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手术的体外转流体会
- 1997年
-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手术的体外转流体会王小萍郁振邦冯刚赁常文王双英我们总结了自1994年以来对18例3岁以下法乐氏四联症(TOF)患儿的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无1例因转流引起死亡,取得了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8~35个月,...
- 王小萍郁振邦冯刚赁常文王双英
- 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婴幼儿体外循环体外转流
- 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转流体会
- 1997年
-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进行心内畸形纠正术,一般都有一定难度,需有良好的灌注技术和灌注管理。对婴幼儿行先天畸形纠正术时,灌注技术的要求更高。在预充液组成、灌注方法及灌注中出现问题处理均有其特殊性,现就1995年3月~1995年10月在我院所进行的8例婴儿体外转流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8个月~35个月,平均21.5个月;体重最大14.5kg。
- 王小萍郁振邦冯刚
- 关键词:婴幼儿先心病体外转流
- 子弹初速度与肋间血管缝扎在胸部火器伤动物模型制作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了解子弹初速度与肋间血管缝扎对胸部火器伤的影响,建立胸部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滑镗枪,用0.44g钢珠以不同的初速度从犬右胸壁的腹侧射入,背侧射出。实验组在致伤前先缝扎拟定子弹出入口的上下肋间血管。结果:初速度300m/s组,均能顺利制成犬胸部贯通伤合并血气胸的动物模型。动物平均存活时间超过8h,但初速度≥400m/s,犬的存活时间难以超过8h。结论:制作该模型的最佳初速度为300m/s,缝扎肋间血管是模型成功的关键之一。该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胸部火器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临床急救提供了实验基础。
- 丁盛赁常文文自力陈鹏严利春周凯冯刚俞永康
- 关键词:胸部火器伤动物模型血气胸
-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的临床应用
- 1997年
- 本文对60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其中30例予以国产抑肽酶作为用药组,另外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所测得的血小板数,心包内外引流量及输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用药组术后的血小板数目的减少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回升较快,其失血量及输血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国产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术后的血小板数及功能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明显减少术后心包内外引流量及库血的应用。
- 冯刚王小平赁常文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抑肽酶血小板
- 改良迷宫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为简化迷宫手术程序 ,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出血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 对 18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了改良迷宫术加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我们在 Cox迷宫术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了改进 :(1)用热凝代替左心房切口 ;(2 )保留窦房结动脉 ,提高窦性心律恢复率 ;(3)应用无水酒精注射左、右房室环和房顶部 ,避免冠状血管和房室结损伤。 结果 18例全部存活 ,随访 4~ 46个月 ,心房颤动全部消失 ,其中 14例维持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复发 4例 ,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 ,无出血。 结论 改良迷宫术手术时间短 ,效果好 ,并发症少。
- 文自力赁常文刘宝玉冯刚俞永康姜建青丁盛周凯
-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迷宫手术
- 射频导管消融困难与合并心脏病沃-帕-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 1999年
- 自1991年国内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治疗沃-帕-怀综合征(Wol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以来,我院应用外科方法治疗WPW综合征逐渐减少,但WPW综合征合并其它需手术的心脏疾病和少数经反复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失败的病例仍...
- 赁常文刘宝玉刘世玉文自力姜建青况明江丁盛冯刚
-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