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晖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和沙利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探讨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40例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其中初治20例,复发(难治)20例。选择20例使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作为试验组,以同期20例接受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作对照。结果:可评估的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1~64)个月,在相同的肾脏基础损伤水平的情况下,硼替佐米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沙利度胺组比较P<0.01,提示硼替佐米治疗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疗效优于沙利度胺组。硼替佐米组2个疗程时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3例,部分缓解(PR)6例,对照组nCR 1例,PR 3例(P<0.05)。2个疗程后,硼替佐米组共有11例肌酐降至正常范围,沙利度胺组仅5例。半年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0例中半年无一例复发,对照组20例中半年有5例复发(P<0.05)。结论: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的疗效优于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而且起效较快。
- 张忆梓侯健周帆郭列平闫岩石昊天韦苇凌晨晖李璐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硼替佐米
- CP节律性化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其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持续低剂量磷酰胺氮芥(phosphoamide,PM)联合泼尼松龙(CP节律性化疗方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节律性化疗增加HUVEC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机制。方法实验分DMSO对照组、磷酰胺氮芥(PM)组、泼尼松龙组、磷酰胺氮芥+泼尼松龙组(CP组),每组重复3次。采用不同的药物处理HUVEC,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和反转录PCR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DMSO对照组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PM、泼尼松龙及CP组均使HUVEC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均<0.001),并且在相同作用时间,不同组的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不同,泼尼松龙组对细胞的抑制率最低,而CP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72 h,25.1%±0.7%)最高,PM组(72 h,20.4%±0.7%)次之(P均<0.01);(2)用药处理48 h后,与DMSO对照组相比,泼尼松龙组、PM组、CP组使HUVEC细胞的凋亡率依次增高(P均<0.001);(3)用药处理48 h后,与DMSO对照组相比,泼尼松龙组、PM组、CP组的Beclin1、LC3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P均<0.001)。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CP节律性化疗方案处理后,可以显著降低HUVEC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HUVEC细胞的凋亡,并显著降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
- 郭列平周帆石昊天陈海敏凌晨晖陈小玲侯健
- 关键词:BECLINLC3
- 氟达拉滨化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
- 2014年
- 氟达拉滨是治疗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CLL )患者的常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依赖性的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其他还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咳嗽、肺炎等,也可出现皮肤皮疹,罕见的病例会发生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 SJS )。本例氟达拉滨化疗后致 SJS病,应引起临床重视。
- 郭列平石昊天陈海敏陈小玲凌晨晖
-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氟达拉滨
- 节律性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方法54例难治或复发性MM患者给予低剂量环磷酰胺(50mg/d)联合泼尼松(15mg/d)(cP方案)持续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分别取患者骨髓组织及外周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患者的骨髓组织MVD,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VEGF和PDGF—BB表达水平。结果在可评估的37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81.08%。其余17例患者随访未达6个月或未能获得血清检测标本或失访。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2、4、6个月后,有效组30例患者MVD计数分别为33.1±4.8/高倍视野(HP)、24.8±3.7/HP、19.7±2.1/HP;外周血VEGF水平分别为(394±57)、(268±32)、(217±20)ng/L;PDGF—BB水平分别为(304±31)、(274±31)、(196±22)ng/L。与治疗前[MVD为48.5±5.9/HP,VEGF为(517±60)ng/L,PDGF—BB为(484±60)ng/L]相比,患者骨髓MVD和外周血VEGF、PDGF—B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1)。而无效组7例患者在化疗后2个月MVD为32.54-4.7/HP,外周血VEGF水平为(512±39)ng/L,PDGF-BB水平为(452±39)ng/L,与治疗前[MVD为33.2±5.6/HP,VEGF为(498±55)ng/L,PDGF—BB为(488±44)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节律性化疗可明显降低MM患者骨髓组织MVD和血清VEGF、PDGF—BB表达水平。其在MM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
- 郭列平周帆韦苇张忆梓石昊天凌晨晖李璐侯健
- 关键词:环磷酰胺泼尼松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 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活性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已知的MM预后指标有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染色体异常、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血肌酐和国际MM分期系统(ISS)分期。2006年Sharma等发现1例合并有高钙血症的骨髓瘤患者,其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明显升高,此后又有学者发现类似情况。我们从2007年开始对初发的MM患者进行血清NSE水平的检测,并分析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 张忆梓侯健韦苇郭列平石昊天李璐凌晨晖周帆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神经元烯醇化酶血清神经元初发酶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PDGF-BB水平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C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的影响。方法 54例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低剂量环磷酰胺(CTX,50 mg/d)联合泼尼松(Pred,15 mg/d)持续口服,评价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分别取患者的血清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PDGF-BB的表达。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69%(36/52)。其中有效并重复检测血清标本4次的患者30例(其中完全缓解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部分缓解24例),可评估无效患者7例。此30例有效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2、4、6个月后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7例无效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VEGF和PDGF-B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明显疗效,并可降低血清VEGF及PDGF-BB水平。推测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
- 郭列平周帆韦苇张忆梓石昊天凌晨晖李璐侯健
- 关键词:环磷酰胺泼尼松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84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84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其中81例可评估,年龄45~91岁,平均年龄69.7岁。予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50mg/d)联合泼尼松(15mg/d)口服,每月随访1次。结果随访时间1~7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5个月。可评估患者81例,52例(64.2%)有效,其中2例(2.5%)完全缓解(CR),21例(25.9%)部分缓解(PR),29例(35.8%)微小缓解(MR),19例(23.5%)无变化(NC),10例(1213%)疾病进展(PD)。起效时间1~4个月,中位起效时间2个月,有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8个月(95%口12.8~2312)、29个月(95%凹24.1.33.9),无效组患者分别为4个月(95%C12.5~5.5)、6个月(95%口5.4—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19〈0.05)。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恶心、自细胞减少、血糖增高和肺部感染。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是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 郭列平周帆韦苇张忆梓石昊天凌晨晖李璐姜男侯健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环磷酰胺泼尼松难治
- 以睾丸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53岁。2011年5月20日以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起病。B超示:右侧睾丸内多发实质性肿块,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左侧附睾头囊肿。2011年5月28日行右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中见右侧睾丸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肿瘤大小3.0cm×2.8cm×2.0cm。
- 陈小玲周帆侯健韦苇张忆梓郭列平石昊天凌晨晖李璐陈汉章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睾丸肿大首发症状造血组织肿瘤实质性肿块
-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伴凝血因子Ⅹ缺乏一例
- 2012年
- 患者,男,74岁。因“反复口腔血疱3个月伴右下肢肿胀2周”入院。人院体检:体温38.5℃,轻度贫血貌,咽部稍红,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浊音界略向左扩大,脉率68次/min,律齐;腹部平软,肝脾肋缘下未及;右下肢大腿内侧触及5cm×6cm肿块,质硬,皮温较高,轻压痛,边界清楚,无波动,表面皮肤完整,无破溃。
- 李璐周帆侯健张忆梓韦苇郭列平石昊天凌晨晖
- 关键词:凝血因子X淀粉样变性轻链型下肢肿胀轻度贫血肺呼吸音
- 国产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国产伏立康唑治疗6例发生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例患者中,有效4例,其中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1例。1例用药第6天出现低钾血症。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凌晨晖侯健郭列平张忆梓韦苇杨盛玲李璐石昊天周帆
- 关键词: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血液恶性肿瘤