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丽君
- 作品数:4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文选·诗》李善注征引体式刍议
- 2011年
- 提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习用术语的界定,提出"释典"和"释义"是李善注释体系中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释典主要指李善引用诗文所揭示的语典,释义主要包括词义诠释和意境义揭示这两类。释典是手段,释义是目的,其中意境义揭示是《文选》李善注征引体式的最大特征。李善征引体式的研究能为当代文学训诂提供一定的借鉴。
- 凌丽君
- 关键词:释义
- 论随文注释的系统研究法——以《毛诗故训传》为例
- 2021年
- 训诂材料主要有随文注释、训诂专书和考据三种类型。与训诂专书相比,随文注释依托于具体的语境,并且出于不同的训释任务,呈现出散乱的外在特点。但事实上,将随文注释的训释材料类聚起来,便会发现其隐藏着的系统性。本文以《毛诗故训传》为例,通过系统研究法的具体操作,将随文注释的材料进行系联,并借助系联后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对比,建立起随文注释的基本训释体例和特殊体例。在基本体例的参照下,重新审视特殊训释,可以看到有些词义训释并非沟通词义的共性,而是揭示词义的特点。从训释目的看,这批训释也并非为了解决语言障碍,而是或补充文意,或突显语境特有的语言信息。这正是从系统角度对随文注释加以研究的优势所在。
- 凌丽君
- 关键词:体例词义训释
- 古代的农具——耒
- 2024年
- 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了一组有关田园生活的诗,命名为《四时田园杂兴》。诗歌清新自然,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面貌。其中有一首收录在我们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登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除草,晚上回家把麻搓成线。男男女女各自承担起农业劳动的重任。
- 凌丽君
- 关键词:宋代诗人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清新自然农业劳动
- 五谷中的“菽”
- 2024年
- 上一期的“说文解字”讲到先秦时期人们把最重要的五种粮食作物统称为“五谷”,今天我们再来介绍其中的一种——菽。光看名字,估计你会觉得很陌生,这是什么主食呢?“菽”是个形声字,上面的“艹”说明它是一种植物,下面的“叔”提示它的声音。因此,这个字和“叔”同音。它是豆类食物的总称,后来主要指大豆。
- 凌丽君
- 关键词:说文解字形声字豆类食物五谷同音先秦时期
- “春分”究竟分什么?
- 2022年
-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 凌丽君
-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春分
- 清明和谷雨
- 2022年
-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 凌丽君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唐代诗人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联绵字”异形考辨
- 2020年
- 《说文解字注》中以"联绵字"等术语指称的一批复音词,有多个异形。段玉裁对这些异形进行了共时认同,并从文字和语音两方面解释了形成异形的原因。同时,段玉裁还对这些异形进行了正俗之辨,以《说文》作为判断依据,认为未被《说文》收录且属于增加义符而形成的字形是俗字,构意符合本义的字为正字。段玉裁对俗字的判断,反映了他对汉字历史发展变化的认识。对正字的判断,反映他对汉字形义统一原则的认识。对汉字的古今用字、形义统一关系的认知,实际上反映了他对《说文》的认识与理解。
- 凌丽君苏晓君
- 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联绵字
- “农”的由来
- 2024年
- 历史上,人们最初通过捕鱼、打猎、采集果实等方式获得食物。后来逐渐进入农耕社会,通过地里的劳动耕作收获食物。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借助汉字来解码古代农耕社会的各种奥秘。今天先来看看“农”字,为什么在地里耕作的人叫“农民”?“农”这个字又是怎么造出来的?
- 凌丽君
- 关键词:农耕社会耕作食物
- 言内语境影响下的《毛传》直训训释词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毛传》直训是随文释义的训释材料,因此在语境影响下,《毛传》直训体现为多种训释类型。其中言内语境激活同义单位之间的区别义素,《毛传》从语法属性、语义搭配等角度对同义聚合体进行辨异选择,结果便形成《毛传》直训训释词的多重设置这一现象。
- 凌丽君
- 关键词:毛传言内语境义素
- 小暑和大暑
- 2022年
- 在介绍小满这个节气时,我们曾讲过用“小”和“大”命名,一般表示程度。“小”表示程度轻,“大”则是程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顾名思义,都和炎热有关,只不过,小暑是“小热”,代表着炎热的开端,而大暑就是“大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大暑是夏季六个节气中的最后两个,分别在7月初和7月末。可能有的同学会想,既然表示炎热,为什么古人命名时不叫“小热”“大热”呢?这就涉及到汉字的发展历史了。
- 凌丽君
- 关键词:节气大热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