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建国

作品数:3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卟啉
  • 19篇配合物
  • 11篇金属
  • 7篇电化学
  • 7篇动力学
  • 7篇吡啶
  • 7篇吡啶基
  • 6篇衍生物
  • 6篇配位
  • 6篇配位反应
  • 6篇金属配合物
  • 5篇光谱
  • 5篇过渡金属
  • 4篇动力学研究
  • 4篇离子
  • 4篇化合物
  • 4篇过渡金属配合...
  • 4篇反应动力学
  • 4篇苯基
  • 3篇氮杂

机构

  • 36篇武汉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5篇山西医科大学
  • 5篇武汉化工学院
  • 2篇宜春学院
  • 1篇山西医学院
  • 1篇武汉工业大学

作者

  • 39篇任建国
  • 20篇秦子斌
  • 11篇潘志权
  • 5篇张红霞
  • 3篇李青山
  • 3篇罗仁生
  • 2篇朱珍平
  • 2篇罗勤慧
  • 2篇陈琼
  • 2篇彭正合
  • 2篇胡学雷
  • 2篇万婕
  • 2篇夏昌坤
  • 2篇董平安
  • 2篇沈孟长
  • 2篇陈圣云
  • 2篇梅光泉
  • 2篇黄少云
  • 1篇张红霞
  • 1篇朱银燕

传媒

  • 10篇无机化学学报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化学试剂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首届国际华厦...
  • 2篇第二届全国计...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武汉工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4篇1993
  • 2篇1991
  • 4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8
  • 2篇198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碱软硬度的水合热标度法被引量:6
1993年
本文用水合热法对酸碱的软硬度进行了新的标度,提出了f_h=△H/X+14.29X-11.43作为软硬酸的标度参数;φh=△H/Z+26.25X-74.55作为软硬碱的标度参数。对酸碱得到了与Pearson分类较一致的结果。
潘志权饶嗣平任建国秦子斌
两种新型水溶性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其酸碱平衡被引量:5
1991年
以四吡啶基卟啉为中间体合成了四溴化间四(β-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卟啉(H_2T_(β-_N-_(EAES))-PyPBr_4)和四溴化间四(β-N-丙睛基吡啶基)卟啉(H_2T_(β-_N-_(PCN))PyPBr_4)两种新型水溶性卟啉。产率为77.3~85.0%。作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1HNMR 谱的表征,测量了两种新型水溶性卟啉在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H_2T_(β-_N-_(BAES))PyPBr_4的浓度约10^(-8)mol/L,在 pH 1~14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无聚合现象。其 pK_((?)_(3,4))=2.29±0.11;pK_((?)_2)=6.44±0.37;pK((?)_1)=12.38±0.43。H_2T_(β-_N-_(PCN))PyPBr_4的浓度约10^(-5)mol/L,在 pH 1~9范围内不发生聚合,pK((?)_(3,4))=2.90±0.12;当 pH>9时,则发生聚合。
程海斌潘志权任建国秦子斌
关键词:卟啉水溶性酸碱平衡
铜(Ⅱ)-含氮配体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该工作以1,10-二氮杂菲(或称邻菲咯啉,简记为phen)、二乙撑三胺(简记为dien)为配体,以Cu(Ⅱ)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Cu(Ⅱ)的三元配合物[Cu(Ⅱ)(dien)(phen)](ClO<,4>)<,2>。通...
夏昌坤钟斌张克立万婕任建国
文献传递
卟啉铁与抗坏血酸均相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被引量:4
2001年
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光谱 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中位 四 (邻硝基苯基 )四苯并卟啉的Fe(Ⅲ )配合物与抗坏血酸在DMF溶液中的均相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此电子转移反应来源于抗坏血酸与铁卟啉中心铁离子的轴向配位作用 ,并将一个电子转移至铁离子。反应速率对铁卟啉和抗坏血酸均为一级 。
张红霞任建国
关键词:铁卟啉抗坏血酸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
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及其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被引量:6
1994年
用微电极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TP(o-NO_2)TBP]及其Fe(Ⅲ)、Co(Ⅱ)、Ni(Ⅱ)和zn(Ⅱ)配合物在DMF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测得其电子转移过程的半波电位、标准速率常数及在DMF中的扩散系数。并研究了吡啶轴向配位对Co(Ⅱ)TP(o-NO_2)TBP的氧化还原电位和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标题配位化合物在DMF一吡啶混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
朱珍平任建国秦子斌
关键词:络合物
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Cu(Ⅱ)、Co(Ⅱ)、Ni(Ⅱ)、Zn(Ⅱ)、Mn(Ⅱ)的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7
1989年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秦子斌周园林陈圣云任建国
关键词:铜配合物氟尿嘧啶
金属离子与卟啉的嵌入反应动力学研究Ⅷ——丁二酸缓冲溶液中溴化间四(N-乙腈基-3-吡啶基)卟啉与Cu(Ⅱ)的配位反应
2003年
研究了在35±1℃,离子强度0.5 mol/L(KCI)条件下,丁二酸根催化Cu^(2+)离子嵌入溴化间四(N-乙腈基-3-吡啶基)卟啉(H2Tβ-N-ENC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丁二酸缓冲体系中反应遵循阴离子催化卟啉变形机理;根据催化剂浓度、溶液的pH与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得到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5.81{(1.0+1.59×103)[B2-]/1.0+1.92×10-4[H+]2)[Cu2+][P]T。
黄少云潘志权任建国
关键词:卟啉丁二酸溴化配位反应
金属离子与卟啉的嵌入反应动力学研究——Ⅱ.汞(Ⅱ)催化锰(Ⅱ)嵌入四溴化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的反应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道了在硝酸汞催化下Mn(Ⅱ)与四溴化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在硼砂缓冲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实验表明,Hg(Ⅱ)催化Mn(Ⅱ)对该类卟啉的嵌入反应是通过“坐式(SAT)”中间配合物(Hg-SAP)而完成的;在讨论催化剂浓度、溶液的pH值对反应影响的基础上,得到了表观速率常数表达式κ_(obs)=[Hg^(2+)][Mn^(2+)]/(κ_o[H^+]+k[Mn^(2+)]),其中κ_o=26.20mol·dm^(-3)·s,κ=2.59×10^(-5)mol·dm^(-3)·s,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和模式,进而论证了卟啉环的变形是金属离子通过“SAT”中间化合物嵌入卟啉反应的必要条件。
秦子斌潘志权程海斌任建国
关键词:卟啉化合物
中-位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合锡(Ⅳ)配合物的光敏化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报道中位 -四 (邻 -硝基苯基 )四苯并卟啉合锡 ( )配合物 (简记为 Sn( ) TP(o- NO2 )TBPCl2 或 Sn( ) TBP)的光谱特征及其光敏化作用。在本工作的光电化学电池中 ,经该化合物修饰的 n- Ti O2 电极和 Pt电极 ,对紫外可见光的敏化作用 ,前者的响应时间为 1 0秒 ,最大光生电压为39m V,后者的响应时间为 48秒 ,最大光生电压为 1 2 m V;对可见光的敏化作用 ,前者的响应时间为 7秒 ,最大光生电压为 2 2 m V,后者的响应时间为 35秒 ,最大光生电压为 7m V。
杨水彬蔡乃才任建国秦子斌
关键词:锡配合物
羟基—氧钼(Ⅴ)[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二聚平衡
1990年
在25±0.02℃、0.025mol·dm^(-3)KCl介质及磷酸盐缓冲条件下,用光度滴定法研究了羟基-氧钼(V)[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二聚平衡,用线性最小平方法确定了平衡模型,求得二聚反应平衡常数pK_el=4.34±0.28,单体的摩尔吸收εm(447um)=1.27×10~4εm(475um)=2.01×10~4;二聚体的摩尔吸收ε_d(447nm)=3.17×10~4,ε_d(475nm)=1.40×10~4。
罗仁生任建国秦子斌
关键词:钼配合物卟啉二聚反应液液平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