指南》,回顾性调查深圳市2016年和2017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情况,现场问卷调查疾控机构、医院死因报告科室相关工作人员,对系统的代表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简便性、数据可靠性、监测目的可达性等属性进行评估。结果本次评估基于2016年和2017年2年深圳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数据,并于2018年6—7月对深圳市97家使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机构随机抽取工作人员44人进行访谈。深圳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网络覆盖全市,同时与深圳市殡仪馆建立长期合作的死因统计系统,以便查漏补缺,可发现报告全部深圳市殡仪馆火化死亡病例,代表性较好。除南山区报告及时性略有下降,其余各区报告及时性均有所上升。90%以上的人认为该系统浅显易懂、容易使用、很快可以学会使用;20.5%的人认为该系统登录快速;13.6%的人认为该系统界面美观舒适,88.7%的人认为该系统上报方便。从系统的可操作性6个方面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被调查人员的认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9%的人认为该系统增加了工作量,84.1%的人认为该系统容易完成。从报告情况、审核情况和死因编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各方面数据指标值均较高,高于很多文献报道。90%以上的人认为该系统能够真实反映死亡原因,能够为区域性死因分析提供基础数据,能够引导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主动监测工作。从系统的监测目的可达性3个方面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被调查�
潘亮亮付英斌王开亮廖玉学
2016-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明确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全死因数据,统计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户籍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6—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死亡率为137.26/10万,其中,男女性户籍居民死亡率分别为152.65/10万、120.4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8,P<0.001),死亡率随着年龄变化“先降后升”。2016—2020年深圳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7.43岁,高于同期常住人口的期望寿命;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9.27岁和4.88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深圳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也是造成户籍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应列为今后深圳市慢性病防控的重点。
魏双翼付英斌高钰杰廖佳刘刚刘建军黄海燕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去死因期望寿命
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伤害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间的伤害死因构成特征,为伤害预防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及深圳市殡仪馆的死亡登记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对伤害死因进行编码归类,计算伤害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以描述伤害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4—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伤害死亡例数为50641,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33.24/10万,其中,男性的年均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49.62/10万vs.19.45/10万,P<0.05)。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6.22%)。前五位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跌落、他杀、自杀和其他伤害事故,不同性别人群的伤害主要死因构成类似,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因构成存在差异,其中,除交通事故及跌落这两大死因外,0~1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溺水(占比27.53%),15~3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他杀(占比14.05%),35~59岁年龄组人群和60岁及以上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自杀(占比分别11.25%和16.23%)。结论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交通事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男性的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政府应对伤害造成的死亡予以重视,并根据不同人群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措施。
唐冬纯刘晓剑付英斌李丽萍吴永胜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交通事故
深圳市居民2013—2017年伤害死亡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居民2013—2017年期间的主要伤害死因分布,为深圳有针对性地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伤害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进行,使用构成比、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对深圳市居民2013—2017年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描述,组间分布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3—2017年深圳市总体伤害粗死亡率为5.89/10万,年龄标化伤害死亡率8.04/10万,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构成比为8.26%。深圳市居民首位伤害死因为自杀,男性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18.678,P<0.001)。<1岁组的首位死因为窒息,1~9岁组首位伤害死因是跌倒,在10岁及以上年龄组中首位伤害死因均为自杀,伤害死亡平均年龄39岁,平均寿命损失42年。结论伤害是深圳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政府应考虑深圳市人口性别比大、年轻化、外来人口多的人口结构特征与自杀、他杀在伤害死因谱中顺位的特殊性,联合卫生、教育、民政多部门对重点人群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韩凌吴永胜卫兰付英斌刘晓剑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
日均气温对深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日平均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为降低气温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2013—2017年气象监测数据和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24.7℃)为参照,分别计算高温和低温情况下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时相对危险度。结果极端高温对于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极端低温显著增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RR=1.603,95 CI%=1.123~2.288)、≥65岁人群(RR=1.706,95 CI%=1.080~2.696)和男性人群(RR=1.800,95 CI%=1.163~2.785)循环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RR=1.985,95 CI%=1.170~3.434)的死亡风险,但对于女性、<65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端低温可增加深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在极端低温期间应加强男性、≥65岁人群和脑血管疾病等敏感人群防寒能力,降低由气温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练婷玉付英斌刘刚张艳黄玲凤徐子茜黄景晓曾金妹梁东梅尹明娟倪进东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细胞检测法的建立
目的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
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黄薇刘建军
预约接种人群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通过对预约接种人群开展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和HPV疫苗相关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下一步制定HPV疫苗宣传及推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主设计HPV疫苗认知情况调查表,于2018年3月1—31日利用预约接种平台对深圳市已预约接种人群3327人进行调查,针对预约接种人群通过手机App在线完成问卷的填写和提交。结果79.7%的预约接种对象对针对HPV及HPV疫苗相关认知程度较高。认知程度影响因素为职业为医学(OR=5.630,95%CI=2.654~11.984)、年收入<5万元(OR=1.638,95%CI=1.140~2.354)、亲戚或家人未得过宫颈癌(OR=0.604,95%CI=0.387~0.943)、未曾听说或接种过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OR=0.669,95%CI=0.541~0.827)、接受过医生咨询(OR=5.112,95%CI=3.483~7.501)、得到家人或朋友介绍(OR=2.888,95%CI=2.325~3.587)、参加医院或学校公开讲座(OR=4.354,95%CI=2.535~7.478)、接受过社会公益宣传(OR=2.879,95%CI=2.250~3.685)、通过电台/电视/网络获取相关知识(OR=7.183,95%CI=5.770~8.941)、通过报纸/杂志获取相关知识(OR=2.602,95%CI=1.838~3.683)。结论预约接种对象HPV及HPV相关认知程度较高,文化程度和年收入较高者认知程度较高,应根据人群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提高育龄妇女对HPV及HPV相关知识的认知。
刘刚赵志广王海瑞徐子茜付英斌夏俊杰
关键词:HPV疫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